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2 23:02
来源:@经济观察报微博
记者 潘俊田
今年5月,山东安装集团副总裁吴亮亮前往非洲考察。他认为,国内的新能源产业在产品成本、工程效率、产业结合等方面有很大优势。他还专门挑选了坦桑尼亚、摩洛哥、肯尼亚、埃及作为优先考察地。“坦桑尼亚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发展矿电联动模式;摩洛哥适合打造中资产业园;肯尼亚是东非枢纽;埃及可以做海水淡化项目。”他向记者表示。
山东安装集团在非洲、南美洲、西亚等地区已有多个项目落地,起步阶段主要依赖在国内市场的良好口碑,特别是结合已经拓展海外市场的中资企业的成功合作的经验。比如紫金矿业与山东安装目前在南美洲合作的紫金龙净苏里南项目,在为矿场运营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的同时,还可大幅度降低用电成本。
今年8月15日,在山东安装集团的年中总结会上,该公司宣布海外业务将从过往的“以项目为中心”转型为“以区域为中心”,正式启动全球化战略。
非洲市场是山东安装重点布局的区域市场之一。山东安装集团表示,新能源产品匮乏的非洲市场,已成为国内众多企业锚定的“蓝海”。
国内企业在非洲电力投资市场中,大型水电站是最早且规模最大的领域。直到近几年,风光储等新能源项目才开始进入投资视野。相较于水电,可再生能源项目初始投资金额更低、回收周期更短、技术门槛也相对较低,而非洲恰好拥有丰富的光照和风力资源。
过去数年间,非洲国家陆续发布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规划。以南非为例,该国从2023年起启动大规模光储项目建设,规划从2025年开始每年新增3GW—5GW光伏装机,预计到2030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50GW—60GW。
目前中电建、中广核等开发商已在南非开展百MW规模以上的光伏项目建设。“非洲的电力缺口很大。现有的柴油经济性不高,而‘光伏+储能’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远低于柴油机发电成本。同时,政府与国际资金持续支持非洲的电力建设:多国制定 2030可再生能源目标,包括近期成立的Mis-sion300组织;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也在持续提供投融资支持。非洲市场的增长前景非常乐观”。天合光能相关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2013年,天合光能开始向利比亚和坦桑尼亚捐赠太阳能组件,后续又相继在南非彼得马里茨堡、毛里塔尼亚开发光伏电站,目前非洲市场已成为天合光能的重点市场之一。
开发浪潮下,由于非洲国家缺乏可再生能源项目经验,中国企业成为优质供应商。
“非洲发展可再生能源非常需要海外支持,包括资金、产品供应,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电力设备搭建,属于全方位的出海合作。”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可持续转型中心能源项目副研究员马钰向记者表示。
在采访时,适逢山东安装集团又在摩洛哥落地了一个10MW光伏项目。“中国企业出海必然会带动一系列上下游配套服务企业共同出海,我们希望服务更多的中国跨国企业,结合当地政策法规提供最优能源解决方案。”吴亮亮表示。
有利可图的大项目正在出现
非洲的光伏项目开发正进入“白热化”阶段。
一方面,光伏项目的总体投资成本大幅下降,比如光伏组件已从之前的每瓦几元降至每瓦几角;另一方面,现在涌入非洲的投资开发商数量过多,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热度。
从整体新增光伏装机来看,非洲市场空间尚未完全打开。根据非洲太阳能协会数据,2024年非洲光伏新增装机约2.5GW,累计装机19.2GW,规模不及国内的1%。
此前,非洲光伏项目以小型、分布式、离网、家用太阳能为主,大量需求集中在小功率或中小功率(如单片<400W的小模组、便于运输和安装的组件)领域,主要面向居民和小商业市场,项目规模多未达到MW级。
但目前非洲的单一光伏项目的规模已显著扩大,且增速迅猛。在南非、埃及等地已出现100MW—500MW甚至GW级的并网项目。埃及、摩洛哥等部分国家的政府也陆续规划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
根据马钰的调研,目前在国际上参与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企业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大型发电集团,电力项目投资本就是其主业,以前投资火电较多,如今正转型投资风光项目;第二类是EPC总包商,如中电建、中能建等,希望在非洲实现投资、建设、营运一体化,通过投资保障工程业务;最后一类是光伏、风电产品制造商,想以投资拉动产品销售。
根据记者了解,大型项目合作是目前头部光伏、风电制造商在非洲市场的主要销售方式。
以晶科能源在肯尼亚加里萨兴建的50MW光伏发电项目为例:该项目由肯尼亚能源部筹建,中国进出口银行融资支持,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和晶科能源组成联合体共同实施——江西国际负责设计、采购、施工、安装及培训,晶科能源提供产品技术解决方案,购电协议单价约定为0.0549美元/kWh。项目首次并网成功后移交业主,由晶科能源提供为期两年的项目维保技术服务。
再如阳光电源与南非独立发电商Globeleq签订的电池储能项目,规模达到153MW/612MWh,项目所需产品全部采购自阳光电源,服务期限长达15年。今年7月,天合光能更是向北非最大的储能项目——埃及Abydos项目直接交付了300MWh储能电池。
运营模式
光伏电站收益主要来自售电。以埃塞俄比亚为例,由于该国不允许外商投资输电与配电行业,风光项目需要先向埃塞俄比亚能源局申请发电许可证,再与埃塞俄比亚电力公司签订能源购买协议。
在非洲收电费很难。“埃塞俄比亚售电电价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与上网电价长期倒挂,政府对电力项目的补贴规模不断扩大。此外,很多客户本身就是政府机构,电费回收严重依赖政府财政支出情况。”一名在埃塞俄比亚做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的项目经理向记者介绍。
他算了一笔账:“如果想在4年—5年内收回成本,收益率起码要达到20%—30%才敢投入,但现在这样的优质点位几乎已经没有了。”
为降低投资风险,目前埃塞俄比亚新招标的光伏项目都是以公私合作模式(PPP)开发。
2019年,埃塞俄比亚正式启动PPP模式,由埃塞俄比亚公私合营董事会选定沙特国际水能和电力公司建造Gad和Dicheto太阳能项目,两个项目规模均为125MW。当时,沙特国际水能和电力公司与埃塞俄比亚电力公司及财政部签署意向书,约定中标电价为0.02526美元/kWh。但受安全换汇等因素影响,该项目合同已正式终止。
除PPP模式外,还有“EPC+F”、IPP等模式。在东方电气的“EPC+F”项目中,由东方电气负责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部分的总承包,资金方面由中国工商银行向业主单位提供商业贷款,埃塞俄比亚电力公司则提供合同金额15%的自有资金。IPP模式则是由投资方自主进行投资建设,并与埃塞俄比亚电力公司签署电力采购协议。
既然向电网售电的模式行不通,光伏开发商将目光转向了当地工商业企业,希望由它们购电。在国内,这种商业模式被称为“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即光伏项目发的电优先供给工商业企业使用,剩余电量再卖给电网,电费由开发商和客户自行协商。
除矿企外,商场、冷库、农场、居民用电等其他客户的规模大多较小,不仅愿意承担的初始投资成本低,且回款较为不稳定。为此,投资商在当地开发了新的商业模式。
比如,针对当地普通居民单次购买能力有限(通常为数百至数千美元)的特点,非洲当地最受欢迎的是PAY-Go(按天/周付费)模式。
通过PAYGo方式,客户需每天/每周支付一笔费用,才能获得当天的发电量使用权,在满足一定周期后,产品便归客户所有。这些产品多用于家用照明、电视、手机充电、饮料机、POS机等日常用品上。
这类客户更关注产品的初期价格、耐用性和售后可得性,同时也要求产品易于运输和安装。
天合光能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为有效解决非洲“最后一公里”的组件运输问题,公司专门开发了轻量化、可堆叠包装、小功率模块等光伏组件,其中最轻的产品每平方米仅重10.7千克。
要做得更多
在非洲做光伏,把产品和电站卖出去只是第一步。
“把中国的光伏产品运到非洲很简单,贸易商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相比只卖产品,‘产品+服务’更能赢得市场。”天合光能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在国内市场,头部光伏组件制造企业的产品更受欢迎,核心原因在于其产品质量更高,能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更多发电量。而在非洲,大品牌的竞争力更多体现在项目审批和融资阶段——它们能获得更多额度支持,比如IFC、AfDB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项目,通常要求使用Tier1品牌的组件。
对于非洲当地的小型项目而言,贴牌组件和二手组件是最好的选择。这类组件通常单瓦价格极低,仅为全新品牌组件的20%—30%,对价格敏感度高,初期投资金额有限的客户十分有吸引力。客户对组件性能的要求也较低,适用于农村照明、小水泵上的组件,只需要标定功率的70%-80%即可满足需求。天合光能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很多贴牌组件商本身就是本地经销商,深受客户信赖;此外,它们大多拥有完善的中东港口或南非港口资源,具备稳定的物流和批发网络。
在非洲卖产品,还面临着零部件和售后运维不足的问题。
天合光能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非洲的光伏电站经常出现发电效率下降甚至设备损坏的情况。因为当地缺乏售后网点,产品出现故障后,要么寄回产品,要么等待国外工程师处理,且能找到的逆变器、支架、接线盒、电缆等零部件规格标准也存在严重不统一的问题。“想要在非洲市场取得成功,需要配置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组合,比如抗污染、抗高温的组件,提供灵活的融资和支付方式,并尽可能提供完备的运维和售后服务。”天合光能有关负责人说。
非洲需求
非洲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非,储量达553亿吨;排名第二的博茨瓦纳仅有40亿吨,其余大部分国家储量不足1亿吨,因此只有南非建成了成规模的火力发电厂。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主要分布在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北非和西非国家。而水电站的开发同样依赖自然禀赋。
在刚果(金)-赞比亚铜钴矿带,水电是最常见的电源。这得益于刚果(金)境内有世界第二大河刚果河流经,且部分区域落差极大,水力资源丰富。目前,刚果(金)全国98.7%的电来自水力发电。
2020年底,洛阳钼业花费5.5亿美元从自由港集团(FCX)手中获得位于刚果(金)的Kisanfu铜钴矿(下称“KFM”)95%的权益,并于2023年正式投产。
目前KFM的电力供应主要依赖三条线路:一是刚果(金)国家电力公司(SNEL)的供电,二是个别矿企兴建的水电站,三是从邻国赞比亚进口的电力。为保障自身电力供应,洛阳钼业正计划在附近选址开发一座规模为200MW的Heshima水电站。
“煤炭、石油及水电等传统能源的开发好比‘靠天吃饭’,高度依赖资源禀赋;而太阳能资源分布广泛,能够突破地域限制,非常灵活。以当前光伏组件的价格计算,投建项目初始门槛显著降低,工程技术能力也非常成熟,相比水电动辄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投建周期,光伏项目半年到一年时间即可完工。”马钰向记者表示。
马钰说,全球约有7亿人尚未用上电,其中80%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这些人中很多住在偏远的农村,大电网难以覆盖,但可以通过光储项目解决用电问题。即便在有电网的地区,也因电网建设落后、设备老化、效率低下,使用成本较高。
电网基础设施的落后,使得非洲的光伏项目难以像国内一样通过并网获得收益,但也正因电网供电短缺,光伏项目更容易找到“消纳场景”。比如,光伏项目可与农业生产产业链有机结合,为农业灌溉、农产品加工、冷藏运输提供电力。
“在非洲有个专有名词,叫PURE(ProductiveUseofRenewableEner-gy),指的是利用可再生能源为生产活动提供动力,而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因为非洲很多地方还没有实现工业化,当地的生产活动多种多样,比如灌溉、谷物磨坊、冷库、诊所等农业、工商业和服务业生产活动,都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来提供电力资源。”马钰向记者表示。
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可持续转型中心能源项目研究员张成向记者介绍:“2023年,世界资源研究所开始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研究分布式太阳能电站直供电动摩托车充换电一体化模式,希望从发电侧和用电侧两端探索助力该国实现城市绿色交通转型的更多可能。”
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二轮摩托车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摩的”更是重要的公共出行方式。自从2015年,基加利行驶运营的摩托车数量约为3万辆,绝大多数为内燃机驱动,当地汽油价格约为1.3美元/升,且完全依赖进口,这意味着“摩的”司机需要承担高额成本,国家也面临着国际油价的冲击。
因此,卢旺达政府在交通领域制定了鼓励广泛使用电动车的政策,并于2025年1月起正式停止对新燃油摩托车的注册,转而大力推广电动摩托车,计划将现有燃油摩托车改装成电动摩托车。
在此背景下,电力供应不稳定和充换电基础设施不足,成为制约电动摩托车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
今年8月,世界资源研究所与合作伙伴推广的首个50kW太阳能光伏电站在卢旺达恒华职业技术学院成功落地。该项目集光伏发电、储能与智能管理平台为一体,将为本地的电动摩托车换电商提供清洁电力。
该项目由中方企业负责光伏电站发电侧的投建与运营,将电力销售给负责换电站的卢旺达本地业主,后者则通过向电动摩托车消费者租赁电池和提供换电服务盈利。
在卢旺达附近的赞比亚,已建成超过1500个太阳能磨坊。这些磨坊按月向光伏电站开发商缴纳费用,再通过低价、稳定的光伏电力加工玉米面赚钱。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不应局限于设备输出和产能延伸,未来可以更加注重与当地经济的协同发展,推动形成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合作格局。”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可持续转型中心主任,高级能源专家苗红向记者表示。
“短期内,南非、埃及、尼日利亚等重点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中期(至2030年),更多国家将进入大规模并网项目周期。到2030年,非洲光伏累计装机有望超过70GW—80GW。”天合光能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我们认为未来10年是重点发展非洲市场的黄金时期,天合也将以中东非区域为核心,重点开拓非洲的业务渠道,同时研发更适合当地的产品。”天合光能有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