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奋勇争先“郑”当时 多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5-08-21 14:38

中新网安徽新闻8月20日电(柴胜松 丁刘彬 赵慈)当前,马鞍山郑蒲港新区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等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近年来,新区围绕打造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的目标,以数字赋能制造业为抓手,聚焦“大港口、大物流、大外贸”,运用“七未”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多措并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项目建设 积蓄发展动能

日前,在中联重科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可以看到有16台桩机正同步施工。该项目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约12.3万平方米,规划建设30条智能产线及研发中心、智能化厂房等,将打造集研发、生产、仓储于一体的智慧工厂,达产后单班年产5万台智能叉车,可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新区城市更新A小区项目现场,600余名建设者正推进施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新区重视项目建设,紧盯时间节点推进项目落地,今年上半年引进中联重科智能物流装备、新能源PACK电池等项目28个,总投资58亿元,其中重大签约项目2个;申报中央资金项目16个,获批上级资金1.81亿元。通过“领导班子包抓+责任单位落实+工作专班推进”机制,实行“周调度、周分析、周督办”,构建项目全流程服务体系。今年上半年,12个省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68.7%,开竣工率分别达66.7%和40%;134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72%,开竣工率分别达85%和70%。

发挥平台优势 扩大对外开放

走进马鞍山综保区内的众力智能科技(马鞍山)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赶制订单。该公司主要研发、生产新能源叉车关键结构件及整车,今年一季度订单量超去年全年,上半年产值6900万元,目前正拓展海外市场,国际业务占比提升。

今年上半年,马鞍山综保区完成外贸进出口额5.63亿美元,落地众叉保税物流、云航保税物流等2个“保税+”项目;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额1326.09万美元,较去年全年增长196%。依托郑蒲港“大港口、大物流”优势,综保区深化“区港联动”,降低企业成本,推动保税物流进出口增长。据统计,上半年郑蒲港码头货物吞吐量117.8万吨,其中集装箱量4.3万标箱。

强化科技创新 助推产业升级

安徽省富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内,上百台智能设备运转,技术工人正在赶制新型车规电阻。该公司是集贴片电阻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投入1.6亿元用于数字化建设,不到300名员工可完成传统模式下两三千人的工作量。今年订单较去年同期增加,产能利用率较高,预计全年产值突破3亿元。

安徽紫江喷铝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多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主要生产高档转移膜、镭射膜等产品。该公司重视科技创新,2023年起平均每年有5项有效发明专利。

新区依托马鞍山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共建科技研究中心和概念验证中心,匹配科创要素,畅通成果转化通道。下一步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推进成果转化,培育创新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

突出生态优先 建设美丽新区

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护长江生态:明确长江岸线1公里内禁建工业项目、3公里内土地为基本农田、5公里内禁建重化工和高污染项目;招商阶段实行生态环境预评价,不引进环保不达标项目。

在水域岸线保护方面,落实岸线堤防管护责任,聘请保洁员常态化保洁;实施姥下河、太阳河堤防综合治理,清理侵占堤防的建筑、种植等,清淤河道;在后港自来水厂取水口设标牌并监控,杜绝上下游1公里内排污;为牛屯河等沿线农村采购改厕设备,实施无害化厕所改造。

同时,开展长江沿线“建新绿”行动,建设护堤护岸林、推进岸线复绿和森林质量提升,构筑绿色生态廊道;落实林长制,推动林业“三增”,提升森林覆盖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姥桥镇姥长村“苇塘人家”水上餐厅是村田园综合体配套项目,采取“村集体+餐厅+农户”模式,带动农产品就地增值,盘活本地劳动力,为村民增加务工收入近40万元。

白桥镇白桥街社区“白渡千莲”莲子种植基地500亩荷花盛放,莲蓬进入收获期。该基地采取“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村集体以土地和资金入股,企业提供技术与销售渠道,每亩产莲子400公斤,年产值超300万元,纯收益60万元,吸引50余名劳动力务工,年增收2.8万元。

近年来,新区重视“三农”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完)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