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0 21:01
每经记者|陈婷 每经编辑|董兴生
“今年上半年,价格竞争还是非常惨烈的。我们认为,行业要想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定是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一定是用服务的品质去赢得市场。”8月20日上午,中通快递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赖梅松在电话会议上表示。
同日,中通快递(02057.HK,股价154.7港元,市值1244.51亿港元)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财报显示,二季度中通完成包裹量98.5亿件,同比增长16.5%,市场份额环比提升0.6%;季度散件业务量同比增长超50%;营收118.3亿元,同比增长10.3%;调整后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减少26.8%。
中通快递首席财务官颜惠萍表示,将全年业务量指引下调至388亿至401亿件区间,对应年业务量增速为14.0%至18.0%。
当前,快递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激烈的价格战影响企业业绩;另一方面,对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布局与落地,也在考验着快递企业管理层的战略眼光。
“只有把服务品质做好,把用户服务提升,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才是正道。长期来看,我相信行业一定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赖梅松说。
颜惠萍透露,中通二季度核心快递业务单票收入净下降0.06元。
“这主要源于:增量激励增加0.18元、单票平均重量下降影响0.05元,而KA客户(重点客户)单价提升0.17元部分抵消了前述影响。得益于运营效能的显著提升,单票运输与分拣成本合计下降0.07元。管理费用占收入比重保持稳定,为5.2%。经营性现金流为22亿元,资本支出为11亿元。”颜惠萍表示。
从经营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通拥有94个分拣中心,31000余个揽/派件网点,直接网络合作伙伴数量约6000个,分拣中心间干线运输路线约3900条,自有干线车辆数量为10000余辆,其中超9400辆自有车辆为车长15米至17米的高运力车型。
在发布本次财报时,赖梅松表示,中通将长期坚持“质量为先”的战略重点,致力于打造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体验。
“当前市场环境下,低价偏好看似主流,但我们相信,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价值主张是既经济实惠,又在品质上毫不妥协。我们在末端环节重点推进的降本增效与能力提升举措正取得预期成效。长远来看,这将打造出更具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的合作伙伴及快递员网络。”赖梅松说。
对中通快递这一季度的业绩,快递专家赵小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通强调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并没有错,但在这一路径上,需要更加主动,“所以从路径和结果呈现来看,还是有一点偏差”。
值得一提的是,自8月4日起,广东省快递底价整体上调0.40元/票,单票均价涨至1.40元以上。按照有关部门要求,各家快递公司均不得以低于1.40元成本价揽收,否则将遭受处罚。据报道,8月5日起,“通达系”快递公司已开始执行涨价。
电话会议上,赖梅松表示,从8月5日开始,广东的整个行业价格做了一些调整,正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现在行业最低价是1块4毛钱,所以有一部分快件利润比原来确实涨了一些,对公司的整体利润(影响)是正向的。”赖梅松说。
不过,中通快递当前面对的挑战更多元了。
当前,包括阿里、美团、京东在内的互联网大厂都对即时零售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纷纷加大投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
即时零售的崛起,是否会给快递行业带来影响?
对此,赵小敏认为,即时零售越发达,传统快递行业的业务量就越可能受到一定挑战。
“如今,即时零售的影响范围已从厨房拓展至客厅、卧室,甚至延伸到卫生间。未来两三年,其对传统电商快递的影响将十分显著,关键在于快递企业能否成功应对并做出相应变革。”赵小敏表示。
当前,快递行业格局的变动仍在持续。
7月25日晚,申通快递发布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浙江丹鸟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鸟物流”)100%股权,交易对价为3.62亿元。
申通方面表示,申通和丹鸟物流未来可在多个环节开展资源整合,逐步优化成本费用,释放协同价值,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整体盈利。
赵小敏指出,在“三通一达”中,中通目前仍处于领先地位,其必须抓住当前的领先时间窗口,采取具有开拓性的举措,才能巩固并延续这一优势。例如,可通过提升解决方案能力,在快递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并完善战略布局。
在他看来,中通是否愿意牺牲部分短期利益以进行超前布局,或是推出更具魄力的策略,将对其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话会议上,赖梅松表示,无人车已经在中通的部分网点实现商业化运用,在降本方面的成效显著。目前,公司已在700个网点投入超过2000台无人车,覆盖城市超过200个。
在提及AI的落地应用情况时,赖梅松表示,过去几年,中通在精细化管理和经营决策上实现了数字化崛起。
“接下来,我们将深化人工智能工具在全业务环节的应用,持续为客户、网点、中心及一些业务员降本增效。”赖梅松说。
在赵小敏看来,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多数企业尚未做好准备。“如果有长远战略,现在就该全力投入,因为人工智能已进入深度渗透阶段,不再仅仅是一种工具。”
封面图片来源:ZTO.US)\中通快递(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