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浙江震元(000705)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增长29.27%,三费占比上升明显

2025-08-24 06:14

  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浙江震元(000705)发布2025年中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入12.83亿元,同比下降34.49%,归母净利润5626.37万元,同比上升29.27%。按单季度数据看,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5.32亿元,同比下降41.85%,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038.11万元,同比下降16.05%。本报告期浙江震元三费占比上升明显,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总和占总营收同比增幅达35.13%。

  本次财报公布的各项数据指标表现一般。其中,毛利率25.42%,同比增32.1%,净利率4.38%,同比增90.06%,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2.59亿元,三费占营收比20.21%,同比增35.13%,每股净资产6.02元,同比增1.9%,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2元,同比减95.36%,每股收益0.17元,同比增30.77%

  财务报表中对有大幅变动的财务项目的原因说明如下:

  • 应收款项变动幅度为-52.68%,原因:1月末子公司震元医药完成增资扩股,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 合同资产变动幅度为-100.0%,原因:1月末子公司震元医药完成增资扩股,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 应收款项融资变动幅度为-69.11%,原因:子公司震元制药本期使用票据结算减少。
  • 预付款项变动幅度为-79.99%,原因:1月末子公司震元医药完成增资扩股,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 存货变动幅度为-26.99%,原因:1月末子公司震元医药完成增资扩股,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 投资性房地产变动幅度为488.32%,原因:1月末子公司震元医药完成增资扩股,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导致对外出租房产增加。
  • 长期股权投资变动幅度为38224.93%,原因:1月末子公司震元医药完成增资扩股,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 固定资产变动幅度为27.61%,原因:子公司震元生物在建工程转固。
  • 长期待摊费用变动幅度为97.81%,原因:本期装修增加。
  • 短期借款变动幅度为-91.97%,原因:1月末子公司震元医药完成增资扩股,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 合同负债变动幅度为-69.16%,原因:1月末子公司震元医药完成增资扩股,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 长期借款变动幅度为30.38%,原因:子公司震元生物长期借款增加。
  • 应付票据变动幅度为-67.79%,原因:1月末子公司震元医药完成增资扩股,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 应付账款变动幅度为-35.62%,原因:1月末子公司震元医药完成增资扩股,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 预收款项变动幅度为116.16%,原因:本期预收房租增加。
  • 应交税费变动幅度为-71.49%,原因:本期缴纳去年年末计提的相关税费。
  • 其他流动负债变动幅度为45.42%,原因:本期预提费用增加。
  • 少数股东权益变动幅度为-100.0%,原因:1月末子公司震元医药完成增资扩股,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 营业收入变动幅度为-34.49%,原因:1月末子公司震元医药完成增资扩股,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 营业成本变动幅度为-39.5%,原因:1月末子公司震元医药完成增资扩股,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 信用减值损失变动幅度为-252.71%,原因:公司本期计提坏账损失增加较多。
  • 投资收益变动幅度为1067.11%,原因:1月末子公司震元医药完成增资扩股收益。
  • 财务费用变动幅度为35.31%,原因:公司利息收入减少。
  • 所得税费用变动幅度为-49.08%,原因:公司应纳所得税额减少。
  • 营业外支出变动幅度为474.65%,原因:税收滞纳金及子公司同源健康医保扣款。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为-95.36%,原因:公司本期销售收款减少。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为-63.35%,原因:公司本期处置子公司震元医药。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为117.51%,原因:1月子公司震元医药收到注资款。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变动幅度为-126.65%,原因:公司本期销售收款减少。
  •   证券之星价投圈财报分析工具显示:

    • 业务评价:公司去年的ROIC为1.45%,资本回报率不强。去年的净利率为0.97%,算上全部成本后,公司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不高。从历史年报数据统计来看,公司近10年来中位数ROIC为3.52%,中位投资回报较弱,其中最惨年份2024年的ROIC为1.45%,投资回报一般。公司历史上的财报非常一般。
    • 商业模式:公司业绩主要依靠研发及营销驱动。需要仔细研究这类驱动力背后的实际情况。

      财报体检工具显示:

  • 建议关注公司现金流状况(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16.08%)
  • 建议关注公司应收账款状况(应收账款/利润已达944.76%)
  • 最近有知名机构关注了公司以下问题:

    问: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布局和发展规划是什么?

      答: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医药流通、医药工业等,其中医药流通包含批发和零售两大业务板块,批发板块(不含中药材批发业务)已经和华润医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主要由华润医商具体运营;医药工业主要围绕原料药、制剂产品的生产研发,合成生物技术应用和产品制造;中药饮片加工等三大类。公司目前业务布局主要有3大业务重心包括生产原料药和制剂的制药板块,中药饮片板块、连锁业务板块;1个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突破业务——合成生物业务板块。公司未来的投资重心将围绕在绍兴上虞经开区建设实施的“生物定向合成年产2,400吨组氨酸(盐酸组氨酸)、1,000吨左旋多巴、1,000吨酪氨酸等系列产品上虞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原料药集聚提升项目”展开。

      2、公司作为制霉素、西索米星、罗红霉素的国内重要生产商,例如,注射用氯诺昔康、注射用腺苷蛋氨酸等产品是否进入最新集采目录?中标价格和销量变化对业绩影响几何?

      制药公司的产品有原料药和制剂,目前公司制药产品布局稳定。对于制剂类产品,罗红霉素片被纳入国家集采目录,注射用氯诺昔康、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及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被纳入省级集采目录;其余诸如制霉素片等制剂尚未进入集采目录。从当前销售数据看,原料药价格变动受多重因素影响,并不完全与制剂价格变动一致;对于制剂类产品,进入集采后价格会有所下降,对收入有一定影响,公司努力通过提升销量来缓释影响。

      3、在商业板块方面,公司接下来有什么布局,是否存在拓宽市场的预期?

      公司商业板块包含批发和零售两大业务板块。为进一步优化公司资源配置,有效利用资产资源价值,满足批发业务板块的发展需要,公司和华润医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希望通过依托华润医商的品牌、资金、上下游合作商及数字化运营经验等资源,进一步提升公司医药批发板块的市场竞争力。

      4、同源健康管理公司的母婴护理中心、中医养生馆等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不足5%。未来是否计划通过并购或合作扩大健康服务规模?

      同源健康管理公司的母婴护理中心、中医养生馆业务的营收占比很低,公司目前对这个业务板块秉持谨慎、保守的发展思路。

      5、震元生物的上虞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2025年将试生产。目前国内高端氨基酸市场由外资主导(如韩国希杰、日本味之素),公司如何突破技术壁垒实现国产替代?

      公司的生物项目采用合成生物制造技术,依托公司多年在生物制药方面所积累的生物发酵经验、分离纯化经验等既有优势基础之上,通过引入合成生物技术构建的工程菌布局并深耕小品种氨基酸市场,生产技术先进。公司的合成生物技术的生产工艺具有原料简单、安全环保、经济高效等优点,较传统化学合成及动物提取具有显著优势,可实现大规模生产国内紧缺的多种氨基酸产品,产品通过各类药典、食品标准检测,部分产品实现进口替代,是一类更为绿色低碳,可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可持续生物制造技术。

    6、未来公司最具业绩弹性的方向可能会是在哪块?

      合成生物技术作为重大突破性技术之一,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合成生物技术的研究及市场应用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明确将“采用发酵法工艺生产小品种氨基酸(赖氨酸、谷氨酸、苏氨酸除外)”归类为鼓励类。公司在建的合成生物技术制造项目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公司努力保持现有核心业务板块经营稳定的情况下,希望未来能够在合成生物方向实现突破,给公司业绩带来增量和弹性。

      7、如果顺利的话,合成生物业务今年会有可能在报表中明显体现吗?

      公司在建的合成生物项目预计三季度投产。届时推广、销售顺利的话,预计能够在今年的报表中有一定体现。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