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AI新业务破100亿背后:百度用全栈AI构建坚实壁垒

2025-08-20 21:57

8月20日晚,百度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公司涵盖智能云在内的AI新业务增长强劲,首次超过100亿元,同比增幅达到34%。而财报电话会披露,百度智能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7%,Non-GAAP经营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业绩大增的背后,源于百度以前瞻性视角抢先布局全栈AI,系统性构建了从底层算力到上层应用的完整技术栈,使百度得以收获AI快速落地带来的产业红利。

此外,公司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萝卜快跑”与“百度智能云”已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而正在进行的搜索业务激进AI化改版迭代,也将为公司开辟新的商业化路径。

云与自动驾驶出行成百度新增长引擎

全栈AI技术核心在于构建“数据-模型-应用”全链路闭环,以此形成高效完整的技术能力栈。百度凭借完整技术栈优势,在智能云、自动驾驶出行领域的加码布局正在进入成果加速兑现期。

近年来,在行业应用不断深化、技术融合持续加速的产业趋势下,云市场需求增长强劲。据Gartner统计,2024年全球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市场规模达到1718亿美元,同比增长22.5%。而据IDC(国际数据公司)发布的《中国AI公有云市场2024》报告显示,百度智能云连续六年位居AI云服务市场榜首。IDC在今年8月20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也显示,百度智能云获大模型平台市场第一。

8月20日晚,百度Q2财报电话会上披露,智能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7%,Non-GAAP经营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独特端到端的四层AI架构已经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全栈AI能力正在推动智能云业务健康增长。

百度智能云的快速增长,源于公司全栈AI能力、大模型和技术迭代等多重优势因素的协同作用。在技术构架上,百度依托云基础设施、框架、模型、应用四层全栈自研优势,将技术栈覆盖到芯片、框架、模型及应用全链条,具备端到端的优化能力。与此同时,百度智能云依托文心大模型重构产品体系,将AI开发门槛大幅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AI应用端侧的重要落地场景,自动驾驶出行正在成为百度另一重要的新增长引擎。百度依托全栈AI优势,通过萝卜快跑这一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凭借前瞻性的赛道布局,实现了商业化成果的快速兑现。财报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百度的无人车服务萝卜快跑提供的全无人自动驾驶订单超过220万单,同比增长148%。截至2025年8月,萝卜快跑累计为公众提供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超过1400万单。

萝卜快跑取得的杰出成绩,得益于百度在硬核技术实力、规模化运营、商业模式构建以及政策与生态协同等方面的优势。其中在硬核技术上,萝卜快跑依托百度自研的‌深度学习平台‌和‌智算集群‌提供底层技术支持,通过自研昆仑芯、优化算法架构促使单位成本显著下降。此外,依托百度Apollo平台搭载L4级自动驾驶技术,使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目前,萝卜快跑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1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运营,并在武汉、重庆等城市实现全无人自动驾驶服务测试。与此同时,萝卜快跑的出海布局成果也在进一步加速兑现。今年以来,萝卜快跑先后与Uber和Lyft达成战略合作,将在亚洲、中东和欧洲部署无人车。

作为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商业化试点企业,百度的萝卜快跑已在20个城市参与“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2025年7月,萝卜快跑入选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WAIC)“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成果展 ”,进一步体现出国家层面的认可。

用全栈AI构建竞争壁垒

基于技术自主性、产业竞争力、生态协同性以及战略前瞻性等多重维度,打造全栈AI既是一家科技公司AI技术硬实力的体现,也是其应对未来科技竞争、推动技术迭代与加快产业升级的重要利器,而百度正是通过算力、模型、平台、应用的分层布局构建起牢固的竞争壁垒。

通过从算力到应用的全栈布局,百度的AI战略已经铸起“技术造血-生态共生-流量分发”的闭环体系:算力与模型能够持续造血,平台起到打好生态基础的核心作用,应用端则担当打通流量入口的关键角色。模型决定能力,AI平台决定生态,应用矩阵决定分发,在三个必要条件的叠加效应下,最大化推动AI应用的快速落地,实现商业兑现的正向循环。

基于AI战略生态闭环体系,百度在商业落地、AI应用成果转换上也在加快兑现。智能云与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行是最先见成果的业务,而远不限于此,百度的AI战略生态圈也正在不断扩围,比如百度凭借着技术积累与算力资源优势,在大模型布局方面居于领军者梯队,半年内连发15款大模型,最新版推理模型将于本月底面世。

此外,百度还正在推进从搜索到数字人的流量重构体系构建。从百度搜索端看,公司进行了10年来最大改版,通过对搜索生态、搜索结果、AI助手能力等升级迭代,在提升用户体验、拓展商业模式、构建开放生态等方面起到重要意义,具有长期的商业可持续性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财报显示,传统的超链接搜索结果逐渐被结构化、智能化和多模态优先的AI回答所取代。7月,移动搜索结果页中AI生成内容的占比从4月的35%迅速提升至64%;6月,百度APP月活用户达7.35亿,同比增长5%。

而除了搜索领域的变革,百度还推出了GenFlow、秒哒、数字人等新应用,通过应用拓展与技术迭代,进一步助力公司商业化成果兑现。以秒哒为例,其是百度2024年11月推出的应用产品。作为一个由大模型与智能体组成的全新软件,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语言描述需求,即可自动生成完整功能代码,进而通过多智能体协作让创意落地。今年3月,秒哒全量上线,发布即吸引了超20000家企业申请内测。

百度在AI数字人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据IDC发布的《中国2024年AI数字人市场份额》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约41.2亿元,其中百度以9.8%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

带来更强“鲁棒性”

在AI全球化竞争中,全栈布局已成为科技公司占领先机、占据行业制高点的重要竞争能力。百度凭借激进改革的底气,正在全栈AI赛道强势领跑。而放眼全球,头部科技巨头通过构建全栈AI布局,不仅能抢滩新兴AI市场,也能够有效守牢搜索市场,表现出“鲁棒性”效应。

百度和百度和谷歌均采用了全栈AI布局策略,谷歌的成功案例已经验证了全栈能力的“鲁棒性”。目前来看,以GPT 为首的AI平台还未正式做广告变现,且广告系统基建、与广告主之间的商业生态均还未搭建和完善,谷歌的全栈布局为自己挣得了时间窗口。

百度在全栈AI的战略布局,也正在带来更强的“鲁棒性”正向作用。对于其他科技公司而言,则多存在单一布局等局限性问题,比如模型能力领先但缺乏应用场景,商业化难以高效兑现;云服务强但AI模型落后,需依赖第三方技术授权等。

百度之所以对搜索的改造更为激进和彻底,正是因为全栈布局提供的底气。在搜索革新上,百度将AI深度融入搜索生态,传统链接结果占比下降同时,结构化AI答案成为主流。此外,公司全栈协同效应显著,如文心大模型能够同时赋能搜索、云、自动驾驶三大业务,技术复用率高。反映到经营项来看,全栈优势与多业态布局能够有效实现多点发力、提升抵抗风险能力。

在AI时代,百度的AI战略布局与实践为行业发展构建起了鲜明的“百度模式”标杆,与此同时,也向行业揭示了一个典型的商业竞争机制,即技术深度、生态广度以及商业化兑现速度对于市场参与者在生存空间、最终胜负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整体来看,百度通过全栈布局,已构筑了能够持续拓展技术深度、生态广度以及加速商业兑现的高竞争壁垒,并加速实现了向“标准制定”的跨越。无论是云服务、自动驾驶以及搜索生态的AI重构,均在验证全栈AI正在塑造公司新的成长逻辑。未来,随着AI技术的加速渗透,百度的“技术-生态-流量”飞轮将有望进一步加速运转,进而助力公司加速驶入多极增长轨道。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