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上证机器人】MIM工艺受益于人形机器人等高端制造行业或迎来蓝海市场——人形机器人行业观点报告

2025-08-19 22:23

(来源:上海证券研究)

1. 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技术(简称MIM)是将现代塑料注射成形技术引进粉末冶金领域而形成的一门新型粉末冶金近净型成型技术

其基本工艺过程是:首先将固体粉末与有机粘结剂均匀混练,经制粒后在加热塑化状态下(~150℃)用注射成形机注进模腔内固化成形,然后用化学或热分解的方法将成形坯中的粘结剂脱除,最后经烧结致密化得到终极产品。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精度高、组织均匀、性能优异,生产本钱低等特点,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医疗器械、办公设备、汽车、机械、五金、体育器械、钟表业、兵器及航空航天等产业领域。

2. MIM工艺适用材料广泛,不同材料对应着不同的应用场景

MIM工艺适用的材料非常广,铁基合金多用于汽车、机械等行业的各类结构件;不锈钢常见于医疗器械、钟表零件;硬质合金适用于各种刀具及钟表、手表相关部件;陶瓷可应用在IT电子、日常生活用品、钟表领域;重合金在通讯、日用品行业发挥作用;钛合金用于医疗、航空领域;磁性材料适用于各类磁性能部件;工具钢则应用于各种工具。

3. 根据MIMO官网,金属粉末注射成型(MIM)产品的费用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选择、零件复杂度、生产批量和后续处理工艺等

1) 不同金属粉末材料价格差异较大。以2023年的市场价格为参考,不锈钢(如316L)大约140-350元/公斤;低合金钢大约70-210元/公斤;高速钢大约350-700元/公斤;钛合金大约700-2100元/公斤。

2) 零件的几何复杂度对成本有较大影响。复杂零件需要更精细的模具和更长的成型时间,增加了制造成本。简单零件的模具成本可能在几万元,而复杂零件的模具成本可能高达几十万元。

3) 生产批量对单个零件的成本影响显著。MIM技术适合大批量生产,因为模具成本在大批量生产中可以被分摊。一般来说,生产批量越大,单个零件的成本越低。

4) 后续工艺也会影响总成本。脱脂和烧结大约0.7-3.5元/个零件;热处理视具体工艺而定,通常在3.5-35元/个零件;表面处理工艺如电镀、抛光等,费用在0.7-21元/个零件。

4. MIM技术可高效制备复杂精密金属零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可用于制造关节、传感器等关键部件

MIM在复杂精密结构件生产中能够有效替代传统金属加工工艺,实现更高精度及复杂结构成型,并可满足大规模量产需求。此外,根据人形机器人发布微信公众号,使用MIM技术生产的微型齿轮具有模数小、强度高、设计自由度大、成型成本低等优点,这使其在灵巧手指驱动齿轮和仿生手手指连接结构件等应用场景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5. 全球MIM市场规模已经进入结构性扩张期

根据华经情报网,随着电子产品与汽车工业的创新优化与升级以及MIM工艺在3C电子产品领域的成熟,市场对于MIM这种精密金属零部件的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2023年全球金属注射成形(MIM)市场规模达到了40.19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80.98亿美元,2024至2030年间CAGR为10.7%。

6. MIM工艺或将迎来蓝海市场

随着人形机器人、AI终端设备、智能穿戴设备、高端消费电子、高端制造等行业发展和升级,对高精度、高复杂性、高强度等零件需求进一步上升,MIM在精密、复杂、关键零部件生产中的优势将得以进一步凸显,上述领域需求高增,MIM工艺或迎来蓝海市场。

7. 相关公司进展

1) 福立旺:根据2024年年报来源,公司3C类精密金属零部件包括充电头、卡托、按键等MIM件产品。

2) 统联精密:根据4月23日ifind来源,2024年,受益于大客户产品迭代更新,大客户的MIM精密零部件需求有所增长,但同时,公司折叠屏手机客户铰链MIM精密零部件的需求发生波动,公司整体MIM精密零部件的需求相比同期相对平稳。在钛合金材料方面公司获得了相关的喂料开发发明专利,并且拥有通过MIM和3D打印加工生产经验。根据2025年7月29日投资者关系表来源,公司采用MIM工艺生产提供无人机上的转轴支架、云台配重块等精密零部件。

3) 精研科技:根据3月4日ifind来源,公司深耕MIM行业十多年,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等领域,品牌客户覆盖比例较高,已最终应用于知名品牌商。根据2025年5月7日投资者关系表来源,2025年Q1,服务器用的MIM件已经稳定量产交付。

4) 东睦股份:根据4月22日ifind来源,公司MIM技术产品在高速连接器外罩、芯片和光模块散热器等领域使用的材料主要为不锈钢。MIM钛材目前主要应用于医疗、高档表壳。

5) 海昌新材:根据2025年4月9日投资者关系表来源,公司MIM领域的诸多爆款产品也已陆陆续续量产,目前市场反馈非常良好。

6) 屹通新材:根据3月24日ifind来源,公司在金属注射成型领域有相关研发,目前尚未批量投产。

7) 新莱福:根据2025年5月9日来源,公司MIM项目正处于市场开拓与量产爬坡的关键阶段,短期内成本压力较大,收益尚未达到预期,公司将持续加大在该项目上的研发、生产与市场投入,全力推动MIM项目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司在MIM产品方面,强化市场分层策略,重点服务智能穿戴等高附加值客户。公司在MIM、热敏电阻等产品上有突破,有关产品已与相关行业龙头在积极接触推进。

8) 有研粉材:根据4月28日ifind来源,子公司有研增材承接公司增材制造板块业务,其生产的主要产品包括3D打印粉体材料和高温特种粉体材料,其中高温特种粉体材料包括软磁、MIM粉等。根据7月25日ifind来源,目前公司的MIM材料有MIM17-4PH、MIM304和MIM316L,现有产能约500吨/年,新基地建成后产能会有所提升。

9) 悦安新材:根据5月21日ifind来源,公司研发的折叠屏手机专用高强钢粉末及MIM喂料,已在多个手机品牌中得到应用。根据8月7日ifind来源,公司正通过优化配方等方式推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探索MIM工艺替代传统金属加工工艺方案。目前已尝试应用于汽车零配件、电动工具、五金工具等领域的更大体积、更高克重精密结构件中,目前处于小批量测试阶段。

10) 信维通信:根据5月2日ifind来源,公司看好折叠屏手机的发展,可为其提供MIM、天线、EMI\EMC、无线充电等产品。MIM零件是折叠屏转轴的关键零件,公司重视并看好该业务的发展,MIM技术水平行业领先,目前已经应用于手机、可穿戴手表、智能硬件设备等领域,已经进入国内、国外知名科技厂。

11) 大富科技: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来源,公司在精密管材加工、精密型材加工、金属MIM制程上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制程工艺并自行设计、制造相应的配套设备,在异形管材、型材及MIM产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上处于领先地位。2024年内公司生产的钛合金产品MIM耳机杆已获客户认可并量产,目前广泛的应用在手机、平板、智能穿戴等消费电子产品上。

12) 科森科技:根据2024年5月14日投资者关系表来源,公司筹建MIM工厂,以延长公司自身的产业链,MIM生产相关设备已于2024年3月安装调试完毕。根据2024年9月2日ifind来源,公司成立MIM团队,项目目前运行良好,公司MIM产品主要为公司相关结构件产品做配套,如果下游客户有指定要求,公司会根据客户要求外购部分MIM。

13) 华升股份:根据2024年3月12日ifind来源,公司参股公司湖南英捷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MIM(金属粉末注射)可以用于消费电子和人形机器人,但销售收入在该公司占比不高。根据2024年3月15日ifind来源,参股公司湖南英捷高科技的MIM有生产5G通讯关键精微零部件,但未大批量生产。

14) 安泰科技:根据3月31日ifind来源,安泰特粉聚焦高性能磁粉,主要产品包括一体成型电感粉末、软磁粉芯粉末、MIM粉等,已成功拓展至新能源汽车及AI等新兴应用领域。公司2024年投资新建“2000吨高性能特种粉末项目”,进一步巩固金属软磁粉末领域的单项冠军地位。

15) 美湖股份:根据2024年7月18日投资者关系表来源,公司子公司苏州莱特原隶属于北美最大的工业粉末冶金公司之一MPP集团,该公司主要从事粉末冶金(P&S)、金属注射成形(MIM)技术的研发以及工程零件的生产和销售,并且已在粉末冶金软磁复合材料(SMC)领域开展相关研发,拥有业内领先的粉末冶金工艺设备和技术,具备生产行业内高端复杂零部件的能力。

16) 明阳科技: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公司拥有自润滑轴承(DU)、传力杆(LG)、粉末冶金零件(PM)和金属粉末注射成形零件(MIM)四大系列产品,以及调节机构总成件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汽车座椅的调节系统,并可以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工业。

17) 兆威机电:根据8月6日ifind来源,公司具备塑料注塑成型、金属粉末注射成型(MIM)、粉末冶金成型、金属机械加工等多种制造工艺大规模应用能力。

人形机器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潜在供应商环节竞争加剧。

报告名称:MIM工艺受益于人形机器人等高端制造行业或迎来蓝海市场——人形机器人行业观点报告

分析师:吴婷婷

Tel: 021-53686158 

SAC编号:S0870523080001

研报发布日期:2025年8月19日

发布机构: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对本公众号内容进行独立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因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您并非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使用或转载本公众号中的任何内容,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在任何情况下,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不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公众号不是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出具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除非另有说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版权均为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分发、复制、修改、发表、刊载或仿制本公众号所载内容。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