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概念圈︱AI芯片功耗飙升!液冷技术,不可或缺!

2025-08-20 16:50

(来源:浩海投研Pro)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绿豆汤

就在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全球科技巨头不断加码AI,在#算力这条超级赛道上,几个细分领域获得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其中,伴随数据中心、算力设备的#散热问题日益突出,#液冷技术 成为了重点关注的一条赛道。比如#欧陆通(300870)的股价直接起飞,#方盛股份(832662)、#高澜股份(300499)、#会通股份(688219)等企业也都全线飘红。

欧陆通股价变化(来源:百度) 欧陆通股价变化

那么,液冷服务器作为当前“散热革命”的重要解决手段,行业发展到底如何?是什么让其最近迎来了上涨呢?笔者今天就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高增长,几乎成为必然

最近,#AI赛道 的重要参与者之一的英伟达,旗下GB300系统已经交付。据悉,该系统集成72颗NVIDIA Blackwell Ultra GPU和36颗基于Arm架构的Grace CPU。最重要的是,系统全部采用了液冷散热技术。

这算是给液冷技术的支持者打了一针“强心剂”。毕竟,液冷技术相较于目前市面上更常见的风冷系统,散热效率更高,设备体积较小。从几百瓦的CPU服务器到几千瓦的GPU异构服务器,热功耗提升超数十倍,液冷服务器逐渐从幕后走向了台前。

如果进一步拆分,液冷系统可以分为冷板式浸没式喷淋式,其中冷板式液冷是最主流的液冷方案。据专业机构预测,其市场占有率未来将进一步提高。

此外,政策方面,也是支持液冷技术从“可选”到“必选”。就比如到了今年年末,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液冷技术就成为了重要“助推器”。

政策对液冷的相关要求(来源:格隆汇) 政策对液冷的相关要求(来源:格隆汇)

从真实的数据来看,去年我国液冷服务器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达到23.7亿美元,与2023年相比增长67.0%,这个增长率可以说放在任何行业都是首屈一指。展望未来,我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接近50%,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二、成本优势的分水岭

液冷技术刚出来的时候,被投资者诟病最多的其实就是成本。毕竟,之前市场普遍认为液冷数据中心初期投入和运营成本较高。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经过这么些年的增长,截至2024年末,我国大陆市场服务器采用液冷散热的比例才刚刚达到10%

但实际上,随着这两年算力需求的激增,形势开始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据专业机构预测,预计2030年液冷散热的比例可提升至30%甚至更高。

据笔者了解,在10kW功率的单机柜上,液冷方案总体拥有成本(TCO)已经优于风冷。这样一来,就意味着,单机柜10kW功率成为了液冷和风冷技术成本的分水岭。如果功率进一步增加,到30kW时选用冷板方案更为合适,300kW下选择相变浸没式等液冷方案优势明显。

以以英伟达GB300机柜为例,采用冷板式液冷的单机柜功率在130kW水平,预计未来功率密度有可能会飙升到400kW

不同液冷技术示意图(来源:施耐德电气) 不同液冷技术示意图(来源:施耐德电气)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部分数据中心或许暂且用不到液冷方案散热,但实际上,不少大厂已经有意识倾向于超前部署未来需求,在计算中心建筑的土建、配电等方面尽可能满足未来液冷方案改装需求

这就说明,大厂们已经意识到了液冷技术迟早会成为最主流的技术,现在的未雨绸缪也是为了未来能够更好地切换赛道。

三、国内企业,疯狂卷技术

随着近两年AI芯片功耗飙升,客观的讲,高效率的液冷散热已成为算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国内企业也在这条赛道上拼尽全力,希望分到一杯羹。

比如行业龙头之一的#英维克(002837),与谷歌、Meta、亚马逊等全球科技巨头展开深度合作,是国内为数不多打入北美核心供应链的中国企业。目前,英维克全链条液冷累计交付量已经超过了1.2GW

从业绩上来看,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都增长超过了30%。去年,公司在机房温控节能设备业务营收实现了大幅度增长,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正是由液冷需求的快速增长所驱动。

除此之外,也有在行业上游发力的企业。#硕贝德(300322)主要产品包括热管、VC、液冷板及散热模组,属液冷服务器上游配件,目前未形成完整液冷系统集成能力。比如#飞龙股份(002536)布局液冷泵,公司的亮点之一就是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公司现有4条液冷产品专用生产线,年产能最高可达120万只

行业的未来发展如何,归根到底还要将目光聚焦头部企业的动向。从英伟达的液冷方案来看,技术方案仍处于持续优化阶段,今年也才刚刚完成对传统冷板结构的革新。

所以,液冷的白热化竞争,或许才刚刚开始。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