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0 17:58
(来源:爱建证券研究所)
Amazfit产业链迎来业绩拐点
-爱建电子行业周报-
本报告发布于2025年08月20日
投资要点:
被动元件领涨电子行业。本周(2025/8/11-8/15)SW电子行业指数(+7.02%),涨跌幅排名2/31位,沪深300指数(+2.37%)。SW一级行业指数涨跌幅前五分别为:通信(+7.66%),电子(+7.02%),非银金融(+6.48%),电力设备(+5.84%),计算机(+5.38%),涨跌幅后五分别为:银行(-3.19%),钢铁(-2.04%),纺织服饰(-1.38%),煤炭(-0.87%),公用事业(-0.55%)。本周SW电子三级行业指数涨跌幅前三分别是:被动元件(+12.32%),数字芯片设计(+10.18%),印制电路板(+9.28%);涨跌幅后三分别是:面板(+1.25%),半导体设备(+2.47%),品牌消费电子(+2.76%)。
2025年8月4日,华米科技发布2025Q2财报。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华米科技营业收入达0.98亿元;毛利为0.36亿元。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自2021Q3以来,华米科技财报中首次实现营收同比正增长。核心品牌Amazfit成为本次增长的关键引擎:其旗下Bip 6、Active 2系列产品持续保持热销态势,高端机型T-Rex 3亦表现强劲;此外,6月新推出的Balance 2智能手表与Helio手环,也为季度营收增长贡献了显著力量。
华米科技基于长期战略发展的考虑,主动实施“去小米化”的战略。虽然造成短期营收下滑,但华米科技实现了由代工厂向品牌商升级的战略。2021年之后,华米科技通过持续加码芯片、健康系统等领域的攻坚,不仅摆脱早期对小米的高度依赖,实现完全自主研发,还提高了产品毛利率和自研产品比例。2025年,随着Amazfit Balance 2、Amazfit Active 2S的发布,其中Amazfit Balance 2以专业运动功能与高性价比赢得运动人群青睐,Amazfit Active 2S则凭借长续航、全能健康监测等优势吸引广泛消费群体,两款产品共同带动终端销量大幅增长。华米科技Q2营业收入实现近三年首次同比正增长,同比增速达46.2%。
智能手表市场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中国市场增速领先全球。据Statista Market Insights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场规模达287.2亿美元,同比增长16.65%;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达34.2亿美元,同比增长20.85%。从竞争格局看,全球智能手表市场份额较为分散,2022年华米科技Amazfit以4%的出货量占比位列全球第七;2024年苹果、华为、三星、小米、小天才五家企业虽占据58%的全球出货量,但仍有约42%的市场份额分散于多个自主品牌,为具备差异化优势的品牌提供了发展空间。
智能手表产业生态围绕“硬件-交互-连接-软件”协同架构运转。硬件基础层以电池、芯片、传感器为核心,攻克续航、算力与数据采集难题;显示与交互层借OLED、Memory LCD及触控/按键设计,适配产品特性并优化交互效率,提升用户操作体验;通信连接环节依托无线模组及技术优化,打通内外数据通路;软件与算法层则通过系统调度、健康算法,赋予设备“智能大脑”。各环节以技术协同为纽带,从底层硬件到顶层应用深度联动,驱动产品功能迭代、体验升级,持续拓宽智能穿戴市场价值边界,构建起完整且具活力的产业生态体系。
投资建议:传统消费电子终端市场格局已经十分稳定,但是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新型智能终端市场仍然留有独立品牌发展的空间。华米科技的Amazfit和Zepp 智能手表正在进入业绩反转期,我们建议关注其上游供应链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1)国际贸易摩擦加剧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3)技术升级进度滞后
1. 华米自研加速Amazfit智能手表发展
2025年8月4日,华米科技发布2025Q2财报。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华米科技营业收入达0.98亿元;毛利为0.36亿元。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自2021Q3以来,华米科技财报中首次实现营收同比正增长。核心品牌Amazfit成为本次增长的关键引擎:其旗下Bip 6、Active 2系列产品持续保持热销态势,高端机型T-Rex 3亦表现强劲;此外,6月新推出的Balance 2智能手表与Helio手环,也为季度营收增长贡献了显著力量。
华米科技基于长期战略发展的考虑,主动实施“去小米化”的战略。虽然造成短期营收下滑,但华米科技实现了由代工厂向品牌商升级的战略。2021年之后,华米科技通过持续加码芯片、健康系统等领域的攻坚,不仅摆脱早期对小米的高度依赖,实现完全自主研发,还提高了产品毛利率和自研产品比例。2025年,随着Amazfit Balance 2、Amazfit Active 2S的发布,其中Amazfit Balance 2以专业运动功能与高性价比赢得运动人群青睐,Amazfit Active 2S则凭借长续航、全能健康监测等优势吸引广泛消费群体,两款产品共同带动终端销量大幅增长。华米科技Q2营业收入实现近三年首次同比正增长,同比增速达46.2%。
智能手表市场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中国市场增速领先全球。据Statista Market Insights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场规模达287.2亿美元,同比增长16.65%;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达34.2亿美元,同比增长20.85%。从竞争格局看,全球智能手表市场份额较为分散,2022年华米科技Amazfit以4%的出货量占比位列全球第七;2024年苹果、华为、三星、小米、小天才五家企业虽占据58%的全球出货量,但仍有约42%的市场份额分散于多个自主品牌,为具备差异化优势的品牌提供了发展空间。
智能手表产业生态围绕“硬件-交互-连接-软件”协同架构运转。硬件基础层以电池、芯片、传感器为核心,攻克续航、算力与数据采集难题;显示与交互层借OLED、Memory LCD及触控/按键设计,适配产品特性并优化交互效率,提升用户操作体验;通信连接环节依托无线模组及技术优化,打通内外数据通路;软件与算法层则通过系统调度、健康算法,赋予设备“智能大脑”。各环节以技术协同为纽带,从底层硬件到顶层应用深度联动,驱动产品功能迭代、体验升级,持续拓宽智能穿戴市场价值边界,构建起完整且具活力的产业生态体系。
1.1 华米科技“去小米化”战略
从品牌依赖到自主研发。2016-2018年,华米发布的Amazfit运动手表、Amazfit米动健康手环、Amazfit智能手表依赖小米的供应链、数据、生态支持,对小米的依赖程度较高。此后华米科技主动缩减小米代工类业务,导致营业收入持续萎缩,从2019-2020年,随着自研芯片黄山1号、2号的推出,华米相继发布Amazfit智能手表2、Amazfit GTR 2,实现自主研发。2021年后,Amazfit T-Rex Ultra搭载黄山芯片+Zepp OS,实现芯片+系统完全自主。虽然同期由于小米代工业务萎缩,新兴自研产品销量基数低,短期营收下滑,但技术的独立自主为华米未来产品高附加值发展创造条件。
智能手表(Smart Watch)是佩戴于手腕的电子设备,除具备传统手表显示时间等基础功能外,还可搭载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通话、健康追踪、音乐播放等服务,可视为手机在便携交互场景下的延伸产品。
智能手表主要由外观结构(如表盘、屏幕、表带)、核心硬件(包括处理器、存储芯片、电池)、各类功能模块(如通信芯片、传感器、麦克风、扬声器)及健康监测相关组件构成。以华米Amazfit智能手表为例,核心器件主要由控制芯片、WiFi/蓝牙芯片、内存芯片等组成,主控芯片约占整机预估价格的43%,具有重要地位。
华米科技Amazfit智能手表搭载自研的黄山系列芯片,随芯片的升级不断推出新的产品。黄山3号芯片采用双核RISC-V升级版架构,AI能力得到自研ZEPP Flow大模型的支持(优于2号芯片的基础2D加速),并通过增强型GPU优化图形处理。在黄山芯片的加持下,华米科技于2024年推出Amazfit TREX 3,并于2025年相继推出Amazfit Active 2、Amazfit Balance 2、Amazfit Active 2S等新品。
Amazfit Active 2S(轻量全能型)相比初代,在续航时间、材料质量方面有了明显提升;相较于同类竞品,续航优势尤为明显。续航方面,Amazfit Active 2S采用2270mAh电池+双处理器架构,有效降低功耗,续航时间由初代Active的7天升至10到21天,超越华为Watch Fit 4的7到10天、小米 Watch S4的8天(蓝牙典型)。
材料方面,Amazfit Active 2S使用蓝宝石表镜(优于初代Active的普通玻璃),硬度高达莫氏9级,提升抗刮擦能力,且售价低于同配置荣耀5 Ultra(¥1999+)。同时,感应器新增BioTracker 6.0 PPG生物识别传感器,健康监测上新增皮肤温度监测、HRV分析、ECG心电图等功能,运动功能新增HYROX赛事模式,从而提升了产品整体的全能性。
Amazfit Balance 2(专业运动型)相比初代,在运动功能、防水能力方面得到明显优化;相比同类竞品,则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Amazfit Balance 2价格约为1699元(国补后),约相当于Garmin Forerunner 945售价(3280元)的一半、Apple Watch Ultra售价(6299元)的四分之一。
运动功能方面,Amazfit Balance 2运动模式超过170个(初代Balance为150+运动模式),并新增高尔夫球场地图(4万+离线)和45米自由潜水认证。功能范围覆盖Garmin Forerunner 945(铁人三项等)和Apple Watch Ultra(游泳等主流运动)。
防水方面,Amazfit Balance 2防水等级达到10ATM(100米),较初代Balance提升一倍;同时,Amazfit Balance 2存储容量达到32GB(相当于初代Balance的八倍)。这些性能的提升增强了Balance 2的运动适用性。
1.2 智能手表市场格局
智能手表市场持续增长。据Statista Market Insights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场规模约为287.2亿美元(同比+16.65%);预计到2029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场规模将达405.7亿美元(CAGR5:+7.15%)。2024年中国智能手表市场规模约为34.2亿美元(同比+20.85%),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7.4亿美元(CAGR5:+6.75%)。
全球智能手表市场份额较为分散。2022年,华米科技Amazfit出货量占全球的4%,排名第七。2024年全球出货量前五家企业(苹果、华为、三星、小米、小天才)占据全球总量的58%,仍有约42%的市场份额则分散于多个自主品牌。
1.3 智能手表产业链
智能手表产业生态里,硬件基础层(电池、芯片、传感器等)、显示与交互层(屏幕、触控及按键单元)、通信连接环节(无线模组及技术适配)等核心环节,通过技术协同与功能互补,共同推动产品技术落地及市场应用拓展。
硬件基础层:电池需突破高能量密度与小型化封装平衡,电化学设计和封装工艺影响续航;芯片融合高性能架构与低功耗设计,满足算力需求并适配续航约束;传感器集群依托MEMS技术,高精度采集运动、生理数据,为健康监测等功能供数据源。
显示与交互层:屏幕中,OLED凭自发光、高对比度、柔性化适配轻薄化与高画质需求,Memory LCD在低功耗静态显示场景具成本与技术价值;触摸屏盖板兼顾透光率、耐磨性与触控灵敏度,材料选型和表面处理工艺影响交互体验。
智能手表的通信连接环节,依靠无线通信模组,以蓝牙、Wi-Fi等标准搭建起设备与外部的连接通路,在功耗和传输速率间进行优化,通过射频设计与协议栈优化来提升连接性能;其软件与算法层,操作系统适配硬件,优化任务调度与功耗管理,支撑应用程序稳定运行,健康监测、运动分析等算法则基于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运用信号处理、机器学习技术,精准解析生理指标、识别运动模式,为用户提供专业健康管理与运动指导。
2.全球产业动态
2.1
工业富联公布H1财报
8月10日,工业富联发布2025年H1财报,受益于AI相关业务强势增长,上半年营收3607.6亿元(同比+35.6%)、净利润121.13亿元(同比+38.6%),均创同期新高;其中Q2营收2003.45亿元(同比+35.9%)、净利润68.86亿元(同比+51.1%)。
云计算业务上,公司产品结构优化,AI服务器占比稳步提升;Q2整体服务器营收同比增超50%,云服务商服务器营收同比激增超150%,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超60%。目前GB200系列产品进入量产爬坡阶段,良率改善、出货量逐季攀升,公司正与客户协同研发下一代产品,保持产业链覆盖与交付能力优势。
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领域,上半年精密机构件出货量同比增17%(受益于客户特定机种热销);展望下半年,智能手机高阶化、生成式AI与折叠装置有望带来新增长动能。
交换机业务方面,上半年800G高速交换机营收较2024年全年增长近三倍。公司通过深化客户合作、优化产品结构巩固核心客户份额,夯实全球高性能计算及AI基础设施竞争力,同时扩大全球产能布局、整合产业链资源,强化产能交付优势。
2.2
海力士推进1c DRAM制造工艺
8月11日,据WccfTech报道,SK海力士近期在其1c DRAM制程技术研发中取得突破,成功实现六层极紫外光(EUV)光刻技术的大规模整合,跻身全球该领域领先厂商行列。
这项技术借助波长约13.5纳米的EUV光线,大幅优化了芯片制造流程:不仅降低了多重图案化工艺的复杂度,还显著提升了芯片良率——目前良率已突破80%-90%,同时带来约11%的读写性能提升与9%的功耗降低。
SK海力士的1c DRAM技术计划主要面向高性能运算与人工智能市场。当前,其HBM3E及即将量产的HBM4采用1b工艺,而1c工艺将率先应用于后续的HBM4E产品,并助力更高容量DDR5内存模组的开发。未来,公司还将在1d及0a制程中持续增加EUV层数的应用,为High-NA(高数值孔径) EUV技术布局,推动DRAM制程向2纳米以下节点迈进。
随着全球人工智能及高性能计算领域对高速大容量存储的需求激增,SK海力士凭借六层EUV技术形成的竞争优势,有望在高端DDR5和HBM市场进一步提升份额,对三星等竞争对手构成挑战。同时,这一技术突破将加速TB级HBM4及万兆速率DDR6的商用进程,推动全球内存市场格局的重塑。
2.3
台积电宣布将逐步退出6、8英寸产能
8月12日,台积电披露未来两年逐步退出6英寸晶圆业务、整合8英寸产能,此举不影响2025年美元营收增长约30%的目标,同日还核准超206亿美元资本预算,用于先进及成熟制程等建设,聚焦高阶技术、优化成熟制程。
此前其关闭台湾最后一座6英寸晶圆厂(月产能8.3万片,营收占比不足0.5%)的传闻获证实,该厂主营0.45μm及以上成熟制程器件。针对相关客户,台积电将部分订单转至12英寸产线,部分由子公司世界先进接手,闲置厂区或改造为先进封装厂,支撑CoWoS等技术以满足AI芯片需求。
此次调整源于6英寸业务需求萎缩、整合8英寸可提效,且台积电正倾斜资源至先进制程与封装等高利润领域,这与此前计划退出依托6英寸的GaN业务一脉相承,其将停晶圆五厂GaN生产并改造为先进封装产线,主要客户纳微半导体已与力积电合作保障供应。
碳化硅领域,台积电有技术储备,子公司世界先进2024年计划与汉磊科技合建8英寸SiC晶圆厂,瞄准电动汽车等市场,加速量产。
2.4
2025国际通信大会在沪举行
8月10日至13日,信息通信领域一年一度的国际学术盛会2025国际通信大会(ICCC)在沪举办,集结了全球700余名通信领域的学者、产业界人士、研发工程师及青年研究人员,探讨通信科技发展的前沿趋势与未来机遇。大会由中国通信学会(CIC)、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IEEE通信学会(IEEE ComSoc)联合主办、复旦大学承办,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产业合作平台。
本次大会以“塑造融合连接的未来(Shaping the Future of Integrated Connectivity)”为主题, 共设置了13场分论坛、19场技术讲座、26场研讨会、38个特邀报告、16个演示,共同构成了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大会共收到1091篇论文投稿,经过严格审稿,最终录用515篇,全部被工程索引EI数据库收录。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系统介绍了智简无线网络的核心原理与实践成果,并深入探讨其应用前景与未来发展路径;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教授格哈德・费特魏斯概述了无线电接入网各层所需的关键创新,指出6G不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构建赋能个体、保护隐私且为社会创造实际价值的系统基础;华为技术(加拿大)有限公司管理层则分享了以感知辅助人工智能为核心的6G-ISAC框架,该框架将为类机器人化服务与应用开辟全新空间,推动6G成为大规模智能交互系统的核心平台。
分论坛内容覆盖信息与通信理论、通信信号处理、移动与无线网络、天空地一体化网络、通感一体化、AI赋能通信与网络等关键领域,既为学术界提供了深度研讨的契机,也为行业实践者洞察未来方向提供了参考。研讨会聚焦6G无线通信、通感一体化、AI应用、低空网络、卫星技术及新型无线系统设计等前沿方向,均为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技术讲座围绕AI深度赋能、硬件突破、多域融合、场景化网络、内生安全等话题展开深度解析,助力前沿知识的传播与技术的落地应用。此外,现场还演示了旋转天线+视觉识别的无线通信原型、大模型生成数字孪生信道(ChannelLM)、LEO卫星同频全双工通信原型等创新成果,让与会者得以直观体验并深入理解最新通信技术。
3. 本周市场回顾
3.1SW一级行业涨跌幅一览
本周SW电子行业指数(+7.02%),涨跌幅排名2/31位,沪深300指数(+2.37%)。SW一级行业指数涨跌幅前五分别为:通信(+7.66%),电子(+7.02%),非银金融(+6.48%),电力设备(+5.84%),计算机(+5.38%),涨跌幅后五分别为:银行(-3.19%),钢铁(-2.04%),纺织服饰(-1.38%),煤炭(-0.87%),公用事业(-0.55%)。
3.2 SW电子三级行业市场表现
本周SW电子三级行业指数涨跌幅前三分别是:被动元件(+12.32%),数字芯片设计(+10.18%),印制电路板(+9.28%);涨跌幅后三分别是:面板(+1.25%),半导体设备(+2.47%),品牌消费电子(+2.76%)。
3.3 SW电子行业个股情况
本周SW电子行业涨跌幅排名前十的股票分别是:戈碧迦(+48.2%),上海合晶(+45.4%),盛科通信(+38.9%),威尔高(+34.8%),寒武纪(+33.3%),中富电路(+32.5%),东芯股份(+31.7%),绿联科技(+30.8%),胜蓝股份(+28.9%),奥海科技(+26.5%)。
涨跌幅排名后十的股票分别是:景旺电子(-8.0%),久之洋(-7.4%),东晶电子(-6.3%),传音控股(-6.1%),福光股份(-5.0%),徕木股份(-4.8%),长光华芯(-4.4%),信濠光电(-4.2%),可川科技(-4.2%),华塑控股(-4.0%)。
3.4 科技行业其他市场表现
费城半导体指数(SOX)本周涨跌幅为+1.32%;恒生科技指数本周涨跌幅为+1.52%。
中国台湾电子指数各板块本周涨跌幅分别是:半导体(+0.62%),电子(+1.19%),电脑及周边设备(-2.17%),光电(+1.55%),网路(+2.42%),电子零组件(+5.16%),电子通路(-2.93%),资讯服务(-0.04%),其他电子(+5.33%)。
4.风险提示
1)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3)技术升级进度滞后
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爱建证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订阅号不是爱建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节选自于爱建证券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所推送观点和信息仅供爱建证券研究服务客户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爱建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非爱建证券研究服务客户,请勿订阅、接受、转载或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信息。爱建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平台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推送内容而视为客户。任何未经爱建证券同意或授权而对本平台内容进行复制、转发或其他类似不当行为均被严格禁止。对于使用本平台包含信息所引起的后果,爱建证券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法律声明
本平台为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下称“爱建研究”)依法设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微信平台所载内容仅供爱建证券客户中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若您非爱建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受、转载或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信息。爱建证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内容而视其为客户,且由于仅为研究观点的简要表述,客户需以爱建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