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爆了!加速补涨

2025-08-25 18:52

作者 | 弗雷迪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终于!

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等大型科技股今天以大涨之姿,带领港股向A股看齐。

恒指盘中涨超2%,创近四年新高,收涨1.94%;恒生科技指数更是涨超3%。

究竟发生了什么?

01

周末大利好

久违的科技股“狂欢”再次上演。

今天港股科网股集体迎来爆发。百度集团-SW涨6.25%,阿里巴巴-W涨5.51%,快手-W涨5.14%,京东集团-SW涨4.28%,美团-W涨3.29%,腾讯控股涨2.42%,小米集团-W涨1.81%。

权重股的大幅走高,推动了恒生科技指数高开高走,盘中一度涨超3%。恒生指数涨超2%创2021年来新高,恒生科技指数涨超3%,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今日涨3.85%,年内涨幅29.23%。

另外,黄金、有色金属、游戏、物业管理以及博彩股均迎来上涨。

消息面上,周末市场丢出了一则重磅“炸弹”——威尔终于“放鸽”了。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不断“变化”的经济风险让美联储有了更充分的降息理由。

这番言论表明鲍威尔站到了负责制定利率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中“鸽派”阵营,也释放出他可能支持美联储在9月的下次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的信号。

高盛预测美联储将从9月份开始连续三次降息25个基点,若失业率进一步上升,可能降息50个基点。

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有助于港股流动性改善的逻辑,使得近期表现相对偏弱的恒生科技指数存在补涨空间。

自七月份以来,恒生科技指数表现明显滞后A股指数,除受“外卖大战”影响盈利预期外,港元汇率持续弱势导致香港金管局流动性收紧也是重要原因。

恒生科技指数当前估值约25.5倍(PE-TTM),处于近10年14.04%的分位点,即估值低于近10年86%左右的时间,处于历史低位。

中金公司在8月研报中指出,港股估值与仓位提供下行保护,外围波动(如美联储降息预期)和人民币升值为政策发力创造空间,恒生科技短期具备反弹潜力。

但除了降息预期之外,反弹条件都具备了吗?

02

最佳补涨阵地?

美联储9月的降息预期以及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为恒生科技指数提供了潜在支撑,加上近期科技行业密集催化,以及中报业绩出色表现,仿佛都在为恒科指数进一步上升卯足了劲。

恒生科技成分股在AI、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呈现不同增长点尤其AI商业化加速和国产替代成为行业驱动因素。

首先是DeepSeek-V3.1大模型的发布,该模型采用混合推理架构,支持思考与非思考模式的自由切换,大幅提升响应效率。字节上周也推出了开源多模态智能体框架M3-Agent。

恒生科技汇集了全中国最好的一批AI应用公司,既囊括了具备算力资源、模型能力的平台型互联网企业,譬如腾讯、阿里巴巴、快手、小米、百度等;还聚集了有数据壁垒和应用场景优势的AI生态企业,譬如京东健康、金山软件等等。

更重要的是,该模型采用了UE8M0FP8参数精度格式,专为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填补了国产芯片与先进AI模型适配的关键技术空白。半导体产业链有望迎来新一轮技术升级与订单增长,进一步推动相关企业股价表现。

其次是H20芯片停产带来的影响。虽然表面上是英伟达的商业决策,但客观上助推了AI算力供应链对国产芯片的需求,港股半导体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两大晶圆制造巨头,上周五双双大涨。

再者,从业绩层面来看,近期科技股先后披露中期财报,业绩预喜率创三年来新高。AI领域商业化进程加速,本周阿里巴巴、美团、地平线机器人都将公布业绩。

恒生科技成分股所属的AI、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核心行业基本面呈现积极变化。根据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恒生科技指数中布局AI与云计算企业的核心营收实现增长,相关业务从探索期逐步走入盈利阶段。

上周哔哩哔哩和快手相继发布中期业绩。B站总营收达73.4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创下历史新高。

快手Q2收入350.5亿元,线上营销服务收入198亿元(同比+12.8%),旗下可灵AI于2025Q2实现营收超2.5亿元。截至7月,可灵全球用户规模突破4500万,企业客户超2万家,累计生成超2亿个视频和4亿张图片。

腾讯二季度收入与盈利增长强劲,同时公司强调,AI能力已对广告效果和长青游戏产生实质性贡献。腾讯业绩会上也提到,腾讯在推理芯片供应渠道侧具备多种选择。

市场或解读为,当前海外高端芯片贸易政策仍存较大不确定性,但有望依托华为、寒武纪、海光等国产厂商的推理芯片满足相关算力需求。

在AI服务器升级、国产替代趋势带来的机遇下,半导体公司业绩增长势头强劲,保持了较高的产能利用率。

今年二季度,中芯国际收入同比增长16%,毛利率提高了6.4个百分点,得益于维持在92%-93%的高产能利用率,订单供不应求,尤其在功率器件和汽车电子领域增长显著。

华虹半导体二季度总体产能利用率更高达108.3%。作为中国晶圆代工在国产替代需求上行阶段最受益的标的,两家公司都表示,预期高产能利用率将在下半年延续。

再来看新能源汽车领域,下半年尤其是新势力亦有多款新车上市逐鹿,其中得益于新车销量爆发,小鹏、蔚来近期股价再次出现了加速上涨的趋势。

小鹏汽车依托Mona,X9,G7等畅销车型发力,上半年交付量暴增279%,已经远远超过去年全年交付量。并且得益于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平摊,毛利率提升至了17.3%,甚至超过了特斯拉,目前已实现单季盈利。

跨界造车的小米集团第二季度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234%,业务经营大幅收窄,下半年有望实现单季度盈利,同时公司决定小米汽车将于2027年正式出海。

随着中报业绩陆续披露,此前业绩预期较低、且负面预期已基本消化、成交清淡的板块有望重新获得市场关注。根据万得一致预期,2025年恒生科技指数EPS增速可达43%,大幅高于恒生指数,从风险收益比角度看,配置价值显著提升。

并且,今年资金流入港股规模可谓空前,有望随着这波业绩重估进一步吸纳资金流入。

根据Wind,截至上周,年内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金额已达9568.25亿港元,已连续14周净流入,这一规模远超2024年全年净流入额,显示内地投资者对港股科技板块的长期看好。中金公司预计,南向资金全年累计流入或超万亿港元,长期配置价值依然存在。

7月底以来,港股进入盘整之际,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强势吸金,近20日获得23.87亿元资金净流入,年内资金净流入额56.68亿元,最新规模达150.62亿元,规模较年初增长102%。

03

尾声

结合基本面和资金的角度来看,当前或已进入对港股互联网及恒生科技指数等权重板块右侧布局的时点。

受益于资产稀缺性优势,港股科技股有望持续吸引增量资金入市助推行情向上,这也使得恒生科技成为未来AI产业周期中更具上涨潜力的指数。

如果无法直接投资港股,那么可以通过投资ETF的方式间接布局。

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跟踪恒生科技指数,一键打包中国科技核心资产,涵盖腾讯、网易、阿里、中芯国际、小米等互联网科技龙头企业,“软硬科技兼备”,免港股开户、免换汇、T+0交易,其综合费率为0.25%,费率较低。

AI领域技术突破催化科技成长、美联储降息背景下外资可能超预期,南下增配力量仍有较大空间,反弹条件皆备,如果恒生科技表现后来居上,也不要感到意外。(全文完)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