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上银基金一周早知道丨AI算力进入爆发前夜,如何看待国产替代与光互联革命?

2025-08-25 17:07

(来源:上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惠军

上银基金权益投研部基金经理

本科与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决策分析系。在量子雷达、人工智能领域科研经历丰富,擅长分析科技行业成长趋势,目前主要覆盖电子等行业。现任上银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基金经理。

市场概况

上周(8.18-8.22)市场继续上攻,沪指突破3800点,在Deepseek新版本适配国产芯片以及H20芯片停产传闻等刺激下,国产算力引领科技股涨势,科创50涨幅超13%,成为市场绝对焦点,31个申万一级行业全部收涨,TMT板块涨幅靠前。此外,A股市场交投活跃度持续凸显,周度日均成交额来到2.5万亿元水平,牛市氛围持续升温。展望后市,本周将迎来A股中报业绩密集披露期,或对行情发展形成一定扰动,中期来看,在充裕的流动性下,A股震荡上行趋势仍未改变,仓位管理比结构博弈或更具战略意义。

近一周,上证指数上涨3.49%,创业板指上涨5.85%,沪深300上涨4.18%,中证500上涨3.87%,中证A50上涨3.40%,科创50上涨13.31%。风格上,成长、消费表现相对较好,稳定、金融表现较差。从申万一级行业看,表现相对靠前的是通信(10.84%)、电子(8.95%)、综合(8.25%)、计算机(7.93%)、美容护理(5.35%);表现相对靠后的是房地产(0.50%)、煤炭(0.92%)、医药生物(1.05%)、银行(1.25%)、环保(1.33%)。

热点聚焦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智能化、数字化浪潮中,数字资产已成为核心生产资料,而TMT板块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载体,正迎来历史性投资窗口。我们基于“TMT投资望远镜”框架(聚焦“工具与基建”层、适度配置“平台与生态”层、谨慎参与“应用与变现”层),当前最核心的机遇集中在两大硬核领域:

一、国产算力芯片:从“可用”到“好用”的爆发临界点

AI时代的竞争本质是算力竞争,而国产算力芯片正站在从“备胎”到“主角”的关键拐点。

从需求端看,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达380亿美元,其中国产芯片销售额增速预计高达112%(为海外芯片的3倍),占比将从29%跃升至42%,首次以“量”的突破切分市场增量这一爆发不仅来自互联网与云厂商的传统需求,更源于国企、地方政府等新增量的“刚需采购”——在自主可控政策与外部环境驱动下,“买国产”已从选择变为必需,需求基本盘空前稳固。

从技术端看,国内第一梯队芯片FP16算力已达英伟达H100的60%,虽在超大规模模型训练中仍有差距,但在推理、微调等场景已完全可用,且价格仅为海外高端芯片的50%甚至更低。客户需求的务实转向(训练端追顶尖、推理端大规模用国产),正加速国产芯片的商业化落地。

投资逻辑上,这不仅是“替代红利”,更是“增量红利”——在AI算力需求爆发的市场中,具备软件生态持续迭代能力、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企业,将率先享受行业爆发的超额收益。

二、CPO(共封装光学):突破算力瓶颈的“超高速互联引擎”

若将算力芯片比作“发动机”,CPO则是支撑其高效运转的“超高速磁悬浮轨道”。随着AI集群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传统可插拔光模块在功耗、速率、体积上的瓶颈日益凸显,CPO技术的革命性价值正加速释放。

CPO通过将光引擎与交换芯片/计算芯片紧密封装,实现三大核心突破:功耗降低25%-30%(显著优化数据中心电费成本)、带宽密度提升3倍以上(适配AI集群高密度集成需求)、延迟降低10%-15%(提升GPU计算效率)。这使其成为800G光模块放量、1.6T光模块推进的核心支撑技术。

市场前景方面,2023-2030年CPO市场规模CAGR预计高达172%从萌芽期向爆发期跨越更具中国特色的是,由于国产GPU单芯片性能短期难以匹敌海外顶尖水平,需通过多芯片堆叠实现同等算力规模,这对集群内部高速、低功耗互联提出极致要求——CPO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有望在中国市场更快落地。

投资逻辑上,CPO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光互联架构的革命。重点关注在硅光技术、先进封装、光引擎核心组件等领域有突破的企业,其技术领先性将转化为持续的成长红利。

每周关注

CPO(共封装光学)——

AI算力爆发下的光互联革命

一、概念背景:算力狂奔倒逼传输技术升级

随着AI大模型向千亿、万亿参数级演进,单集群GPU数量从数千卡向数万卡跨越,数据中心内部的“数据洪流”呈指数级增长

传统可插拔光模块在传输过程中面临三大瓶颈:一是功耗高(占数据中心总功耗的20%-30%),电费成本随算力规模飙升;二是速率受限,800G及以上速率下信号衰减严重,难以满足AI集群“低延迟交互”需求;三是体积约束,高密度部署场景下,传统模块的空间占用率已接近极限。

在此背景下,CPO(共封装光学)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将光引擎(负责光电转换)与交换芯片或计算芯片紧密封装,缩短电信号传输路径,从架构层面突破传统光模块的性能天花板,成为支撑AI算力高效运转的“关键拼图”。

二、核心驱动力:三重价值共振催生需求爆发

1.性能刚需驱动:

CPO技术可实现功耗降低25%-30%、带宽密度提升3倍以上、延迟降低10%-15%,完美适配AI集群对“高速、低耗、高密度”的严苛要求。例如,某头部互联网厂商的万卡AI集群测试显示,采用CPO技术后,单集群日均电费降低约12万元,计算效率提升18%

2.市场规模红利:

据行业预测,2023-2030年CPO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172%,从百亿级向千亿级市场跨越。其中,800G光模块已进入放量期,1.6T光模块加速研发,而CPO是支撑这些高速率光互联的核心技术,需求确定性极强。

3.中国场景适配:

国产GPU在单芯片性能上短期难以匹敌海外顶尖水平,需通过多芯片堆叠实现同等算力规模(如用2000片国产芯片等效1000片海外芯片),这对集群内部高速互联提出极致要求。CPO技术恰好能通过优化互联效率,部分弥补单芯片性能差距,成为国产算力集群的“刚需配置”,加速在国内市场的落地节奏。

三、未来趋势:技术迭代与场景渗透双轮并进

1.技术路线持续升级:

CPO正从“2.5D封装”向“3D堆叠封装”演进,同时探索硅光、薄膜铌酸锂等新材料路线以提升性能。例如,硅光技术可将光引擎成本降低30%,薄膜铌酸锂则能进一步提升信号传输速率,技术领先者将持续享受红利。

2.应用场景快速渗透:

从互联网巨头的数据中心向金融、政务等行业延伸。预计2025年国内AI数据中心CPO渗透率将从当前的8%提升至30%,其中头部互联网厂商可能率先突破50%,成为行业标杆。

3.产业链协同成熟:

光引擎、高速芯片、先进封装等核心环节的国产化率将快速提升,推动CPO从“样品测试”向“规模量产”跨越,成本曲线有望在2026年进入陡峭下降期,加速商业化落地。

4.总结:

CPO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光互联架构的革命,其成长逻辑深度绑定AI算力爆发的主线。我们将持续跟踪技术迭代进度与客户验证进展,把握从“技术突破”到“业绩兑现”的投资窗口,为持有人捕捉这一硬核赛道的成长红利。

每周一图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报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报

国产算力芯片的崛起,正伴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深刻变革——当制程技术不断逼近物理极限,摩尔效应的红利加速消退,单一芯片的性能跃升愈发艰难。如今,芯片不仅要面对漏电风险、结构极限等技术难题,更要承受制程升级带来的成本暴击:从5纳米到3纳米,代工成本数倍增长,晶体管密度却仅提升15%-20%,“高投入、低回报”的困境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打造“超节点”的布局,恰恰彰显了顶尖科技企业的破局智慧:既然“单点突破”难以为继,便转向“系统层面”的创新,以整体效能弥补单芯片工艺的差距。正如黄仁勋公开评价所言,从技术参数看,CloudMatrix384超节点的性能已超越英伟达同类产品。这款集成了384颗昇腾芯片的超级集群,绝非简单的硬件堆叠,而是通过对计算、内存、通信、存储、架构、调度、并行处理、散热、供电、高速互联等全要素的深度协同,让数百颗芯片像一台计算机般高效运转——它解决的不仅是“算力叠加”问题,更是如何让每一份计算资源、每一次数据传输、每一处能耗控制都精准适配,最终实现系统效能的最大化

这种系统工程的创新,正是国产算力突破瓶颈的关键路径:不纠结于单芯片的参数比拼,而是以架构革新释放整体潜力,为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提供更高效、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也为国产算力芯片从“可用”向“好用”的跨越注入了核心动力。

在数字经济与AI算力爆发的浪潮中,国产算力产业链正迎来历史性成长窗口,其中国产算力芯片与交换机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左右翼”,具备极高的投资确定性。

1、从国产算力芯片看,其核心逻辑源于“需求爆发+国产替代+技术突破”的三重共振。据行业预测,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380亿美元,其中国产芯片销售额增速预计高达112%,占比从29%跃升至42%,首次以“量”的突破切分市场增量。技术层面,国内第一梯队芯片FP16算力已达英伟达H100的六成,虽在超大规模模型训练中仍有差距,但在推理、行业大模型微调等场景已完全可用,且价格仅为海外高端芯片的50%甚至更低。更关键的是,需求端呈现“务实转向”——训练端或仍依赖海外顶尖芯片,但推理端已大规模转向国产芯片,叠加国企、地方政府等新增量客户的“刚需采购”,国产算力芯片正从“可用”迈向“好用”,从“备胎”成长为“主角”,在增量市场中分享红利。

2、从交换机看,作为算力网络的“交通枢纽”,其与算力芯片形成“算网协同”的核心支撑。AI算力需求的爆炸式增长(单集群GPU从数千卡向数万卡跨越),对网络传输的速率、带宽、时延提出极致要求——没有高性能交换机,算力便无法高效流动。当前,800G交换机已进入放量期,1.6T交换机加速研发,而与CPO(共封装光学)技术的融合(将交换芯片与光引擎紧密封装),更让交换机在低功耗、高带宽密度上实现突破,完美适配AI集群的高密度互联需求。随着国产算力集群规模扩张(如万卡级部署),交换机作为“数据传输中枢”的需求将同步爆发,其技术升级与国产替代节奏,直接决定算力基础设施的运转效率。

综上,国产算力芯片是AI算力的“发动机”,交换机是算力流动的“高速公路”,二者共同构成国产算力生态的硬核底座。在政策加码、需求爆发、技术追赶的多重驱动下,这一领域的成长确定性强,有望成为数字经济浪潮中的核心投资主线。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本金不受损失,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产品存在收益波动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管理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行业、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基金业绩表现,也不作为基金未来表现的承诺。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