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5 17:10
(来源:电池工业网)
本网讯 在新能源产业链上,全固态电池不再是遥远概念,量产已近在咫尺。
日前,格林美宣布与蔚蓝锂芯强强联手,签署了《超高比能电池材料联合开发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资源+制造”双轮驱动,在低空飞行器、智能机器人、AI智能终端等前沿场景,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超高比能正极材料与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解决方案。
此次合作不仅彰显了企业对锂电池技术自主创新的战略决心,更标志着全行业在全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攻关提速。显然,企业在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中,已经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01 三年量产全固态电池
安全性高、寿命长、能量密度大是全固态电池最核心的理论优势。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全固态电池不仅是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与安全两大痛点的关键,更是我国锂电池产业能否持续领先全球的关键。
全固态电池,正成为全球动力电池“下半场”竞争的焦点之一。
在此次合作中,三元前驱体龙头格林美将负责提供关键金属原料、高镍三元及富锂锰基正极产品,并配套碳足迹认证。蔚蓝锂芯则需要匹配自主研发的硅基负极、固态电解质,对电化学体系及失效机理展开系统研究,完成电池样品的全面性能评估。
双方计划,在一年内攻克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核心技术难题,三年内推动能量密度不低于400 Wh/kg的全固态电池实现产业化,并率先在低空飞行器、智能机器人及AI/AR/VR设备中规模商用。
协议还约定,合作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单方独立完成归各自所有”,蔚蓝锂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双方联合开发的高性能材料,以保障供应链安全与成本优势。通过这次合作,格林美已顺利切入全固态电池供应链。
与液态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最大的特点是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了传统锂电池的电解液和隔膜。据了解,固态电解质主要由固体聚合物或无机材料构成,具有不易燃爆、热稳定性好、能量密度高、充放电性能更好、寿命长等优势。应用到锂电池上,固态电解质还减少了电池包的质量和体积。
不过,全固态电池与液态电池的区别不仅局限于电解质形态。在正极材料方面,固态电池的正极可以沿用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三元等,但性能更优越的固态电解质同样能够匹配电容量更大的正负极材料,高性能正极材料成为固态电池产业链不可缺少的一环。
例如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这种材料具备超过250mAh/g的初始可逆比容量和接近5V的高截止电压,被业内普遍视作发挥固态电池高能量密度优势的关键材料之一。
分情况来看:高电压下,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有理论比容量>350mAh/g,可逆比容量>250mAh/g,Wh成本与磷酸铁锂持平;低电压下,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也可以做到2300周1C循环容量保持率100%,循环表现优异。
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领域,格林美成果显著。2024年报显示,格林美基于晶格修饰、一次颗粒径向堆积和多层级掺杂包覆等技术手段,攻克了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和前驱体的关键技术难题——固态电池用富锂锰基已经进入了吨级认证阶段,超高镍9系三元前驱体已通过量产认证并实现了十吨级小规模量产。
除此之外,其高电压前驱体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继第一代4.35V和第二代4.4V高电压前驱体大规模量产后,第三代4.45V高电压前驱体已通过国内战略客户的产线认证。
全固态电池即将产业化的大背景下,超高镍、镍锰酸锂、富锂锰基等正极材料前景广阔,格林美有望通过此次合作进一步拓展业务规模,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02 锂电池黑马加速出击
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固态电池的发展为大势所趋,格林美此时切入固态电池供应链不足为奇。但是,为什么选择蔚蓝锂芯?
蔚蓝锂芯并非体量庞大的动力电池巨头,而一家聚焦于消费类的小型动力系统的“黑马”。其下游市场主要包括在电动工具、清洁电器、智能出行,以及BBU后备电源、机器人、eVTOL、生物医疗等新兴应用场景。
双方合作,显然是基于固态电池在消费电子领域加速渗透的情况。
固态电池的下游主要应用市场包括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动力锂电池市场和储能市场。在消费电子领域,固态电池凭借其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的优势,将有效解决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因电池过热引发的安全隐患,同时实现更长续航和更轻薄设计,这与上述产品的发展趋势十分契合。
目前,消费电子领域已经占据全球固态电池行业32.9%的收入份额,业内预测,固态电池或在2027年率先应用于智能手机上,届时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元。
除此之外,新兴的BBU后备电源、机器人、eVTOL等领域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也将为固态电池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BBU电源系统,是数据中心和服务器领域中关键的电源备份设备。随着算力需求的增长,BBU的功率需求显著提升,企业不得不采用更高功率的电力供应系统,市场空间广阔。数据显示,2024年,蔚蓝锂芯的BBU样品出货量达到了50万颗,预计2025年将突破百万颗。
机器人长时间运行、高功率输出的特点,令传统锂电池越来越难以满足其工作的要求。而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特性,不仅延长了机器人使用时间,还丰富了应用场景,有助于加速机器人在家庭服务、医疗辅助等应用场景商业化落地进程。
eVTOL与机器人相同,对电池能量密度有着很高的要求。据了解,eVTOL在垂直起降阶段所需的动力是地面行驶的10至15倍,因此eVTOL想要实现300km+商用目标,需提升至400Wh/kg以上,固态电池成为最优选择。
总而言之,固态电池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而固态电池技术的应用,则有望全面释放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成为突破“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