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富国中证卫星产业ETF正式发布,紧跟卫星产业发展趋势

2025-08-22 00:00

(来源:ETF炼金师)

  富国中证卫星产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认购代码:563233;交易代码:563230)已正式上线,旨在紧密跟踪中证卫星产业指数(指数代码:931594.CSI)。该指数全面覆盖卫星产业链,成分股涉及军工、计算机、电子及通信设备等多个科技领域,强调研发与成长。随着大国竞争加剧以及商业应用场景的逐步清晰,千亿级卫星产业的投资价值日益凸显。

  卫星技术作为现代通信的核心组成部分,正逐渐成为地面通信的重要补充。人造卫星可以有效解决地面网络在某些区域的覆盖不足问题,尤其是在沙漠和远洋等偏远地区。单颗卫星的覆盖范围可达数十万平方公里,通过星间激光链路进行信号传递,显著提高了信号的可靠性和覆盖范围。根据轨道的不同,卫星分为高、中、低轨三种类型,各自有其独特优势。当前,低轨卫星的部署正受到多个科技强国的重视,未来五年将是中国低轨卫星发射的关键时期,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将加速。

  在国际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展开低轨卫星的部署。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规定,太空轨道资源的获取遵循“先占先得”的原则。这一规则使得各国在低轨(LEO)和中轨(MEO)卫星的布局中争先恐后。目前,中国已经启动了“国网星座”、“千帆星座”、“鸿鹄星座”等多个低轨卫星项目,计划部署的卫星数量达到数万颗,推动卫星密集部署步入快车道。

  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需构建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国家政策不断鼓励卫星网络的建设与民营卫星企业的准入,加速了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快速成长。

  随着天地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卫星互联网的技术渗透与应用普及将不断扩大。卫星互联网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卫星移动通信、宽带广播、固定通信等多个领域。同时,在精准农业、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气象监测等领域,卫星技术也将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相关行业的转型与升级。根据GW星座和G60(千帆)星座的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至2030年间,中国的卫星发射需求将超过千颗,国际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卫星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

  富国中证卫星产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以中证卫星产业指数(代码:931594.CSI)为标的,该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涵盖卫星制造、发射、通信和遥感等领域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旨在反映卫星产业板块的整体表现。该指数的样本选取标准包括流动性要求与市值排名,确保其市场代表性。

  目前,卫星产业指数的成分股集中在国防军工、计算机、电子和通信设备等四个主要行业,其权重占比分别为53.45%、15.01%、12.56%和11.63%,合计达92.65%。此外,指数还深入到集成电路设计、通信系统、国防装备等细分领域,充分体现了卫星产业链的广泛性与深度。

  卫星产业指数的总体市值达到1.23万亿元,平均市值为246.22亿元。市值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纺锤形”特征,其中小于500亿元的成分股占比近90%,显示出中小盘科技创新企业的独特价值。

  根据成分股的财务数据,自2022年至2024年,卫星产业指数的研发投入逐年提高,2024年的研发费用预计将达到24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将从9.94%上升至13.39%。这一持续的研发投入为未来盈利转化奠定了基础,预计到2025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将提升至5.37%,并在接下来的几年内稳定在10%左右。

  自2019年以来,卫星产业指数的表现显著超越了沪深主流指数,累计收益率达到66.89%,表现出较强的抗跌能力与增长潜力。尤其是自2024年9月以来,伴随市场回暖,卫星产业指数的累计涨幅已达71%,显示出其较高的弹性与科技属性。

  富国基金作为中国公募基金的先锋之一,其量化投资团队在过去15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已形成覆盖多种策略的投资组合。该基金公司推出的ETF产品线丰富多样,包括军工龙头ETF、消费50ETF及其他主题类ETF,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资产配置选择。拟任基金经理曹璐迪,拥有9年的证券从业经历,擅长于多个领域的投资管理。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