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医美+医疗双赛道发力,仿生胶原蛋白迎爆发式增长

2025-08-20 11:52

原标题:医美+医疗双赛道发力,仿生胶原蛋白迎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仿生胶原蛋白技术取得重要进展。2025年初,如凤凰再生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POGMENT波格因三螺旋仿生胶原蛋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产品采用独特的“三螺旋仿生结构”,在力学性能和生物活性方面实现关键突破,为医美、生物医疗和组织工程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可能。例如,在人工血管、仿生人工骨及高端医美填充材料中,仿生胶原蛋白表现出不同于传统重组胶原的潜在优势。

从市场背景来看,传统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供应正在下降,尤其是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近年市场份额缩减,为新产品的进入创造了机会。仿生胶原蛋白凭借稳定性和可设计性,有望迅速切入市场,满足医疗器械、美容护肤和再生医学等多元需求。结合政策推动和研发投入的增加,行业正在进入新一轮竞争期,专利获批与产品落地将成为重要的产业分水岭。 

未来,随着居民收入提升和健康、美容需求的增长,仿生胶原蛋白有望加快渗透。数据显示,中国女性对皮肤衰老的感知逐渐年轻化,抗衰需求不断提前,消费群体的扩大将为行业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01

仿生胶原蛋白行业概述

胶原蛋白是一种产生于动物成纤细胞的天然生物高分子,占哺乳动物蛋白质总量的三分之一。它广泛存在于所有组织和器官内,为组织提供强度、耐久性和柔韧性。胶原蛋白因其低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止血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等特性,成为生物材料和再生医学等领域最广泛使用的蛋白质材料之一,包括人工皮肤、胶原蛋白海绵等。根据国家药监局,胶原仿生多肽是指胶原的三螺旋结构部分的特定氨基酸序列,是天然胶原的三螺旋构型的基本序列,通常是“甘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Gly-X-Y)n。

仿生胶原蛋白是一种由甘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及其线性重复序列结构组成的生物材料。

胶原蛋白作为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结构性蛋白质,是构成皮肤、骨骼、肌腱等组织的关键成分,其独特的三螺旋结构赋予了其优异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根据制取胶原原料的技术方法,可分为组织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生理胶原蛋白和仿生胶原蛋白。

● 仿生胶原蛋白行业特征包括

监管趋严

随着仿生胶原蛋白在多领域的广泛应用,监管机构对于行业的持续规范重要性凸显。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安全,各国政府加强了对该类产品的审查力度,包括严格把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完善临床试验要求以及强化上市后监测机制等措施。在中国,国家药监局制定了详细的指导原则和技术指南来确保胶原蛋白类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剔除不合格产品,保护消费者权益,并促进行业内部形成良性竞争环境。

需求渐增

仿生胶原蛋白行业的需求逐渐增加,得益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随着经济向前发展,居民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健康保养,尤其是美容护肤领域,消费者对于安全有效、天然成分的产品表现出更高的偏好程度。在医疗方面,国民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组织修复等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需求也日益增长,为医用胶原蛋白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技术驱动

受益于医疗行业技术持续突破,行业实现快速发展。基因工程技术进步驱动学者更精准地设计出符合人体生理特性的胶原蛋白序列,从而改善其性能并扩展应用范围。例如,利用微生物发酵系统大规模生产高纯度的重组胶原蛋白已成为现实,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产品的可获得性。而新型剂型的研发如长效缓释制剂、靶向给药系统等也不断涌现,进一步增强了治疗效果及患者体验。

02

仿生胶原蛋白行业产业链分析

● 仿生胶原蛋白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料及辅料的供应环节,主要作用是提供生产所需的基础材料;中游为终端产品的生产环节,主要作用是将原料加工成具有特定功能和用途的终端产品;下游为终端产品的销售环节及消费者,主要作用是实现产品的市场化和价值转化。

 仿生胶原蛋白行业产业链主要有以下核心研究观点

上游生产环节要求企业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高精技术,而严格的工艺控制和质量检测是保证产品纯度和生物活性的关键

上游环节涉及基础研发,要求企业具备深厚的生物科学专业知识。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与培养、发酵与提取等工艺属于高科技领域,必须依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支持。另外,上游环节对原料的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实施较为严格的工艺控制和质量检测措施。

专利成果为仿生胶原蛋白原料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各国企业在胶原蛋白技术研发方面实力强劲。其中,美国已公开的胶原蛋白相关专利拥有量为24,846件,授权专利量6,452件,全球排 名 第 一;中国企业如凤凰自主研发的“POGMENT波格因三螺旋仿生胶原蛋白”在2025年初荣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03

仿生胶原蛋白行业市场规模

● 仿生胶原蛋白行业规模的概况

随着中国首 个仿生胶原蛋白专利的获批,预计2025-2030年,市场规模将由0.01亿元增加至67.78亿元。

仿生胶原蛋白行业市场规模历史变化的原因如下

首 个仿生胶原蛋白产品获批,填补行业空白,驱动行业发展

2025年初,如凤凰自主研发的“POGMENT波格因三螺旋仿生胶原蛋白”荣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通过独 创的“三螺旋仿生结构”,成功破解长久以来困扰行业的力学性能和生物活性难题。其技术瞄准高端医美、生物医疗、组织工程,还在干细胞搭载、人工血管、仿生人工骨、美妆原料等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推动胶原蛋白行业创新发展。

近年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供应相对下降,新产品的出现或将推动市场发展

现存审批有效的医疗器械数据显示,2022-2023年境内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占整体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比重分别为76.0%、46.7%。在整体重组胶原蛋白市场中,2023年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的供应量相对2022年减少,2024年仍呈下降趋势,占比约为25%。随着更多企业进入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尤其是生产I型、II型等其他类型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行业市场份额受到了挤压。随着仿生胶原蛋白产品专利的获批,其凭借稳定性和技术优势,有望抢占市场缺口。

仿生胶原蛋白行业市场规模未来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

收入增加驱动国民健康意识和爱美意识提升,胶原蛋白类产品有望从中受益,实现规模进一步增长

2024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达41,314元,同比2023年增长5.3%。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越发重视健康管理。仿生胶原蛋白在组织修复、伤口愈合等方面的应用,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效且安全的医疗解决方案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国民对美的追求持续增加,医疗美容市场迅速发展,仿生胶原蛋白在长效胶原填充剂(三类)及长效胶原水光针(三类)、医疗器械类敷料(二类)、化妆品原料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驱动行业增长。

中国女性对皮肤衰老的感知逐渐年轻化,抗衰产品的需求量渐增,未来规模增长获有力支撑

调研数据显示,94%的00后女性在25岁前就已感受到肌肤衰老,95后和90后女性感到肌肤衰老的年龄集中于26-30岁,多数的85后女性在30岁感到肌肤衰老。由于年轻一代对衰老的感知逐渐提前,仿生胶原蛋白作为胶原蛋白类产品中更有优势的产品,具有抗衰老、修复肌肤等功效的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的潜在消费者基数持续扩大。而随着年轻女性对美的追求和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她们更愿意投资于高质量的护肤产品来延缓衰老,驱动市场规模增长。

来源:头豹研究院

来源:头豹研究院

04

仿生胶原蛋白行业竞争格局

● 仿生胶原蛋白竞争格局概况

仿生胶原蛋白行业呈现以下梯队情况:第 一梯队有贝泰妮等;第二梯队有巨子生物、如凤凰等;第三梯队有可敬生物科技、国大生物等。

仿生胶原蛋白行业竞争格局的历史原因

创新研发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企业间通过技术创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专利数量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贝泰妮、巨子生物和锦波生物所获得的有效及审中专利数量领 先于其他企业,体现其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突出。而如凤凰虽然专利数量较少,但其自主研发的“POGMENT波格因三螺旋仿生胶原蛋白”荣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通过独 创的“三螺旋仿生结构”,成功破解长久以来困扰行业的力学性能和生物活性难题,反映其在胶原再生领域的技术领 先地位与创新实力。

监管趋严导致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入局企业较少,企业凭借自身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在中国,国家药监局制定了详细的指导原则和技术指南来确保胶原蛋白类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剔除不合格产品,保护消费者权益,并促进行业内部形成良性竞争环境。2014年,首批境内以重组胶原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医疗器械获准上市。2015年,《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发布,禁止化妆品使用“人的细胞、组织或人源产品”。在化妆品中添加重组胶原蛋白作为原料时,企业需严格把控重组胶原蛋白的来源和工艺。2021年,中国自主研制的首 个采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制备的医疗器械——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获批上市。2024年12月,如凤凰的POGMENT波格因三螺旋仿生胶原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同时实现规模化量产,突破了重组胶原三螺旋结构、功能和成本瓶颈。由此可见,随着企业创新研发的进步,国家也逐步推出对应的监管政策促进业内健康发展,各企业或凭借其独特产品特点或技术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仿生胶原蛋白行业竞争格局未来变化原因

胶原蛋白行业目前仍以重组胶原蛋白为主,未来或随着领 先企业技术突破或跨界进入仿生胶原蛋白领域,可推动企业竞争加速

现存审批有效的医疗器械数据显示,创建医疗拥有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数量达20件,专利数量26件;锦波生物的业内相关产品7件,专利数量90件;贝泰妮的业内相关产品8件,专利数量201件。领 先的重组胶原蛋白企业在2024年上半年取得了显著的研发成果和市场进展,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行业的领 先地位。未来,领 先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产品线扩展、品牌影响力、资本市场的支持等优势,若进一步踏足仿生胶原蛋白行业将推动行业竞争加速。

跨界企业入局,推动技术端与消费端的资源整合,推动业内竞争加速

在生物科技与美妆产业的深度融合趋势下,行业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呈现加速态势。2024年,上美股份与聚源生物达成战略合作,通过设立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62%)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重点推进重组胶原蛋白原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布局,实现从基础研究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资源整合。国际美妆巨头欧莱雅集团则采取轻资产模式切入轻医美市场,依托锦波生物的代工能力推出"铂研"系列胶原针产品。另外,在医疗器械领域,巨子生物自主研发的"注射用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于2024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优先审评资格,预计在2025年取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企业通过技术合作、资本联姻及监管通道布局,构建起从原料研发到临床应用的完整价值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

来源:头豹研究院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