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1 21:57
转自: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8月19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正悄然改变成立“第三党”的计划。马斯克告诉其盟友,他希望“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公司上”。
同样的商人出身,同样善用社交媒体引导舆论,同样有着庞大的野心和表演型人格……与特朗普共享诸多特质的马斯克,到底差在哪儿了?
明智选择
马斯克的“建党计划”,像是对特朗普的威胁和一场负气出走。
在“大而美”法案的酝酿阶段,马斯克就进行了猛烈批评,并表示如果法案通过,第二天就成立“美国党”。这一法案取消了购买电动汽车的税收减免,将身为电动汽车商的马斯克置于不利的境地。 “特马”同盟也因此走向决裂。
7月4日,法案签署成法的几个小时前,马斯克在X上发起投票,就是否该创立美国党征集网友的意见。但这并没有阻挡特朗普的一意孤行。7月5日,在收到65%的支持票后,马斯克随即在社交平台X上宣布成立“美国党”自立门户。
据央视新闻报道,特斯拉投资人詹姆斯·菲什巴克认为,成立“美国党”只不过是马斯克在与特朗普“决裂”后的 “情绪宣泄”。
马斯克显然并没有足够的决心去推进此事,而更像是在放狠话。建设“美国党”的事在7月5日之后就被悬置了。根据美媒报道,在此后的一个月中,马斯克没提交任何正式的注册文件,也没推出任何候选人。正如菲什巴克所说: “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这显然不符合马斯克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在过去几年里,无论是速战速决地收购Twitter(现在的X),还是这几年对特斯拉的暴力裁员,抑或是在大选中光速跳入特朗普阵营摇旗呐喊,马斯克都在用他的“钞能力”横扫一切。
而在这件事上的卡壳,或许是精明的马斯克重新评估了“建党—竞选—执政”这条路径的可行性后,作出的明智选择。
路径之差
马斯克为什么难成第二个“特朗普”?
首先,与特朗普瞄准总统之位不同,马斯克因其出生地不在美国,天然失去了竞选总统的资格:美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总统必须为 “生而为美国公民” (a natural-born citizen),而马斯克出生于南非的比勒陀利亚。
其次,“再造新党”的路径,远比押注既有的两党来得艰难,并且收益渺茫。
有研究者指出,美国政党政治史上并不缺少第三党,如曾经的美国独立党和国家进步党,和今天仍活跃的自由党、宪法党、绿党等小党。然而,小党派的生存空间被“赢者通吃”的选举人团制度极大地压制,充其量只能成为搅局者。即便是马斯克有海量资金,也很难独自撬动两党百年来积累的利益网络。
相较之下,特朗普没有选择新建政党,而是选择了 “劫持”一个现有的主要政党,利用共和党基层选民对建制派的不满,通过初选制度从内部击败了所有党内对手,从而直接接管了该党的票仓。对政坛的“闯入者”而言,这显然是一个成本更低、成功率更高的策略。
如果说特朗普的胜选是迎合了“红脖子”等保守主义者的隐秘诉求,用“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等口号俘获了选民,那么马斯克与之相比,显然缺乏一个清晰的选民画像。
这些年,他随着自身利益的得失左摇右摆:曾一度支持民主党,又在2024年大选中倒向了共和党、与特朗普打得火热,最终又因“大而美”法案与共和党闹掰——这无疑损耗了他的政治信誉。
万斯曾公开调侃马斯克:“我想对埃隆说的是,你回不去左派阵营了,即使你想回去,他们也不会再要你了。那条船已经开走了。”
无论是在两党之间摆荡,还是自立门户,马斯克对自身政见的不断“校准”都指向一个事实:对美国顶尖富豪而言,两党政治及其所代表的一切,不过是一场金钱游戏。哪有永恒的立场,只有永恒的利益。
重新下注
马斯克似乎已察觉到,下注一边而不是自己跳上牌桌,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作为“支持者”,马斯克有过成功的经验:上次大选中,马斯克出资并主导政治团体“美国政治行动委员会”,豪掷2.59亿美元支持特朗普的竞选活动。一路撒钱、一路吆喝,最终成功将特朗普送入白宫。
在特朗普入主白宫之后,两人也曾有过一段蜜月期:马斯克出任“政府效率部”的负责人,主导了大规模的联邦裁员计划,“做恶人”为政府节省开支;而特朗普也为马斯克的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
随着两人闹掰,马斯克也开始寻找新的目标。
有知情人士称,马斯克已经在考虑,如果美国副总统万斯决定在2028年竞选总统,他可能会动用财力予以支持。据美媒报道,在考虑启动“美国党”期间,马斯克向他的助手承认,自己担心继续推进组建政党计划会损害他与万斯的关系。
万斯,这位特朗普“钦点”的接班人,是否能接得住马斯克的政治野心尚不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利益交换即便在前期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旦触及核心利益,又会变得不堪一击,正如撕破脸皮的特马二人。
谁也靠不住,或许正是马斯克筹建“美国党”、以身入局的动因。在利益受损后,马斯克带头批判了两党制,但他本身的行动轨迹,已经蕴含了对两党制更深的批判:
在这场资本与权力的投机里,普通民众无法从商人、政客或政商“跨界者”身上,获得任何超越其自身利益的民主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