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四川造”新能源汽车如何跑出加速度?

2025-08-23 05:52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行晓艺看市场预计到2027年  全省汽车保有量将突破1850万辆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从目前的167万辆增长到400万辆以上  汽车后市场规模预计达到7000亿元看生产今年1—7月全省生产汽车60.4万辆、同比增长36.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6.8万辆、同比增长224.1%看消费今年1—7月  全省限上汽车消费达1583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消费达542.2亿元,同比增长23.5%全省汽车以旧换新超36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近50%  8月22日,2025新能源汽车“天府行”品牌推广活动在成都启动。活动将持续至12月,通过联合相关市州、省内重点整车企业、经销商展示新能源汽车产品,加强公众对“四川造”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品的认识和了解,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及消费。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是汽车消费大省,预计到2027年,全省汽车保有量将突破185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从目前的167万辆增长到400万辆以上,汽车后市场规模预计达到7000亿元,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不过,当前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如何促进“四川造”新能源汽车推广及消费,是摆在四川及四川车企面前的重要课题。以“四川造”技术含金量拓市场  启动仪式上,四川领克、宜宾凯翼、吉利四川商用车等新能源整车企业亮相,对热销车型进行推荐展示。“‘昆仑’车型具备全新的动力体系,‘拾月Mate’已出口卡塔尔、埃及、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宜宾凯翼市场部总监梅寒说,该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目前产品已进入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400家销售网点和6座海外散件组装工厂。  稳扎稳打带来亮眼成绩——今年上半年,凯翼汽车出口同比增长314%,出口营收10.8亿元、同比增长297%。“针对中东、东欧等国际市场特殊气候特点,我们还开发专项新产品,以‘四川造’的技术含金量闯关海外市场。”梅寒说。  宜宾凯翼的“硬核”增长,是“四川造”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的缩影。四川已建立包括整车、关键零部件、营销服务等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今年1—7月,全省生产汽车60.4万辆、同比增长36.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6.8万辆、同比增长224.1%,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向新成效明显。  “上个月,捷达品牌全新VS8车型和全新一代速腾L车型下线,‘四川造’汽车产品矩阵又添新军。”成都一汽大众捷达销售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将依托“天府行”活动,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打通从生产到消费全流程通道  除了拓宽市场,深耕细分领域也是突围打法之一。  记者注意到,活动现场展出了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全新星享V7E。这款车是今年6月下线的新品,根据客户需求,货厢扩大到7.5立方米,额定载重也达1.5吨。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产品已覆盖重卡、轻卡、小微卡、LCV、客车等商用车全系场景。  “在轻型商用车板块,远程目前市场占有率第一。”上述负责人说,根据客户需求,企业还针对港口、码头、矿山等场景定制重卡产品,取得不错市场反响。  车企自身有实力,四川也在积极护航。“我们制定了产业链协同推进方案,持续推动补短锻长建新。”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四川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产业转型发展。同时,瞄准一汽、东风、吉利等头部整车企业,全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已先后落地吉利体系领克Z20及银河星愿新车型项目、沃尔沃中高端新能源车型项目等,为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增量。  制造“跑”出加速度,四川正打通从生产到消费的全流程通道。  “聚焦汽车后市场,成都经开区打造‘汽车+’消费生态,促进贸产深度融合。”成都经开区汽车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局智能网联项目部负责人郝惟拓介绍,如近期举办的“惠行天府·驾享新程”2025汽车消费嘉年华活动,融合购车、购物、休闲与文旅元素,为消费者带来全新购车体验。  “‘天府行’活动为‘四川造’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对接、供需匹配搭建了平台。”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消费端发力,今年四川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通过以旧换新补贴、新能源购车补贴、发放消费券等形式提振汽车消费。1—7月,全省限上汽车消费达1583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消费达542.2亿元,同比增长23.5%;全省汽车以旧换新超36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近50%,显示出强劲消费动能。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