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乳企加速抢滩B端市场

2025-08-25 08:2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胜马财经)

“跟跑”到“领跑”

作者 | 胜马财经 陆马

在国内乃至全球消费市场中,液态奶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近五年来,国内液态奶市场增速全面放缓,成为拖累各大乳企业绩的“包袱”。

在液态奶市场陷入低迷之际,奶酪、黄油等固态乳制品却在B端餐饮场景推动下快速成长,成为乳业市场的一大亮点。根据华泰证券研报数据,2024年我国B端乳制品行业规模已超400亿,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03亿元。

在过去,国内B端市场,特别是高端稀奶油、黄油、奶酪等深加工产品领域,主要被恒天然、安佳等国际品牌占据,国产化率不足30%。不过,随着我国启动对欧盟乳制品发起反补贴调查,国内奶源价格走低,以及乳企技术端的持续突破等多重因素影响,B端市场已经成为国内各大乳企的兵家必争之地

乳企开启B端争夺战

事实上,无论是烘焙行业,还是咖啡、茶饮,都把固态乳制品作为关键原料,而近年来,随着新消费火热,奶茶、咖啡、烘焙等行业迅速增长,对于乳制品的需求也是水涨船高。

根据华安证券数据,B端咖啡赛道为乳品行业带来的扩容在2025年有望达到265亿元;艾瑞咨询数据则显示,2023年中国现制奶咖销量为33亿杯,增速高达37.5%,2025年销量将达到50亿杯。

新消费浪潮带动乳制品使用场景的进一步扩容,为固态乳制品打开了广阔天地。而国内各大乳企早已不甘落后,不断加码B端市场。

2021年,蒙牛便推出专业餐饮品牌“蒙牛专业乳品”,聚焦于餐饮、咖啡、茶饮、烘焙等领域,目前蒙牛旗下专业餐饮品牌蒙牛专业乳品已与百胜中国、味多美、好利来、南城香等诸多企业建立合作。

此外,伊利推出B端专业乳原料品牌伊利索非蜜斯,与奈雪的茶、萨莉亚、沪上阿姨等连锁餐饮合作;今年4月,伊利还对专业乳品应用创新中心进行升级,以满足客户在烘焙、饮品、餐食、工业等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

除了乳业双雄,还有雀巢、飞鹤、君乐宝、皇氏集团(维权)等参与者。例如,近日皇氏集团宣布与湖北香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前还开出了一家新茶饮品牌“在桂里”;而君乐宝则战略入股茉酸奶,并与蜜雪冰城合资建设牧场,与众多头部新茶饮品牌展开深度供应链合作等。

可以发现,国内各大乳企已经开始进行战略调整,在做好C端生意的同时,对于B端的重视也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前景光明与现实挑战

在国内乳制品市场格局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B端市场仍有超70%份额被进口乳企牢牢占据,这似乎显示出国内乳企面临巨大机会,但现实情况却更为复杂。

乳业作为典型的充分竞争行业,奶酪、黄油等固态乳制品绝非“唾手可得的果实”,其技术壁垒、供应链复杂度与B端客户的专业化需求,共同构成了国产乳企争夺B端市场主导权的主要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逻辑不同国内乳企长期聚焦C端市场,核心是通过大规模广告投放塑造品牌认知,依托密集渠道网络覆盖消费场景,以“流量-转化”模式抢占市场份额。而B端市场中,连锁餐饮、大型食品加工厂等客户更关注产品能否满足生产环节特殊需求。这要求乳企从“产品提供者”转变为解决方案合作伙伴,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客户需求的深度理解快速响应能力定制化产品研发与交付能力

其次,技术方面的差距以及高端化产品缺失。在定制化产品方面,国内乳企技术工艺不足,对乳脂熔点、耐热性等功能参数的精准调控能力欠缺;而在高端原制奶酪领域,三大类产品(地理标志奶酪、超长熟成奶酪及霉菌发酵奶酪)分别面临原产地法规壁垒窖藏环境控制技术代差菌种进口依赖等特殊挑战。

胜马财经出品人周瑞俊认为,国产乳业的B端突围,绝非简单的市场份额争夺,而是从思维模式、能力体系到技术实力的全维度升级。面对挑战,乳企需要打破C端惯性思维,构建B端专属的研发、供应链与服务体系,同时加大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生态建设。唯有如此,才能在进口乳企主导的B端市场中撕开缺口,真正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