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3 07:07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鑫矾 通讯员 蔡思敏 刘峥臻
日前,中国南方航空(以下简称“南航”)顺利启动湖南首次飞机拆解业务,飞机拆解分哪些步骤?零部件何如再利用?会给湖南航空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8月22日,记者来到南航工程技术分公司湖南基地(以下简称“湖南基地”)飞机拆解现场一探究竟。
发动机是最受欢迎的部件
当日,记者来到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在湖南基地工作人员带领下,通过严格的安检流程后,来到了位于机场机坪一角的南航机库,只见一架蓝白相间的飞机停在库内,10余名工程师正抓紧进行拆解工作。
“你别看它外壳旧了,里面的零部件可宝贵了,一架飞机可拆出3000多个可复用零部件,其中有价值的零部件1000多个。”现场,工程师缓缓打开飞机雷达罩,拆下里面的零部件。湖南基地飞机拆解项目主管刘礼说,此次拆解的飞机是一架服役19年后光荣退役的空客A319飞机,于8月14日正式启动现场拆解,计划用40天至50天时间完成拆解工作。
“飞机拆解是高附加值产业,并非简单的‘变机为铁’。”刘礼告诉记者,拆解下来的零部件经过严格的评估、检测、维修和适航认证后作为二手航材,其二次价值为新件的50%至60%。其中,最受欢迎的发动机,回收价值占比50%至85%;起落架、航电部件、飞控部件等回收价值也较高。
记者看到,拆解现场,工程师们凭借精湛技艺,对飞机零部件进行系统性拆解、分类和标记,确保每个零部件都能得到妥善处置。
“你看,这就是零部件的信息,相当于我们的身份证。”一名工程师拿来零部件,上面贴的航空器拆解件挂签上清晰地记录了部件名称、型号、制造厂家、制造序号、寿命、退役前运营人、机型、拆解实施单位等信息。
飞机拆解是技术活也是精细活
“飞机拆解是一项技术活,拆解时如果徒手触碰一些精密电子元件,所带静电可能会损坏它们。”一名工程师说,为确保航材符合适航标准,飞机拆解对实施单位、人员的资质要求都相当严格。
以这架飞机为例,其拆解流程按照“整机—总成—部件—零部件”分步进行。飞机进场后,先清洁去污、排空易燃物,确保安全。然后,进行验收登记并建立档案,工程师据此制定拆解方案。
“我们根据方案进行拆解,对发动机等拟复用部件,经检测、维修后标注等级,按适航要求保管、挂签并录入系统。”该工程师告诉记者,最后会将机体进行完全拆解,材料分类后进行深度加工利用,产出多种金属及非金属材料。“一些高校或者主题餐厅,对飞机机体如有需求的话,也会整体购买机身。”
在拆解过程中,智能化和数字化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湖南基地相关负责人说,比如在制定拆解方案时,借助数字化系统整合飞机的随机档案、维修记录、部件编码等信息,工程师能更高效、精准地制定方案;在对零部件进行检测评定时,智能化的检测设备能更快速、准确地判断零部件的状态;登记管理系统的运用,让每一个零部件的信息都能被精准记录和追踪,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零部件的后续流转和使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推动产业从“云端”到“大地”升级
有数据显示,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20年,飞机拆解零部件在二手航材市场占比高达90%。目前,我国飞机拆解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凭借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不断提升的技术能力,未来有望在全球航空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飞机拆解业务的前景非常广阔。”刘礼说,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布局下,长沙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且具备完善的航空产业基础。此次空客A319飞机拆解项目启动后,南航将助力湖南打造“拆解—检测—再制造”产业链循环,带动本地航材贸易、再制造等配套产业发展,填补湖南产业链空白,推动产业从“云端”到“大地”升级,激活区域经济并带动航空人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