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1 14:30
进入2025年,曾被视为朝阳产业的动力电池行业,市场风云变幻,竞争愈演愈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市场变得极不平静。
与整车市场一样,动力电池市场价格战接连不断。2025年以来,动力电池平均价格较去年较大幅度下降,部分产品价格甚至跌破成本线。上半年,比亚迪虽然动力电池出货量有所增长,但其电池业务营收增速却明显放缓,利润也受到较大影响。而一些中小动力电池企业,更是在价格战的冲击下,陷入了生存困境,部分企业甚至面临倒闭风险。与此同时,动力电池行业毛利率分化显著:宁德时代(22.4%)、比亚迪(18.5%)凭借规模效应维持盈利,二线企业毛利率普遍低于15%。价格战导致方形磷酸铁锂电芯均价较2024年下降20%。
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格局也发生显著变化。一方面,头部企业凭借技术、规模和成本优势,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持续提升,2025年上半年,两者合计市场份额占据全球55.7%。另一方面,二线企业也在奋力追赶,试图打破头部企业的垄断格局。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二线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在细分市场取得了一定突破。
同时,跨界企业的入局,也为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格局增添了变数。如华为,通过与车企合作,推出了具有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品,对现有市场格局产生了一定冲击。
技术创新成为动力电池企业破局的关键。2025年,动力电池技术创新进入深水区,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成为研发热点。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方向。多家企业在固态电池研发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清陶能源的半固态电池已实现小规模量产,并开始向部分车企供货;蜂巢能源计划在2025年底推出能量密度更高的第二代固态电池产品。钠离子电池则凭借成本低、资源丰富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宁德时代、鹏辉能源等企业已推出了钠离子电池产品,并逐步实现产业化应用。
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步伐明显加快。宁德时代已在德国、匈牙利等地建设工厂,比亚迪也与多个海外车企达成合作,将其动力电池产品推向全球市场。然而,海外市场并非一片坦途,中国企业在海外面临着严格的环保标准、知识产权纠纷以及当地企业的竞争压力。同时,LG新能源、三星SDI等韩国电池企业,也在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与中国企业展开正面竞争。
尽管2025年动力电池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市场前景依然充满希望。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将为动力电池市场带来持续的增长动力,到2028年,中国本土电池产能将达到8.6TWh。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持续降低,动力电池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展,为动力电池行业开辟新的增长赛道。未来3—5年,行业将加速向“头部集中、技术主导、绿色循环”的新生态演进。 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