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先达、广信、诺普信、和邦等农药企业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

2025-08-21 14:32

先达股份

2025年8月20日,先达股份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3亿元,同比增长11.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03.97万元,同比增长2,561.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077.55万元,同比增长15,975.80%。

2025年上半年先达股份主要会计数据(单位:元)

第二季度,公司主打产品烯草酮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售价显著上涨,有效带动产品毛利率大幅提升。同时,创制产品吡唑喹草酯成功投放市场,为公司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公司经营业绩实现大幅改善。

截至目前,公司拥有58项发明专利,公司第一款创制产品“喹草酮”已于2020年12月28日获得了国内的原药/制剂双登记,是世界唯一用于高粱田苗后防除禾本科杂草的创制除草剂。喹草酮的研发成功解决了高粱田“超级杂草”无药可治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标志着公司向创新型企业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公司第二款创制除草剂产品——吡唑喹草酯成功实现商业化,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第三款创新除草剂产品——苯丙草酮的登记资料已提交至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目前处于评审阶段。公司研发管线储备充沛,新一代水稻田除草剂(CDH23118)及广谱灭生剂(CDH22117)已全面启动国内外相关登记工作。此外,公司正在持续推进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非耕地、生物育种技术等领域的多款创制化合物的研发工作,力争每两年实现一款创制化合物的产业化的目标。

截至报告期末,国内方面,公司拥有33个原(母)药登记证件,97个制剂登记证件,6个仅境外登记。其中,123个除草剂证件,13个杀菌剂证件。海外方面,烯草酮、咪唑乙烟酸、异噁草松、烯酰吗啉等原药和制剂产品,在主要目标市场的自主登记布局已全部完成,同时正在积极推动获批产品与客户的商务合作。在阿根廷,公司成功获得2,4-滴丁酸丁酯、吡草醚制剂认证。独家产品氟吡酰草胺、2,4-滴丁酸在欧盟、澳大利亚市场实现稳定供货,并在东南亚及中南美洲进入正式登记阶段。公司创制产品吡唑喹草酯、苯丙草酮在美洲主要水稻主产国启动自主登记,药效反响良好,展现出巨大的商业潜力。

公司现阶段拥有本部工厂(滨州)、潍坊先达和辽宁先达(葫芦岛)三个生产基地。其中,辽宁先达生产基地的建设,为公司的创新产品中试、放大、生产落地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辽宁生产基地通过实施包括反应工段投料优化、新增程控联锁点位等10余项工艺升级,主力产品产能利用率达101.8%;公司优势产品噁嗪草酮实现稳定量产。本部工厂(滨州)“年产20,000吨自动化综合制剂车间”项目已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支撑创制产品的产业化落地和规模效应提升。

广信股份

2025年8月20日,广信股份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0亿元,同比下降17.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1亿元,同比下降14.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9亿元,同比下降22.32%。

2025年上半年广信股份主要会计数据(单位:元)

公司现有20万吨对(邻)硝基氯化苯和3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为公司农药和医药中间体业务提供了很大助力,一方面,对(邻)硝基氯化苯板块产品向下延伸至对硝基苯酚、对氨基苯酚、3,4-二氯苯胺等,丰富了产品结构;另一方面,上述材料多为原有产品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的中间体产品,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保证供应稳定。此外,邻苯二胺可往下游持续布局医药、染料中间体等,为公司远期业绩体量的增长提供前提条件。未来,公司还将在合适时机继续布局酰氯系列产品和异氰酸酯系列产品,进一步发挥生产优势,持续打造光气化平台。

公司始终坚持以光气在农药领域应用为业务核心,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形成了“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良性循环,适时顺应市场需求的发展。与中科大、安徽大学等多个“985”和“211”大学实现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已自主开发和掌握了多项产品的升级或拓展生产技术,如DAP/HAP杂质控制技术、硫氰化反应技术等,拥有多项专利,坚持不断优化现有产品品质,强调在产品生产技术的升级过程中掌握主动地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杀菌剂大宗品种多菌灵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甲基硫菌灵较大规模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少数几家自主掌握敌草隆合成技术的专业生产厂商之一。公司主要产品以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敌草隆、草甘膦为代表的杀菌剂、除草剂,均为国际大吨位用量的优良农药品种,广泛销往国内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美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日本、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农药使用大国和地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稳定的终端应用。

诺普信

2025年8月20日,诺普信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78,508,023.07元,同比增长8.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48,031,196.87元,同比增长17.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79,242,206.37元,同比增长27.73%。

2025年上半年诺普信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聚焦特色作物生鲜消费领域,主攻蓝莓,以终为始地创建和引领特色生鲜消费产业链高效快速发展,在经营中逐步形成优势。公司以小浆果为产业方向,快速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群,致力新型农业科研体系应用开发。构建组织的系统建设能力、队伍快速成长能力、营销品牌的能力。数十位硕博科研人员扎根一线,将诺普信30年农业科研成果与小浆果产业深度融合,通过科技赋能将综合科研成果加快转化应用,打造蓝莓“科研-产业”协同创新生态。

公司一以贯之打造业界强大的分销渠道和技术服务团队,塑造“诺普信”“瑞德丰”“标正”等著名农药品牌。一直坚定扎根助销的核心策略,依托渠道和技术服务巩固基本盘,营销和技术服务平台来链接大农户,全力构建服务大农户的系统能力和作战能力。

公司保持国内领先、高效、务实的研发体系,其农药制剂“三证”产品数、发明专利数、国标/行标/企标数、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销售占比等持续多年位列国内制剂行业第一,丰富的产品结构、全天候的产品供应,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作物的种植生产需求。

公司保持与国内优秀原药供应商长期深度合作,形成领先和丰富的原药供应体系,发挥深度合作的关系作用,形成价格波动缓冲机制,保障供应稳定与成本优势。东莞大岭山、陕西渭南、山东济南三大生产基地,面向全国覆盖的网格化物流布局,建成制剂农资特有的高效物流供应运营体系。

贝斯美

2025年上半年,贝斯美共实现销售收入7.7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5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470.6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9.70%。

2025年上半年贝斯美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为了补充并强化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依托二甲戊灵产业链基础,公司在报告期内积极组织安徽铜陵“年产 8,500 吨戊酮系列绿色新材料项目”全面生产。目前戊酮装置已稳定运行,产品质量合格,产销状态平稳。在戊酮装置的基础上,公司积极切入碳五类高价值化学品领域,“年产 12,100 吨环戊烷系列绿色新材料项目”目前生产平稳有序。“ 年产 20,000 吨特种醇系列绿色新材料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通过以上项目实现产业链延伸发展和战略性新材料产业布局,不断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实现公司环保型农药及新材料产业协同发展。

报告期内,宁波捷力克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政策号召,发挥捷力克产品组合丰富、全球化营销网络的优势,持续推进农药出海战略,助力目标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发展。

和邦生物

2025年上半年,和邦生物实现营业收入39.21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2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47亿元。

2025年上半年和邦生物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报告期内,化学板块在生产方面,公司以强化内部管理,持续提升管理效能为核心管控目标,2025 年上半年蛋氨酸、双甘膦、草甘膦、联碱制造成本均创历史新低。但基于市场关系,总体来看,呈现“蛋氨酸爆发增长、双甘膦/草甘膦稳步向好、联碱仍然承压”的差异化发展态势。

草甘膦、双甘膦产品,在二季度以来价格持续回暖,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草甘膦销售价格已达年内高位约 27,500 元/吨,较年初销售价格已增长约 20%,双甘膦价格同步上涨;询价、订单显著增长,随着市场价格的回升,草甘膦、双甘膦毛利率已回正并稳步提升。

在高新技术创新领域,公司将研发重心聚焦于双甘膦、草甘膦项目,项目团队紧密协同顾问单位持续发力攻坚核心技术,获得预期成效,实验装置已稳定运行近两年,确保了公司新建双甘膦、草甘膦项目对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可靠性;就 AI 在工业控制领域,公司还与知名高校、公司联合研发,全力推进 AI 技术在化工、矿业生产的深度应用研究,部分关键工艺的 AI 控制已形成可实施方案,并将运用于新项目中。

颖泰生物

8月15日,颖泰生物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66,387,661.7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290,875.0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992,860.09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1.11%。公司主业盈利能力逐步修复,业绩企稳。

报告显示,受益于北半球春耕旺季、海外补库需求回升,叠加监管趋严及供给冲击,部分产品供需改善、价格上涨,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恢复。报告期内,公司主营的自产农化产品收入为2,523,815,561.34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06%。同时,产品价格稳定使得存货跌价准备减少,本期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降低60.06%。

2025年上半年颖泰生物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单位:元)

在全球市场,公司凭借丰富的市场经验及对市场的敏锐判断,早期即在全球最大的农药消费地区拉美地区启动产品自主登记工作,并凭借强大的自主登记能力拥有多个农药登记证,快速打开市场,先发优势突出。公司拥有乙氧氟草醚和特丁噻草隆原药及制剂产品在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登记注册等知识产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境外登记注册1,321项,其中,自主登记注册217项。此外,公司拥有国内农药产品登记证420项,其中,原药登记证157项,位于行业前列。公司利用自身的研发优势和GLP实验室优势,与国内外知名农化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了公司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

利民股份

2025年8月15日,利民股份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52亿元,同比增长6.69%;归母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747.13%;扣非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增长804.4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143.91万元,上年同期为-1.14亿元。

2025年上半年利民股份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在江苏、河北、内蒙古等地建有差异化定位与协同运营的五大生产基地,具备原药11.02万吨/年、制剂13.27万吨/年的产能,产品线覆盖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全品类,涵盖代森锰锌、阿维菌素、甲维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草铵膦等多个重要品种。公司积极打造智慧工厂,建设数控中心、智慧物流/仓库,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业务上云和数据互通,显著提升生产效率、质量控制和科学决策水平,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公司将技术创新视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设有两个博士后工作站,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德彦智创及海外研发创制多个平台,累计取得专利授权288项。公司聚焦原药制剂一体化,持续优化核心原药的工艺,巩固成本与品质优势。前瞻布局生物合成技术,通过自主或合作开发RNAi生物农药、小肽生物农药等前沿产品。公司德彦智创平台,借助AI工具构建算力平台、数据平台、靶标数据库及靶标资源平台,显著提升创制化合物开发效率,缩短新化合物筛选周期。公司与农科院所合作,聚焦生物防治、病虫害监测预警等绿色精准防控技术,通过AI技术赋能绿色农药研发与农业数字化建设,强化生物防治与AI预测模型结合,促进了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的融合。

公司是全球农化前十强企业的紧密合作伙伴。近年来,公司加速实施出海,以新加坡海外运营中心联通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三大战略市场。公司深耕坦桑尼亚市场20年,2024年成功拓展肯尼亚,辐射非洲市场;在东南亚市场筹备建立子公司;在拉丁美洲市场,正稳步推进巴西、墨西哥公司建设,积极争取自主登记,提升供应与服务能力。“枢纽辐射+区域深耕”的模式,使公司能够高效整合资源,把握新兴市场增长红利,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抗风险能力。

公司拥有丰富的农药登记资源库(农药登记证316件,其中原药50件、制剂266件),并保持每年新增约20件的节奏。在“一证同标”行业政策引领、行业格局重构过程中,丰富的产品登记保证公司能够快速调配资源,聚焦投放高价值、差异化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公司通过OECD GLP认证、CNAS实验室认可,获得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资质和CMA资质,其自主实验数据获国际认可,奠定了坚实国内和全球市场准入的合规基础。

公司以“双碳”目标牵引,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五大生产基地均为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通过持续投资、升级生产工艺,践行绿色制造与全链减碳。公司治理结构完善,ESG纳入核心战略;高度重视员工健康安全,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教育捐赠,提供大量退役军人岗位,安全用药培训惠及数十万农户,助农降本增效。2025年,公司ESG评级(wind)跃升至AA级,契合全球农业绿色发展趋势,构筑长期发展护城河。

长青股份

2025年上半年,长青股份共实现营业收入208,297.40万元,同比增长7.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27.78万元,同比增长117.75%。截止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971,420.42万元,较年初增长12.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25,297.75万元,较年初增长0.58%。

表1  2025年上半年长青股份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报告期内,国际市场农药需求反弹,公司销售人员主动走出国门,了解终端农药库存,与客户洽谈市场需求,加快海外市场登记步伐,抢抓订单,优化产品结构,2025年上半年实现出口销售108,684.43万元,同比增长19.61%。公司重点推进沿江厂区腾退搬迁项目生产调试和安全生产,结合市场变化合理调配产能,沿江厂区产能得到有效释放。公司持续推动降本增效工作,通过工艺优化、技术改造和管理升级等措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