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近33亿!上海再现一起半导体重大收购

2025-08-22 18:58

张通社 zhangtongshe.com

立足张江,面向上海,服务科创

高溢价收购亏损芯企,险棋还是妙手?

出品 | 张通社

首图 | 企业官网

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丰明源”)近期披露,计划以32.83亿元人民币(4.57亿美元)收购中国一家无线充电芯片制造商易冲科技的100%股权,以进一步扩大其产品组合并增强竞争力。交易完成后,易冲科技将成为晶丰明源的全资子公司。

根据公告,晶丰明源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该项收购,并同时募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尚需满足多项条件后方可实施,能否取得上述批准和注册,以及最终取得审核通过和同意注册的时间均存在不确定性。

交易双方分别是上海本土的电源管理芯片头部企业与无线充电芯片细分领域的领先玩家,在半导体赛道各有深耕与积累。

晶丰明源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上海,是专业的电源管理和控制驱动芯片供应商。公司专注于电源管理和电机控制芯片的研发和销售,产品覆盖AC/DC电源管理芯片、DC/DC电源管理芯片、电机控制驱动芯片、LED照明驱动芯片等,广泛应用于家电、手机、个人电脑、服务器、基站、网通、汽车、智能照明、工业控制等领域。公司在杭州、成都和香港设有子公司,在深圳、厦门、中山、东莞、苏州等13个城市设有客户支持中心。

标的公司易冲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领先的综合电源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主要从事高性能模拟芯片及数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无线充电芯片、通用充电芯片、AC/DC及协议芯片、汽车电源管理芯片等。

01

并购“行家里手”

再次出手

晶丰明源是典型的夫妻档创业企业,由浙江大学电机专业校友胡黎强与刘洁茜共同创立。胡黎强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专业硕士学位,长期深耕芯片研发领域,具备深厚技术背景。2008年,二人联合创办晶丰明源,胡黎强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洁茜出任副总经理及董事。

公司的资本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首次申请上交所主板上市时遭遇否决,2019年二度冲刺IPO,成功在科创板上市。上市后,晶丰明源迅速开启了一系列战略并购。

2020年初,公司以4600万元自有资金收购了上海莱狮100%的股权。随后在2020年7月及2021年11月,分两次收购上海芯飞全部股权,合计出资2.7亿元,丰富了LED照明驱动产品线,增加了外置AC/DC电源芯片产品。

2023年至2024年期间,晶丰明源进一步以2.5亿元和1.25亿元收购凌鸥创芯38.87%和19.193%的股权,并于今年3月以1.43亿元收购凌鸥创芯剩余19.19%股权,实现全资控股,显著增强了公司在电机控制芯片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矩阵。

此前的报道中,胡黎强曾戏称晶丰明源为“并购狂魔”,并明确表示未来仍将基于战略需要持续推进投资与并购。此次拟将易冲科技纳入麾下,正是公司延续这一思路、着眼业务拓展与全局发展的关键布局。

据悉,本次交易将提升上市公司“硬科技”属性和国际化水平,夯实消费领域的市场地位和技术能力,进一步加强车规级产品的布局,实现与标的公司在客户资源、研发资源和全球供应链资源的协同,助力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继续深化发展,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完善的产品组合方案,同时扩大上市公司整体销售规模,帮助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增强上市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02

8年融资15轮

曾筹备科创板上市

易冲科技主营业务涵盖电源管理芯片与控制驱动芯片两大板块,具体包括LED照明电源芯片、电机控制驱动芯片、AC/DC以及DC/DC电源芯片等产品线,应用场景广泛。

公司产品最终应用于三星、荣耀、联想、A公司、小米、vivo、OPPO等品牌手机及其生态系统中,安克、Mophie、belkin、Bose、哈曼、B&O等品牌的消费电子产品中,以及比亚迪、吉利、奇瑞、赛力斯、长安等品牌汽车产品中。

公司创始团队主要由清华系海归组成,核心团队成员具有海外国际企业背景。创始人潘思铭为85后,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在密苏里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职于美国思科公司硅谷总部创新技术研发中心,还担任过苹果公司iPhone系统设计架构工程师,拥有丰富的技术与行业经验。

2014年8月,潘思铭在美国加州硅谷创立了易冲无线,专攻无线充电芯片领域。2016年,潘思铭受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邀请到成都考察,随后在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支持下,带着5名从国外回来的清华团队成员,创立了易冲科技。

易冲科技自成立以来成长迅速,累计完成15轮融资,总融资数额达数亿美元,投资方包括深创投、川创投、清华控股、信维通信海尔智家顺络电子大众交通、中金资本、上汽集团、吉利控股、蔚来等知名机构与企业。2018年,易冲科技还曾入选全国瞪羚企业,瞪羚企业估值在5亿至10亿美元,并且未来三年内有机会转变为独角兽企业。

技术专利方面,截至2023年12月,易冲科技累计拥有150余项国际国内核心专利,占据国内无线充电专利的七成左右,在国内无线充电领域居于领导地位,并且是无线充电联盟WPC的创始会员及Qi协议的起草者。

根据QYResearch《2024年全球与中国无线充专精特新小巨人报告》,易冲科技总体销售规模位居全球前三,国内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易冲科技曾有意筹备科创板IPO,但随着近期IPO政策的收紧,公司可能调整了资本战略,转而选择通过被上市公司并购的方式,实现曲线上市。

03

高溢价收购亏损企业

能否打赢这场翻身战

尽管双方在业务与资源上具备协同基础,但本次交易的“高溢价”仍引发市场关注。

根据报告披露的《模拟审计报告》,易冲科技近两年并未实现盈利,2023年、2024年分别亏损5.02亿元、5.12亿元,累计亏损超过10亿元。

根据收购公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市场法评估易冲科技估值为32.9亿元,溢价率为260.08%。鉴于标的公司持续亏损,市场担忧晶丰明源此次的高溢价收购会加剧其自身的短期财务压力。

从晶丰明源自身业绩来看,公司同样面临盈利挑战。公司在2022至2024年间也连续三年出现业绩亏损,净利润分别为-2.06亿元、-9126万元、-3305.13万元。尽管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4亿元,同比增长15.38%,且亏损收窄至0.33亿元,仍反映出其在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压力。

不过,晶丰明源在2025年上半年展现出积极向好态势。晶丰明源公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7.31亿元,同比下降0.44%;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上升151.67%;扣非净利润0.13亿元,同比上升170.44%;毛利率稳中有升,综合毛利率达39.60%,同比上升4.18个百分点。

关于业绩变化,晶丰明源在公告中表示,主要通过工艺迭代、加强供应链管理等方式持续降本增效,使得整体毛利率较上年有所增长。此外,公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不断增强在电机控制驱动芯片领域的技术及产品能力,使得电机控制驱动芯片收入占比提升。

尽管均面临盈利挑战,但因为同属于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设计领域企业,双方在业务上具有较高的协同性。

交易完成后,易冲科技在无线充电芯片、电荷泵快充、充电管理、电池管理芯片等产品将强化晶丰明源在手机及生态终端市场的布局;其车规无线充电芯片以及智能汽车前大灯和尾灯LED驱动芯片、高低边驱动芯片&eFuse和车规DC/DC芯片等汽车电源管理芯片等,也将完善晶丰明源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产品矩阵,助力晶丰明源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产品组合方案。

此外,易冲科技已建立起涵盖三星、荣耀、小米等手机品牌,比亚迪、吉利等汽车厂商,以及安克、贝尔金等消费电子龙头在内的跨场景客户群,这一资源将有助于晶丰明源拓展销售渠道,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产品协同,提升单车价值量,推动车规级产品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此次重组也设置了业绩承诺。2025年至2027年,业绩承诺方玮峻思、智合聚信、锦聚礼合、智合聚成承诺,易冲科技充电芯片业务板块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200万元、1.2亿元和1.6亿元;其他电源管理芯片板块对应的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1.9亿元、2.3亿元、2.8亿元,合计不低于7亿元。

这一承诺为交易的长期价值实现提供了一定保障,但最终能否兑现、双方能否通过协同打赢“翻身战”,仍需时间检验。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