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工、农、中、建等银行持续发力,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赋能民营经济

2025-08-24 07:08

(来源:现代商业银行杂志)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到吸纳就业的广阔平台,从活跃市场的关键因素到促进产业升级的积极推动者,民营经济的身影无处不在,其作用无可替代。

在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银行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银行业不断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支持,通过改善政策环境、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以及增强科技应用,帮助民营企业克服融资障碍,促进其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增供给 提升融资可得性

“近期工商银行发放的300万元纯信用贷款,帮我们解决了下半年扩大生产的资金问题。”云南瑞峰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红伟在采访中表示,这几年工行推出不少信用贷款产品,为缺乏合适抵押物的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再如,工行苏州太仓支行在走访太仓某生物产业园时,得知某医药公司亟须扩建扩产,但传统融资模式相对周期长、手续复杂,制约了扩产计划。该行迅速分析企业经营情况,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对接走访、账户开立、资料搜集、审批放款,成功为该医药公司发放了10年期e扩快贷400万元,高效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帮助企业更好地抓住市场机遇。

截至2025年,我国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已超过55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以上。这些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国超过50%的税收、超过60%的GDP、超过70%的技术创新成果以及超过80%的城镇就业机会,形成了显著的“5678”特征。“十四五”期间,金融管理部门积极引导银行创新举措,更好帮助企业解决缺抵押、融资难的问题。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已经从2020年末的15.1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末的35.6万亿元,信用贷款占比近三成。今年5月末,私人控股企业贷款余额增至约45万亿元。

越来越多企业获得融资支持,离不开政策引导。

针对普惠小微企业出台的两项直达工具完成接续转换,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落实见效,适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持续发力……近年来,一系列金融举措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

对拓烯科技投放贷款5500万元、对摩尔线程投放贷款超1.5亿元……自今年3月推出2025年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建设银行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近6000亿元。

在相关政策引导下,农业银行民营企业贷款近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86%,客户数同比增长32.62%。

近年来,金融机构聚焦外贸、科技、消费等领域民营小微企业的差异化需求,“一企一策”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提供全链条、一揽子金融产品,努力让金融服务更可持续、更有温度。

降成本 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在福建漳州市漳浦县赤岭畲族乡的智慧养猪场,借助全基因组选种选配、数字化精准饲喂等科技手段,福州微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智能化养猪方案大大提升了传统养猪业的育种率和管理水平。

“今年我们计划全面推广AI智慧养猪平台,近期建行发放了180万元、利率3.05%的贷款,给企业抢抓发展机遇提供了重要助力。”企业负责人张佳说。

“十四五”期间,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行,为企业带来更多生机活力。

从一组数据对比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减负”效果:2020年12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5.08%;2025年6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48%。

多次下调政策利率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开展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出台诸多举措,持续推动民营和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实实在在惠及更多企业。

“今年下调利率后,同样一笔500万元的贷款,较去年可每年节省利息支出2万多元。”在北京经营一家手机批发零售公司的郭昕哲表示,批发零售企业对成本变化较为敏感,更低的贷款利率能压降财务成本,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开拓市场。

“每次LPR调整后,我们会主动对接企业融资需求,按照最新情况调整融资方案。”工商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周杨介绍,今年上半年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新增超5000亿元,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2020年末下降112个基点。

多元化 满足不同融资需求

民营和小微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融资需求和融资方式不同,需要大力拓展更多元的融资渠道。

5月中旬,由中信银行牵头主承销的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8亿元科技创新债券落地,票面利率1.83%。“我们将把募集资金重点投向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深化,不断巩固自身技术优势。”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以来,吸引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踊跃参与。截至6月末,已有288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6000亿元。

对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提供增信支持,支持小微企业开展股权融资,建设完善并积极推广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持续重点提升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支持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更加多元化。

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债券发行3500多亿元,6月公司信用类债券平均发行利率2.08%。目前,A股63%的上市公司是民营企业,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民企数量占比分别达74%、81%、86%。

科技赋能  持续提升服务质效

数据驱动与科技赋能已成为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升服务质效的关键路径。通过深度挖掘数据价值,结合前沿科技应用,银行可以精准洞察企业需求,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痛点。

当前苏州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约九成,在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工商银行苏州分行通过整合苏州市科技局科创指数模型、地方征信大数据、工行科创评级授信模型,创新构建了“AI+大数据”智能评估体系,自主创新“科创指数精准预授信”方案,让预授信额度精准触达、所见即所得,全流程办理时效压缩至五个工作日,显著提升科技型企业融资可得性。该行通过创新产品服务、优化审贷模式、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等方式,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

民生银行推出“萤火平台”,并完成2.0版本迭代升级。平台以科创企业评价、行研支持、产品服务和股权撮合四大模块为核心,运用大数据模型,对科技企业进行智能化评判,通过“打分”构建多层次客群服务体系,精准识别企业成长周期与场景需求,全程陪伴企业发展,解决企业发展各阶段的痛点。此外,平台还具备自动匹配权益服务的特色功能,如依托民生e家生态平台,围绕企业“人、财、事”提供定制化服务,为核心高管人才配备各类私人银行权益。通过“萤火平台”,民生银行实现科技企业服务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加强场景拓展与平台整合,以“懂客户”为导向,显著提升了客户的服务体验。

网商银行自主研发了“大雁系统”,利用大模型的知识抽取能力,构建产业链图谱,读取海量的商品信息、企业关系信息,筛选全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然后通过信息解析能力,快速识别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目前,“大雁系统”已识别了九大产业链上的2100万家小微企业。截至2024年底,“大雁系统”已服务超58万家科创型小微企业,覆盖全国26%的科创型企业,授信金额超千亿元。

专家表示,进一步改善融资结构,要持续推动建设现代金融体系,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引金融之水解民营、小微企业之渴,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