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热门行业】上海优化房地产政策释放改善需求 内房股集体冲高

2025-08-25 17:21

金吾财讯 | 8月25日,内房股集体冲高,多只个股涨幅超5%。截至当日收盘,万科企业(02202)涨9.86%,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涨6.98%,远洋集团(03377)涨6.78%,融创中国(01918)涨6.58%,龙湖集团(00960)涨5.22%;富力地产(02777)、越秀地产(00123)涨超4%。

近期政策利好密集释放、销售端边际改善,是推动市场情绪高涨的关键动力。

上海六部门联合优化房地产措施,释放改善需求

继北京之后,上海也宣布房地产政策优化措施。

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六部门8月25日联合印发《关于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政策措施的通知》,包括调减住房限购、优化住房公积金、优化个人住房信贷以及完善个人住房房产税等政策。《通知》自2025年8月26日起施行。

详细来看,1)限购松绑:外环外购房不限套数——沪籍/非沪籍居民家庭及单身人士在外环外购新房、二手房均不限购;外环内则保留限购(沪籍家庭/单身限2套,非沪籍家庭需缴满3年社保限1套)。

2)公积金支持: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15%(首套最高184万元,多子女家庭叠加至216万元;二套最高149.5万元);支持提取公积金付首付,且“又提又贷”不影响贷款额度。

3)信贷优化:通过降低首付比例、调整贷款利率等方式降低购房成本,进一步释放合理住房需求。

4)房产税减免: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买的第一套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购买的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在合并计算家庭全部住房面积后,给予人均60平方米的免税面积扣除。由于个人住房房产税按年征收,因此2025年1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购房者可享受本条政策。

据广州日报引述业内人士表示,继月初北京楼市新政之后,上海政策调整整体符合市场预期。上海政策中,外地社保年限规定为1年,比北京2年更进一步,力度相对北京而言超过预期,将有利于改善当前外环外市场成交压力。

新房结构分化,二手房回暖,土地市场仍承压

从近期数据来看,目前新房结构向改善端倾斜,二手房市场率先显现回暖迹象,土地市场却仍面临不同能级城市的分化压力。

中指研究院发布的7月住宅产品月报显示,从成交套数占比变化上看,2025年1-7月,30个代表城市中,24个城市120平方米以上成交套数占比同比提升,改善性需求仍是新房市场重要支撑。

这一趋势在上海市场表现得尤为显著——90-200㎡成交占比85.0%(同比+3.4pct),成为绝对主力;90平以下刚需占比降至9.6%(同比-2.2pct),200平以上高端产品占比5.4%(同比-1.1pct)。

总价段方面,500-1000万产品占比42.0%(同比+5.1pct),1000万以上占比28.9%(同比+4.4pct),而500万以下刚需总价段占比29.1%(同比- 5.1pct),印证改善需求主导的市场特征。

据房管局数据,2025年第34周(8.18-8.24),全国68城商品住宅成交面积196万㎡,环比+12%(同比-17%);年初至今累计成交7830万㎡,同比-10%。二手房表现更优,第34周20城成交185万㎡(同比+6%,前值-4%),累计成交6571万㎡(同比+7%),显示存量市场率先修复。

2025年第34周,全国100城土地成交建面1455万㎡(同比-34%),溢价率10.3%;分能级看,一线成交83万㎡(同比-12%),二线507万㎡(同比-14%),三线865万㎡(同比-43%),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仍面临去化压力。

政策托底效应显现,市场有望延续回稳

国务院层面已释放明确信号:8月18日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多管齐下释放改善性需求”,为后续政策加码指明方向。

当前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政策发力—市场回稳—预期改善”的关键窗口。上海等核心城市的政策优化(如限购松绑、公积金升级)与全国层面的需求端刺激(城中村改造、存量房收购),正推动市场结构向改善型集中,叠加内房股估值修复,行业有望在政策托底与基本面边际改善中逐步走出底部。

开源证券表示,在“止跌回稳”政策基调下,当前房价虽可能小幅震荡,但随着政策效果逐步释放,市场将进一步趋稳。

国金证券则指出,北京五环外限购取消、央企/AMC收储存量房预期升温,叠加专项债对城中村改造、存量土地收购的支持,市场对后续政策落地的乐观预期增强,有望推动行业基本面持续修复。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