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1 03:14
8月19日下午,衡阳市衡南县热浪蒸腾。衡阳±800千伏换流站内,电流嗡鸣,整齐的设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来自千里之外宁夏戈壁滩上的“风和光”,正通过这条电力“大动脉”,源源不断地注入湖南电网。
今夏高温酷暑持续,在保供电的紧要关头,“宁电入湘”工程展现强大支撑力。6月29日,该工程衡阳换流站双极低端直流系统率先投运,整个迎峰度夏期间,该线路始终保持300万千瓦以上的高功率运行,累计输送电量超35亿千瓦时。8月20日上午,“宁电入湘”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全面投产送电,最大输送电力达800万千瓦,年输送电量将达400亿千瓦时,为湖南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提供坚实保障。
千里绿能,点亮三湘
这条名为“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的能源大通道,起于宁夏中卫市中宁换流站,途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止于湖南衡阳市衡阳换流站。线路全长1616公里,是我国首条获批的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
“‘绿’是这条通道的底色。”国网湖南超高压变电公司副总师、衡阳换流站站长孙鹏向记者介绍,宁夏—湖南工程配套电源装机容量1764万千瓦,风电、光伏加起来有1300万千瓦,占了总配套电源的七成以上,“这意味着,湖南用上的电里,清洁能源的比例将大大提升。”
搭乘这条电力“高速公路”,只要0.0054秒,宁夏发出的丰富绿电就能传输到湖南。
“绿电还有实实在在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孙鹏指着设备算了算,“工程整体投产后,每年可为湖南节省标准煤约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00万吨。”同时,孙鹏坦诚地说,“宁夏的风光资源得天独厚,发电成本更有优势。‘宁电入湘’,能让湖南百姓和企业用上更便宜的电。”
智造赋“湘”能,带动产业发展
作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关键主设备,换流变压器是整个换流站的心脏和脑中枢。而站内14台高端换流变压器正来自湖南本土企业特变电工电装集团衡变公司。
“‘宁电入湘’不仅是一条能源通道,更是拉动湖南本土产业升级的强力引擎。”衡阳±800千伏换流站业主项目部副经理王然丰自豪地指着站内的设备,“湖南本土厂家物资采购中标金额超三成。衡阳本地的特变电工,提供了关键的换流变压器;湖南大力电力,包揽了巨大的阀厅维护结构;醴陵华鑫电瓷,贡献了高强度的绝缘子;还有金杯电工的低压电缆。这充分证明了湖南制造的实力。”
据估算,包括配套电源在内,整个工程链投资高达约1000亿元,对湖南基础设施、装备制造、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形成了强劲拉动,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稳定就业、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湖南先进制造业和高载能产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开山辟地筑“能源码头”,迎塞上绿电
工程的巨大规模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条线是典型的‘北电南送’,一路要穿越复杂地形,还要和已有的‘西电东送’线路交叉11次,难度非常大。”王然丰介绍。为了攻克难关,国网湖南电力自主研发了数字化设计平台,将整条线路在虚拟空间“预演”了一遍。
“湖南段全线1355基桩位中,95%都是机械‘挖’出来的,又快又安全。更关键的是生态保护。”他强调,线路特意避开了生态敏感区和水源保护区,尽可能减少在生态保护区范围内的立塔数量。
“平地起高楼都不容易,我们是在高低不平的山丘上建世界级的换流站。”王焕新回忆,“电站对场地平整度要求是毫米级的。为了达标,我们硬是开山辟地,把这片起伏的山丘变成了现在这样平坦坚实的‘能源码头’。每一寸土地都凝聚着建设者的汗水。”
宁夏旷野上转动的风机、连片的光伏板,将化作湖南工厂里跃动的电流和寻常百姓家更实惠的灯火。这条跨越千里的“绿电动脉”,正为湖南注入源源不断的西北能量。
■文/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罗艾敏 视频/袁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