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2 14:57
(来源:医趋势)
截至202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竞争格局依然由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和平安健康三大巨头主导。
无论是盈利模式的多样化演变,还是AI大模型的激烈角逐,截至2025年上半年,这三家企业依旧稳固占据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在营收、净利润及市值方面的前三甲位置,同时也是该领域内仅有的三家实现盈利的企业。
从盈利模式的角度审视,京东健康在医药电商领域(以C端为主导并驱动B端)的发展路径中,精准把握并成功探索出最优的拓展节奏。与此同时,平安健康依托集团本业优势,有效验证了F端(综合金融客户)与B端(企业健康管理)相结合的独特商业模式。
中国互联网医疗“兴”于医药电商。尽管总说互联网医疗亟需突破现状,构建更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但在舒适区内依然能走出精彩步伐,这本身也是一种突破。
01、供应链赋能医药电商决胜于即时零售
不可否认,医药电商(广义含O2O买药)依然是当前变现能力最强的互联网医疗盈利模式。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凭借强大的医药电商业务盈利领先。
2025年上半年,京东健康零售药房业务(占总营收83%)收入293.31亿元,同比增长22.7%。
2025财年下半年,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占总营收86%)收入约140.03亿元,同比增长约13.9%。
*** 阿里健康财年为4月1日至3月31日
自起步之初,强大的供应链网络便是京东健康在医药电商领域遥遥领先的最显著优势。
截至2025年上半年,京东健康成功构建了更为完善的O2O+B2C全渠道协同网络。在零售药房业务方面,进一步增强了“自营+平台+即时零售”的全渠道模式协同效应。
京东健康全国33个药品仓(含冷链仓),冷链配送服务覆盖近400个城市,同城冷链配送最快仅需2小时。线上平台商家数量已超过15万家,较2024年末增长了5万家以上;线下则与全国超过20万家实体药房建立了紧密链接。
相比之下,阿里健康在线主营商家数约4.83万家;药品次日达服务覆盖广州、宁波、金华等13个城市。
得益于院内原研药需求的外溢效应,自2023年初以来,国内线上慢病原研药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此外,创新减肥药的市场机遇也为这一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供应链的坚实赋能下,2025年上半年,京东健康药品交易总额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
依托头部虹吸效应,有超过30款创新药在京东健康线上平台首发,涵盖信达生物的减重药信尔美®、信立泰的高血压药信超妥®、强生的抗肿瘤药泽倍珂®等,进一步夯实了其“新特药全网首发第一站”的领先地位。
在创新模式探索方面,京东健康与北京儿童医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儿科大药房”模式落地,建设符合“双通道”标准的儿科专属药房,打通线上线下、支付、配送等关键环节。
而作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在消费者需求不断变革的背景下,“即时零售”已成为医药电商(广义含O2O买药)当前竞争的核心关键。
2024年,中国O2O买药市场同比增长31%,其中美团拿下了70%的市场份额。
依托美团APP日均超3亿活跃用户的高频流量池,线下覆盖超过25万家药店,构建起“30分钟达”的即时配送网络,实现了“外卖+药品”的场景融合。近三年来,美团医药健康即时零售业务的复合增长率高达38%。截至2025年上半年,美团自营大药房的异地药品订单中,超九成已实现“当日或次日达”。
京东健康的“京东买药秒送”覆盖全国超20万家药房(最快9分钟送达),线上医保支付服务覆盖近2亿人口,2025年上半年日均订单量持续提升。
作为京东健康“自营+平台+即时”三驾马车的重要组成,即时零售核心价值在于:成为医保政策落地的核心载体、支撑“分钟级”健康消费体验提升用户粘性、巩固“医药零售+医疗服务”闭环的最后一公里。
因此,2025年上半年,京东与美团展开的“外卖战”或许正是京东健康为补齐“即时零售”短板所进行的战略布局之一。而未来,随着母集团闪购、外卖流量的不断扩张,京东健康将依托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优势,有效承接这一流量,预计将更有力地应对处方外流需求。
而互联网医疗的第二大落子“诊疗服务”在AI大模型赋能下比拼效率。
02、AI大模型赋能效率
“AI大模型”成为互联网医疗企业标配后,有“取代全职医生”之势。曾经体现服务质量与竞争力的“全职医生模式”如今面临挑战。包括京东健康和平安好医生的全职医生团队规模都大幅缩减。与此同时,“外部签约医生”(兼职医生)逐渐成为主流。
成本高,互联网医疗消费侧支付意愿和能力不足或许是主要原因。而AI大模型在医疗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愈发显现。
2023年后,各大互联网医疗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医疗大模型。比如:
京东健康的“京医千询”和“AI京医”,涵盖多个功能模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阿里健康依托蚂蚁医疗大模型打造的AI健康应用AQ(原支付宝「AI健康管家」)成为消费者服务核心载体。
平安健康在AI医疗领域核心布局包括“7+N+1”医疗AI产品体系、基于6大医疗数据库的模型训练,及复杂疾病MDT辅助平台。
根据平安健康最新财报显示,AI技术的赋能显著推动了中台运营效率的提升,增幅达50%,同时家庭医生客均服务成本大幅降低52%。此外,AI辅助咨询问诊的准确率高达98%,日承接量达到400万人次;中医辅诊系统也有效提升了问诊效率。
阿里健康将AI作为业务创新核心引擎以及效率革命,落地场景覆盖医药电商、医疗服务、供应链追溯三大领域。
医药电商:通过AI优化医药搜推模型、大药房智慧供应链、商品智慧运营和智能客服等,实现GMV增量与运营效率双提升。
医疗服务:小鹿中医业务上线基于阿里云DEEPSEEK大模型的中医AI辅诊系统,提升问诊效率。
供应链:“码上放心”平台响应国家数字化药品追溯政策,提升供应链透明度与合规性。动态库存管理系统预测准确率超92%,滞销率下降28%。通过IoT温控设备与路径优化算法,冷链断链风险降至0.3%以下,成本却降低15%。
2025财年,履约成本占阿里健康医药自营收入比例从2024年的10.2%降至9.8%。
京东健康以AI为驱动,深耕智慧医疗、专科服务与到家服务。2025上半年医疗健康服务营收59.59亿元,同比增长34.4%,日均问诊量达50万单。
智慧医疗:其互联网医院已上线超过500个智能体,“AI京医”系列累计服务超5000万用户,医院端“京东卓医”落地温州医院,优化流程服务超220万人次,全面提升服务效率与用户粘性;
专科服务:皮肤(服务超2000万患者并设罕见皮肤病专区)、精神心理(构建大学生“校-医-家”闭环)等五大专科;推出体重管理门诊全流程服务,并联合药企打造肥胖症、糖尿病等全周期服务;
到家服务:超1.2万名护士提供7大类64项服务覆盖23城,160款快检服务量同比增超80%,强化“检测+诊疗+用药”闭环。
从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来看,京东健康所构建的“医、检、诊、药”闭环体系,已开始持续为其“零售药房+医疗健康服务”生态赋能。
而从更广泛的互联网医疗领域来看,支付环节可能是京东健康当前唯一短板。对于TOP3而言,以“健康管理”为核心,深度整合“医、检、诊、药、险”的超级生态或许将成为未来的竞争焦点。
03、“商保+医保”支付重塑未来互联网医疗生态
支付是影响互联网医疗用户的消费体验的胜负手。
7月3日,由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承接,北京极数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运营、蚂蚁集团提供技术支持的“医保+商保”清分结算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正式上线运行,并在北京协和医院率先实现了支付宝医保商保一站付,投保人“免材料、秒报销”的直赔服务试点落地。
这是全国首个医保数据赋能商保直赔案例,意味着中国医保+商保有序衔接正在提速。而随着首个商保创新药目录年内正式出台,未来这一布局或将是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关键。
从当前布局来看,阿里健康依托支付宝(医保支付)、蚂蚁集团(试点医保+商保一站赔付)、药品追溯,或将率先实现“医保商保直赔+处方药流转+慢病管理”闭环。
平安健康已在商保领域积累了成熟经验,并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2025年上半年,通过深化与平安集团协同,F端(综合金融客户)强化“保险+医养”服务,提升客户黏性;B端(企业健康管理)拓展企康业务,扩大企业覆盖。
F端(综合金融客户)收入14.33 亿元(+28.5%),付费用户2000万人(+34.6%)。
*** 深化与平安寿险、产险等协同,推出“重疾保险+重疾专案管理”“保险+居家养老”等服务。通过分层运营提升客户黏性,享有医养权益的平安个人客户客均合同数、AUM为非权益客户的1.6倍、4.0倍。
B端(企业健康管理)企康业务收入5.27亿元(+35.2%)。服务付费企业超3500家(+37.2%),付费用户360万人(+39.2%)。
*** 产品体系“商业保险+健康保障委托+医疗健康服务”,提供体检、问诊、慢病管理等服务,通过“到企活动”提升员工健康水平。
通过进一步整合“四到”服务网络、推进AI在更多医疗场景应用、提升对平安集团2.4亿个人金融客户的服务渗透。
到线:名医音视频直连,多地接入线上购药医保支付。
到店:合作医生5万名、专家3200位、医院4000家,提供“6大陪护服务”。
到家:合作药店24万家,提供居家养老、自测试等服务。
到企: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
而京东十年前已成立了自己的保险公司,2018年拓展健康险。目前其直付医疗网络覆盖全国600余家私立医疗机构。2025年,京东医保·上门医疗险作为京东保创新实践代表,是一款依托京东健康、京东物流等自营供应链服务优势的普惠型医疗险产品。
尽管京东健康现阶段在医保与商保支付领域的布局节奏稍缓于阿里、平安,但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其流量基底与场景转化能力仍具显著壁垒,叠加「医检诊药」闭环服务生态,若能进一步补齐支付环节,流量与场景的协同势能有望释放出指数级增长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