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工业智能体新范式:中工智库引领制造业跃迁新浪潮

2025-08-20 14:51

一、政策风口下的产业变革新机遇

2024 年 12 月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将生物制造、量子产业、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作为培育重点,并通过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打通 “实验室研发-中试验证-产业化应用”链条。

2025年7月18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会上披露,工信部已将2400余家中试平台纳入储备库,并从中遴选确定241家作为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按照规划,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培育形成5个以上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

这一政策组合拳,标志着中国制造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全面转型。

在7月19日举办的“智启未来:工业智能体新范式研讨会”上,中工互联董事长智振指出,中国已具备构建工业智能体全球领先范式的三大核心优势:全门类产业体系提供丰富场景验证、政策支持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快速落地能力形成技术迭代闭环。这一论断与工信部“场景牵引、数据驱动”的战略导向高度契合。

二、AI+工业互联网重构产业生态

在6月23日举办的“融链向‘新’ ‘一起益企’”中工智库沙龙上,中国移动专家韩屹揭示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四大痛点:认知误区形成思维屏障、ROI测算模糊导致投入犹豫、专业人才短缺制约落地、生态协同不足影响长期价值。

针对这些问题,韩屹分享了中国移动利用“零代码+AI”推动中小企业转型的经验,将应用开发门槛从专业程序员下沉至业务人员,已在浙江某装备制造企业实现435人同时在线协同的数字化厂报创新模式。

这种“大模型+小场景”的组合创新,正在重塑产业链价值分配。华为盘古大模型为广汽提供助力,推动其在研发范式、组织能力与商业模式上实现 “三重跃迁”,具体体现为研发周期缩短 18 个月,单车型成本降低 25%,软件迭代速度提升 10 倍;中国联通5G+AI工业质检,5G技术提供超低延时、高带宽的网络环境,结合AI视觉检测系统,实时扫描车身焊点、漆面等关键部位,精度达99.9%。据德勤咨询《2023年制造业+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展报告》预测,2025年制造业AI应用市场规模将突破140亿元,年增长率40%+。

三、新质生产力实践的中工范式

2024年启动的“寻找新质生产力领跑者”调研行,实地走访160余家企业,产出《2024新质生产力趋势与实践研报》等权威成果,典型案例如湖南亚美茶油,通过工业5.0智慧工厂实现茶油加工全流程智能化,带动周边困难群众数量达2万多户,累计提供就业3万人次,为中工智库以“调研行+案例库+标准体系”三位一体模式推动新质生产力理论体系,提供了现实案例。

在行业标准建设层面,当前制造业中试领域正加速构建全链条标准化体系。工信部于2025年牵头制定《制造业中试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明确以“技术研发-中试验证-产业化应用”为核心框架,覆盖基础通用、关键技术及行业应用三大领域。这种“场景定义标准、标准反哺创新”的模式,正在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领域形成示范效应。

四、未来产业布局的战略支点

面对具身智能、原子级制造等前沿领域的突破,行业研究指出需前瞻性布局三大战略方向:一是构建“云边端协同”的工业智能体架构,实现生产决策毫秒级响应;二是开发汽车、电子等领域的行业垂直大模型,推动知识深度沉淀;三是深化“AI+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构建跨企业、跨行业的智能协同网络。

在3月5日的沙龙上,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特别强调,工业AI应用需突破三大瓶颈:核心算法需适配不同行业、不同工序的差异化需求,算力基础设施虽总量居世界第二但仍需强化供给优化,数据治理需筑牢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与安全防护体系。

五、生态共建的中工路径

中工智库通过“媒体+智库+产业”的生态模式,正在构建新型工业知识共同体。其线上开放专家平台以“汇聚产业精英、链接智力资源”为定位,通过系统化招募机制持续吸纳工业数字化、智能制造、绿色新能源等领域的资深专家入驻,逐步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动态专家资源库。

中工智库需要什么样的专家?中工智库聚焦工业数字化、智能制造、工业AI等前沿领域,需要的专家包括主导过大型企业数字化/绿色新能源项目、具备AI落地经验的企业转型先锋,曾任CIO/CTO等高管或在国际顶级咨询公司担任合伙人、领导过重大数字化转型项目的高管与咨询精英,具备海外工作背景、熟悉国际市场或深耕工业信息化领域的高校教授、行业协会领军人物等全球化与学术权威,以及在工业数字化领域拥有显著线上影响力、能通过内容输出放大行业声量的行业KOL。

中工智库能为专家提供多维度赋能:为专家提供行业认证与圈层资源,授予“中工智库行业专家”称号并对接顶尖投资机构与产业龙头高管;支持通过平台及合作渠道出售报告、文稿实现知识变现,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咨询报酬;助力优先获取行业政策与趋势洞察,让专家优先获取行业政策咨询、趋势研判等动态以保持专业敏锐度,借助实时资讯解读提升专业形象,并通过 MCN 赋能、官网专栏、论坛演讲、蓝皮书共创等多元场景定制化塑造个人品牌。

如何加入中工智库?加入中工智库的流程简单高效,首先可访问中工智库专家注册页面(https://www.ciirgroup.com/jump/register),选择“成为专家”并详细填写资料;其次平台会进行人工审核,通过后签署电子协议,即可加入中工智库。

若在注册、资料填写或审核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通过官方渠道随时咨询:拨打联系电话 010-67410698 获取一对一解答,或发邮件至 expert@ciirgroup.com 获取详细信息。

也可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实时获取行业资讯及商业洞见;此外,扫描企业微信二维码添加官方联系人,还能即时沟通合作细节、反馈问题需求,让加入过程更顺畅高效。

中工智研介绍:

中工智研为企业提供数据洞察与定制咨询及培训,助力在VUCA环境中破局内卷式竞争,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实现可持续盈利。

行业数据库覆盖全球150国、170行业,整合4万+数据源、6万+报告,支持企业高效决策。

专家智库汇聚工业信息化与AI领域资深专家、海外市场负责人、CIO等企业高管,配合咨询合伙人提供顾问陪跑、教练及定制咨询服务

培训涵盖战略工作坊、AI趋势洞察与应用、数字化转型、人才发展、领导力、资本赋能、总裁班等。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