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5 15:54
(来源:中国水运网)
转自:中国水运网
近年来,邹城市依托太平、荣信两大现代化港口,乘着绿色智能船舶制造的强劲东风,推动内河航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朝着“建设大港口、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的目标不断迈进。上半年邹城港口吞吐量达791.6万吨,同比增长8.1%。
荣信港二期施工现场,9个2000吨级泊位轮廓已清晰可见,这是邹城提升港口核心承载力的关键一步。“项目建成后,荣信港年吞吐能力将突破1100万吨、实现倍增,推动邹城港口总吞吐能力突破2000万吨大关。”邹城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晓东介绍。邹城规划建设兖矿物流园,启动白马河航道升级工程,建成后将新增铁路运力390万吨、公路运力140万吨,配套新建2个2000吨级泊位,新增港口吞吐能力400万吨,一个现代化的京杭运河铁水联运枢纽加速成形。
邹城率先推行“园区-港口”零碳货运模式,引进200辆纯电动重卡,搭建起智能化的车辆动态监管网络平台,实现了车辆位置、状态、任务信息的实时可视与高效调度,推动园区企业到港口100%清洁运输。该模式已成功入选全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一艘船的建造,需要螺旋桨、阀门、甲板机械等84个制造业协同配套,可带动超100亿元的产业项目。”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董事长张广宇表示,依托港航、船舶工业及产业配套等资源优势,可以吸引船舶动力集成、配套件加工、甲板机械制造等产业向智能船厂集聚,打造研发、设计、建造、配套、运营于一体的内河新能源船舶产业集群。
“前港后厂”模式催生临港产业强劲动能。投资7.54亿元的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二期项目正全速推进,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00艘LNG动力船与40艘新能源游艇、年修船超100艘的规模,年营收预计达33亿元,目标直指“江北最大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同时,总投资9亿元的船舶轴系舵系配套产品、变速箱零部件等项目正加快落地,带动奔腾漆业、珞石机器人等10家企业卡位入链、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深化与法国达飞、紫金矿业等世界500强合作,积极拓展欧洲、非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航运贸易拓展让黄金水道释放物流新动能。太平港成功开通连接龙拱港的“钟摆式”集装箱航线,标志着其“北货南运”战略步入常态化高效运行阶段。“此次航线打通的,不仅是运输路径,更是产业之间的协同与互通。”太平港董事长胡景表示。依托自身专业设施,太平港保障了全流程作业高效畅通,“货来即卸、卸后即走”,有力支撑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互通。
依托运河黄金水道低成本、大运能优势,邹城双向发力做大物流贸易。向内,强化腹地联动,推动大宗货物“铁转水”“公转水”,加速“散改集”,提升西煤东运与南北物资交流规模,构筑济宁港航东部物流门户。向外,借力兖矿能源等龙头企业,拓展钢材、高钙石等货物运输贸易,推动港口运输量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