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1 11:41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的当下,车辆安全与责任认定问题愈发受到关注。近日,武汉车主胡先生遭遇的一起车辆火灾事件引发广泛讨论。其购买的理想 L9 电动汽车在停车场静止状态下发生火灾,而负责调查的消防部门先后出具两份结论截然相反的火灾事故认定书,使得事件走向变得扑朔迷离。这起涉及车辆安全与责任认定的纠纷,不仅让车主陷入维权困境,也折射出新能源汽车安全争议背后的复杂环节。
一、停车场突发火灾,静止车辆燃起浓烟
2025 年 1 月 11 日清晨,武汉市黄陂区横店街道的中闻集团停车场尚未迎来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刻。空旷的场地里,数十辆汽车整齐停放,胡先生的理想 L9 就停放在其中一排的中间位置。这辆 2022 年 11 月购入的车,在胡先生眼中一直是可靠的座驾,日常保养从未间断,行驶里程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车身干净整洁,看不出丝毫老旧的痕迹。
当天 8 时 50 分左右,停车场的监控摄像头记录下了异常一幕:理想 L9 的左侧主驾驶室车门处先是冒出一缕青烟,如同清晨山间的薄雾,几秒钟后,烟柱逐渐变粗,颜色也从淡白转为灰黑,隐约可见火光在车门缝隙中闪烁,像极了暗夜里跳动的鬼火。由于当时停车场内人员稀少,火势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持续了约 20 分钟,随后自行熄灭。等到附近工作人员发现时,车门表面已被熏得焦黑,如同被墨汁浸泡过一般,门板内侧的塑料部件融化变形,黏糊糊地粘在一起,部分金属框架呈现出被高温炙烤后的暗红色,摸上去还有些发烫。
10 时 40 分,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电话,横店消防救援站迅速调派 1 辆消防车和 6 名消防员赶赴现场。然而,当救援人员抵达时,现场的明火早已熄灭,只剩下那辆理想 L9 静静地停在原地,车门处的焦痕在冬日的阳光下格外刺眼,与周围完好的车辆形成鲜明对比。消防员对现场进行了细致勘查,拍摄了数十张照片,从不同角度记录下车辆的受损情况,提取了车门内部的线束、插头等疑似与火灾相关的部件,并对停车场周边环境及其他车辆的状态进行了记录,生怕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车子当时根本没开,钥匙都不在车上,就这么好好停着突然就烧起来了。” 事后,胡先生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仍难掩激动,双手不停地比划着,“这不是自燃是什么?” 在他看来,车辆处于静止且未通电的状态,排除了人为操作不当的可能,火灾的根源必然指向车辆自身的质量问题,眼神中满是不解和愤怒。
二、两份认定书的拉锯:从 “线路故障” 到 “排除车辆问题”
火灾发生后的两个月里,胡先生一直等待着消防部门的调查结果,每一天都过得十分煎熬,时不时就会给消防部门打电话询问进展。2025 年 3 月 12 日,武汉市黄陂区消防救援大队出具的第一份火灾事故认定书,似乎印证了他的猜测,让他心里稍稍有了些慰藉。
这份文件清晰地指出,经过现场勘查、物证检验和综合分析,起火部位确定为电动汽车左侧主驾驶室车门处,具体起火点位于车门铁质门板内室外天线线束和导线的针式插头连接处。认定书明确写道,起火原因是该插头连接处的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每一个字都像锤子一样敲在胡先生的心上,更加坚定了他认为车辆存在质量问题的想法。
“拿到这份认定书的时候,我觉得总算有了依据。” 胡先生回忆道,嘴角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他当即联系了理想汽车的客服,对方起初态度积极,表示会将情况反馈给技术部门,尽快给出解决方案,话语里满是安抚。双方通过几次电话沟通,理想方面提出可以对车辆进行维修,但对于胡先生提出的退换车要求并未明确回应,总是以 “需要进一步研究” 为由推脱。
然而,事情的转折发生在 5 月 20 日,一个让胡先生终生难忘的日子。胡先生接到了理想汽车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告知消防部门出具了第二份火灾事故认定书,结论与之前完全不同。当他拿到这份新的认定书时,双手止不住地颤抖,不禁感到错愕 —— 文件中,起火部位依然是左侧主驾驶室车门门板,但起火点被调整为车门门板扶手处;更关键的是,起火原因被认定为 “可排除车辆故障、放火、自燃、外来火源,不排除遗留火种引发火灾”,这短短的几句话让胡先生如坠冰窟。
“从‘线路故障’变成‘排除车辆故障’,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胡先生反复对比两份认定书,发现除了结论不同,现场勘查的描述也存在细微差异,眉头紧锁,一脸困惑。他当即联系黄陂区消防救援大队,希望得到解释,但对方工作人员表示,第一次认定后,理想汽车方面提出了复议,第二次认定是在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指导下做出的,具体依据不便透露,建议他联系市消防救援支队,语气十分生硬。
随后,胡先生拨通了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的电话,得到的回复是 “第一次火灾认定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支撑,因此予以推翻,改为排除车辆故障”,话语简洁明了,却让胡先生难以接受。当被追问第二次认定的具体依据,比如是否有新的物证、是否进行了补充勘查等,对方仅表示 “车主本人可到队里调取查询相关材料”,未给出更多信息,电话那头传来的忙音让胡先生感到无比失望。
三、车企态度转变,车主维权陷入僵局
两份截然不同的认定书,让理想汽车的态度发生了 180 度转变,仿佛变了一家公司。据胡先生介绍,在第一份认定书出具后,理想方面的调解员还会主动沟通,讨论维修方案的细节,语气也比较温和;但第二份认定书出来后,对方的语气变得强硬,明确表示 “根据最新的消防结论,车辆火灾与产品质量无关,公司不承担退换车责任,仅同意按照保险流程进行维修”,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
“我买这辆车花了几十万,才开了两年多就出了这种事,现在修好了我也不敢开啊。” 胡先生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他表示,火灾发生时幸好是在空旷的停车场,若是在行驶途中或小区车库里,后果不堪设想,想想都让人后怕。因此,他提出要么退车、要么换车,哪怕是维修,也希望理想汽车能出具一份书面承诺,保证修复后不会再因同类问题引发火灾,但这一诉求遭到了拒绝,对方只是一味地强调消防结论。
更让胡先生气愤的是,在一次面对面沟通中,理想汽车的代表曾对他说 “我们理想的法务很强的,不怕跟你们打官司”,这句话像一根针一样刺痛了胡先生的心。虽然事后理想方面的调解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了这一说法,但胡先生坚称自己 “听得清清楚楚”,眼神坚定,这句话让他感到既失望又无助,仿佛自己的维权之路被彻底堵死了。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联系了理想汽车负责处理此事的调解员。对方在电话中表示,“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对结果已有定论,如有疑问请联系消防部门”,并强调公司对于媒体采访有严格规定,不便随意回应,语气十分官方。当被问及是否考虑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车辆进行重新检测,以彻底厘清责任时,该调解员表示 “不清楚相关情况”,匆匆挂断了电话。
从 1 月火灾发生到 8 月,近 8 个月的时间里,胡先生与理想汽车的沟通始终没有进展,每一天都在煎熬中度过。车辆被封存在停车场的一个角落,覆盖着厚厚的防尘布,像一个被遗弃的孩子,车门处的焦痕在长时间的放置后显得更加斑驳。胡先生每次路过停车场,都会远远看上一眼,心里五味杂陈,有愤怒,有无奈,还有一丝不甘。他说,自己只是想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得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但现在看来,这条路似乎还很漫长,看不到尽头。
目前,胡先生正在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他已咨询了律师,准备申请调取消防部门的详细勘查材料,并可能提出第三方检测的申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这场围绕理想 L9 火灾的争议,仍在持续发酵中,牵动着无数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