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居民存款搬家仍处于起步期

2025-08-20 16:03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申万宏源宏观

1. 居民存款搬家的前提是什么?权益市场中期基本面预期改善、预期赚钱效应回升是必要条件,A股当前已经具备。

我们认为,历来都没有脱离基本面的牛市,即使是14-15年牛市,背后也蕴含着“互联网产业趋势日新月异、自上而下改革预期强烈”的基本面趋势。存款搬家真正的传导链条,应该是“基本面预期改善 → 股市赚钱效应初步累积 → 居民存款向股市搬家 → 市场上行动量和幅度进一步放大”,基本面预期决定市场变化的方向,资金体量决定市场上升的速度和幅度。当下,26年A股盈利能力拐点的预期逐渐清晰,居民存款搬家的基本面条件正在趋于成熟。

2. 居民存款搬家到了什么程度?目前尚未全面加速。

“全A自由流通市值占居民存款余额” 指标可以体现居民存款和权益市场资金体量的相对变化,但由于指标受市场涨跌的影响较大,我们把该指标与全A收盘价进行线性回归,指标实际值 – 通过回归得到的拟合值,作为【居民存款搬家程度】指标,剔除股价涨跌的影响。

历史上【居民存款搬家程度】同步或滞后于市场底,其中14-15年、20-21年均滞后于市场底,也体现了居民存款搬家的前提是市场赚钱效应的累积。

22年以来居民存款规模提升、定期化加速,【居民存款搬家程度】也持续下行,短期A股市场赚钱效应初步恢复,【居民存款搬家程度】不再继续回落、但仍位于历史绝对低位,居民存款搬家正在萌芽,但尚未全面加速。

3. 本轮存款搬家有什么不一样?“股房跷跷板”不再,权益增量资金潜在上限打开。

我们测算了居民资产负债表,并选取居民主要配置资产在2021年末、2025年中的情况进行对比: 

2021年以来,居民迎来了真正的“资产荒”。房地产收益率转负,居民资金被迫从房地产迁出(占比下滑10%以上),但缺乏中高风险和收益资产,只能向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迁移,包括存款定期化、回报稍高于存款的类固收资产,但这些资产的收益率也有中长期回落压力,居民亟需一类资产替代过去房地产的位置。

权益市场有望成为居民资产配置迁移的下一站。“存款搬家”此前已经在少数收益率较好的结构和产品中发生(高分红-理财型保险,小微盘-私募量化),后续赚钱效应扩散后,权益市场有望全面迎来资金增量。过去多年牛熊周期,权益市场还会面临“股房跷跷板”的问题,居民增量配置有上限,但本轮没有这一约束,增量资金的天花板正在打开。

(注:持有体量占比为居民持有在图中列示资产的内部占比,股票包括直接持有股票和通过权益基金持有,债券包括直接持有债券和通过债券基金持有)

4. 为什么短期市场对居民存款搬家关注度提高?2025Q4居民真实无风险利率将明显回落。

一方面,25年存款到期的体量较大。上市银行25年到期的存款约为71.5万亿,占所有存款的36.9%;以工商银行为例,25年内到期的存款体量和比例均为近5年新高。另一方面,25Q4三年期存款重定价将集中开始。22年9月是本轮存款降息潮的开始,居民存款中占比较高的3年期存款,在25年9月开始面临重定价,后续居民真实无风险利率将明显回落,驱动居民存款搬家初步加速。

5. 居民存款搬家的形式只有直接入市吗?2026年主动权益公募有望重获居民增量资金。

居民资金会不断流向风险收益比更高的产品/入市通道。当前中小投资者入市强度回升、交易性资金定价能力较强的资金特征,与中期基本面展望已经趋向乐观、但牛市核心结构主线尚未出现的基本面特征相互匹配。但如果后续符合牛市叙事的产业趋势出现,主动权益基金发挥优势的机遇来临,有望成为居民资金入市新的主要通道。

目前主动权益基金距离新发行放量还有多远?历史上,主动权益基金增量流入回归正循环的条件是,上一轮高点发行的产品净值明显回到水上,基金盈利客户占比大致回到50%左右。

截至2025年8月18日,20-21年高点发行的基金平均净值回到0.92,净值回到1以上的基金份额占比约30%,7-8月公募净值修复速度显著。2026年,产业趋势行情演绎有望驱动公募净值站稳水上,主动权益基金新发行有望重新放量。

风险提示:居民风险偏好回落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权益市场表现不及预期

注:本文内容节选自申万宏源宏观2025年5月10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居民存款搬家仍处于起步期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