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20 11:32
累计引进项目314个
总投资超1000亿元
诞生2项国家级,12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
8600家企业汇聚,115家四上企业
23家三类500强企业扎根……
这是8月19日
长沙自贸临空区挂牌四周年
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4年前,这里只是长沙东翼的乡间一隅,产业用地不足,主次干道屈指可数,主特产业优势未显,2021年8月19日,承载着“大鹏一日同风起”的壮志,长沙自贸临空区正式启航,锚定“三年成形,五年成城”目标,聚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改革开放”四大战场,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展翅、振翅、翱翔、远翔的进阶中,将蓝图化为高质量发展现实。
展翅
强基筑网 擎起开放新门户
挂牌之初,基础薄弱是首要难题。四年间,这里以“强基筑网”为抓手,全方位搭建起对外开放的“四梁八柱”,长沙临空产业开发区四至范围由3.9平方公里拓展至13.87平方公里。
园区规划建设局一名工作人员感叹道:“在这工作几年,感触最深的是最初的规划图纸已经转变成眼前的一条条道路、一项项基础设施、一个个高楼厂房,真正实现了‘从无到有’。”
交通网络跨越升级。以人民东路、劳动东路、黄金大道、机场大道为骨架,几年来修成路网84.35公里,区域内“九横五纵”大路网格局成形,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实现“无缝衔接”。“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城市航线直达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国家。武广、沪昆、渝长厦形成黄金“米”字型高铁网络,可直达全国23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京港澳、沪昆、长株等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三小时高铁经济圈可覆盖大半个中国。
开放平台能级跃升。拥有“五区叠加”独特优势,进境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水果、药品口岸功能;黄花综保区全国排名五年五进位,跻身全国第44位、中部地区第6位;2024年,湖南省首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亚的斯亚贝巴-列日-长沙-亚的斯亚贝巴”开航,实现一条航线连接亚、欧、非、南美四大洲,黄花机场累计开通20条国际货运航线;2025年,长沙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T3航站楼投用后,旅客吞吐量有望跃升至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60万吨。
此外,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百联奥特莱斯购物广场品牌不断更新,从无到有建成临空绿地公园,长郡、南雅优质教育落地,2700套人才公寓拎包入住,新增10家星级酒店等,这里逐渐变成产城融合的“宜居新城”,为企业扎根、人才集聚提供了坚实支撑。
振翅
会战攻坚 澎湃项目强动能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四年来,长沙自贸临空区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头号工程”,以“会战攻坚”的态势掀起项目引进和建设热潮,为片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据统计,四年来,园区累计引进项目314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14287万美元,在全市园区中一马当先。
玉湖冷链(长沙)交易中心、中通货运航司及相关产业项目、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从引进的名单中,足以可见园区的吸引力。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也让黄花综保区、梅花工贸新区、黄花国际贸易港、临空产业孵化平台等区域的产业聚集渐成一定规模。
园区建设争分夺秒,新年首个工作日即开工成常态。2025年2月5日,先进制造、医药健康、跨境贸易等领域27个重大项目同步启动建设,总投资达50.3亿元。
2024年1月签约,5月摘牌,7月底正式开工,2025年5月全面封顶……玉湖冷链(长沙)交易中心的建设彰显了“临空速度”。
这只是园区项目建设“快马加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长沙黄花综保区内,标准厂房、仓库等项目建成投用;梅花工贸新区从成片荒土变身为道路宽敞、厂房林立的产业新区,已引进项目14个,总投资预计129.7亿元,养益君生物科技园、鑫胜电力建成投产。
今年以来,长沙万洋科技城、中通跨境智能物流产业园、长沙机场周边集疏运道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建设热潮持续升温,新进展频传。
建的是项目,拼的是发展。截至目前,园区年度铺排的61个建设项目中,49个已开工建设,开工率达80%。
翱翔
聚链成群 锻造产业新高度
产业兴则片区兴。长沙自贸临空区重点发展通用航空(无人机)、医药健康一主一特产业,大力发展航空偏好型和航空关联性的临空经济。四年来,园区不断锻造产业新高度。
作为湖南省批复时间最晚、也是唯一的临空型综保区,黄花综保区是园区发展的“掌上明珠”:四年间,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从无到有,封关运行以来,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额3200多亿元,体量占湖南省近1/10、长沙市近1/5。新兴业态活力迸发,积极探索“保税研发+未来医学”特色型综保区建设,率先全省、全市实现保税研发、维修、培训等业态破零,落地吉因加、瑞德生物、华科生物等一批研发企业,保税研发进出口值增幅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临空人以开放的姿态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县区无人机应用场景日益丰富。
临空人以开放的姿态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2022年9月,率先提出打造“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第一城”;2024年4月,发布全国首个县级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地全省首个县域低空经济研发总部大楼,开通全省首条无人机城市低空物流配送航线并举行首航仪式……如今,县区无人机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无一不是园区作为低空经济链主单位的有力推动。目前,县区已汇集130余家低空经济上下游企业,加速形成涵盖研发制造、运营服务、飞行保障等多个环节的低空经济产业链体系。
四年来,产业多点开花。咖啡全产业链园区蓄势待发。大力发展航空货运、冷链物流、航空维修等业态,引进中通、顺丰、圆通、邮政等龙头物流企业,建设区域性航空物流枢纽。片区集聚航空物流企业80余家,航空物流产业“展翅高飞”。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达65家,形成了以智能装备、医疗器械、新材料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远翔
破立并举 激活未来新势能
改革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使命”。园区坚持“破立并举”,以制度创新和优化环境激活发展势能。
园区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围绕通关便利化、海关特殊监管区高质量发展、政府职能转变、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大胆探索,园区累计落地复制推广改革经验或案例近80项,诞生2项国家级、12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
其中,首创“邮快跨”集约监管模式,进出境包裹快速通关效率提升30%,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首个国家级制度创新案例;携手机场海关创新监管,加速湖南工程机械出海,通关速度提高50%以上,今年上半年推动出口工程机械同比增长127.32%。
在长沙自贸临空区,制度创新,不仅见诸国家层面的成果,更深刻植根于日常运行中——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吸引企业和项目入驻的关键。
四年来,审批服务提速:积极推进“园区事园区办”,承接省市县赋权事项58项。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及“四即”改革,压缩审批时限50%以上。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构建“套餐式+容缺式”服务体系,针对外资外贸企业推出5个特色场景,平均提速5个工作日,创下“当日签约当日公司注册”的临空服务新纪录。
“回复问题不过夜,让我们很感动。”“润物细无声的服务,很舒服!”“公司在园区的支持与关爱下一路向好。”……这是记者采访企业负责人时他们对园区的由衷赞许。
作为落户园区的首家医药产业,养天和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从最初的零售企业已发展为集医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医药大健康全产业链企业。养天和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裁朱希告诉记者:“我们在临空感受到了速度和温暖,这种感同身受让我们通过以商招商引进了13家医药企业入驻园区。”
万洋集团作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是一家制造业集聚平台运营商,让万洋集团长沙科技城总经理宁飞感动的是,项目推进中,园区三位局长到任第二天便主动上门服务,高效为项目解决了企业准入审批、地块迁改征拆、政策落地兑现等重要事项。
什么是临空精神?四年来,园区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20条,不断深化五型干部评比,全面提升干部的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以及部门负责人的管理水平,园区已成为了全县干部成长培养锻炼的“大熔炉”。
四年栉风沐雨,四年砥砺奋进
站在新的起点上
长沙自贸临空区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
朝着“产值过千亿
挺进三十强”的目标全力冲刺
矢志续写更加精彩的“临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