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2 15:37
转自:新华财经
近日,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了《2024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诠释企业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践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效,交出了一份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共生共荣的绿色答卷。
“绿色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发展的‘必答题’。”云天化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云天化着力擦亮绿色发展底色,通过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势能。
“加减乘除”,四维发力:构建全链条绿色制造体系
在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动态平衡中,云天化集团以加减乘除“四维运算”破解行业共性难题。
资源增值“做加法”,科技创新破解资源约束。矿山是资源利用的第一环,也是云天化算好生态账的关键点。通过其自主研发的“露天长壁式”采矿法,将矿山开采强度提升70%,贫化率、损失率双降68%与11%;针对云南省90%中低品位胶磷矿的利用瓶颈,技术团队成功将浮选尾矿品位从10%降至6%以下。
节能减排“做减法”,全产业链构建低碳体系。云天化以“高效、清洁、低碳、循环”为核心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黄磷、磷铵等主导产品多年获“全国能效领跑者”称号;使用国际复材超高模量玻璃纤维让风电叶片扫风面积增加20%以上,理论发电量提升近40%;大为制氨公司与华为合作的全球首个煤气化RTO大模型项目,实现年节煤9100吨、减排二氧化碳20086吨;水富云天化基地通过尾水回用技术,年节水达80万立方米,形成“数字赋能降碳”的标杆案例。
产品转型“做乘法”,绿色矩阵激活产业价值。云天化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绿色管理,持续打造“绿色产品”矩阵。截至目前,集团获得125项绿色产品认证(其中国家级73个);热塑玻纤全系列产品获100%消费前回收认证;推出的27款聚甲醛改性产品应用于汽车安全系统、消费电子等领域;牵头、参与制定5项行业标准,助力产业低碳转型,推动产品结构优化。
生态修复“做除法”,矿山复垦打造协同样本。云天化主动融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可复制、可示范、可推广的生态修复新途径、新模式,累计投入生态修复资金超13亿元,推动矿产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坚持以“盘活存量、发展增量、做好示范、带动周边”为导向,打造“云花”产业示范园、育种育苗基地等新项目,推进复垦区土地二次开发。
生态赋能,价值共生:以绿色实践驱动高质量发展
云天化的系统性绿色实践催生了环境、社会、资源、企业四维价值的深度融合,构建起“生态效益反哺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环境效益层面,注重生态修复“量”“质”双提升。目前,云天化集团已建成7座国家级绿色矿山,完成6.5万亩矿区生态重构,可复垦植被覆盖率达国际矿业领域先进水准;还通过能效提升实现“降碳增效”双重突破。数据显示,云天化集团2024年万元产值能耗较2014年下降12.48%,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6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0万吨,可满足35万户家庭一年的碳排放量需求,成为区域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社会效益维度,创新“企业+社区+产业”协同模式。其中,“磷化集团—汉营模式”带动周边村民组建专业绿化队,激活群众“植树护绿”内生动力;36个现代农业科技小院扎根田间地头,以“技术+服务”模式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实效看得见、摸得着;千亩级“云花”产业示范园与复垦区育种基地,将矿山旧址转化为现代农业样板,实现“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链式共进。
资源效益领域,技术突破为破解资源约束提供“云天化方案”。如按浮选入选品位每降低1%,磷矿石可用量增加约7000万吨计算,云天化中低品位胶磷矿开发技术累计盘活云南省中低品位磷矿17.16亿吨,为资源有效利用“提速”。
企业效益层面,绿色转型有效提升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构建“矿化一体,湿热并举,酸肥盐有机延伸”产业格局,实现产业向精细磷化工转型,打造云天化绿色磷系新材料供应基地;新能源电池材料赛道取得突破,实现产业链协同增效,验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商业价值转化路径。
“聚焦‘高效、绿色、低碳、循环’核心理念,云天化集团积极构建全产业链绿色制造体系。”上述负责人表示,云天化集团将继续聚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绿色化工产业集团”,让绿色生态底色更加鲜明。(杨凤婷、钱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