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8 20:27
文 | 创客公社 江榆洁
你以为只存在于小说中的“霸总”,原来真实存在。
95后,手握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坐拥300亿资产执掌国内头部药企,泰国首富第四代接班人……不仅真实存在,他甚至在小红书上“活跃得像个假号”,圈粉无数。
近日,因为无锡市委书记的会见,这位年轻企业家再次走入大众视野。
8月14日,无锡市与中国生物制药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与中国生物制药CEO、正大天晴药业董事长谢承润共同出席签约仪式。
作为国内领军的创新研发驱动型医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早在2000年即登陆香港联交所。截至发稿,其总市值高达1484亿港元。旗下核心企业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和北京泰德制药,均是中国医药产业百强榜的常客。
谢承润于2020年7月正式出任正大天晴董事长,彼时25岁的他成为中国医药行业最年轻的掌舵者之一。
关于此次签约,谢承润本人也在其小红书账号上发布新闻报道画面,并表示,“从初次对接到达成合作,前后只用了一个月时间,这份效率,让我们对在江苏深耕生物医药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充满底气。”
这一签约不仅为无锡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让这位站在祖辈庞大家业之上,出生于1995年的年轻掌门人再次成为焦点。
千亿帝国接班人
谢氏第四代的权力交接
谢承润的名字,与“正大集团”这一庞大的商业帝国紧密相连。
父亲谢炳,是泰国首富正大集团创始人谢易初的孙子,在上世纪90年代,他与夫人郑翔玲共同创立了正大制药集团,并于2000年,以“中国生物制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往后20余年,中国生物制药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处方药企业之一。
谢承润,无疑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但与外界想象中“温室花朵”不同,顶着“豪门第四代”的光环,谢承润并未选择轻松的道路。他拥有扎实的学业背景,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经济学系学士学位、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2013年时,他放弃美国国籍,以中国公民的身份继续完成学业。
24岁生日时,父母将彼时市值近300亿港元的公司股份当做生日礼物送给了他。他也因此一举超越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国际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成为全球第550富。
2018年加入中国生物制药,目前为公司首席执行长、执行董事、执行董事委员会成员;2019年开始担任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董事,后于2020年7月从幕后正式走向台前,正式出任正大天晴董事长,成为中国医药行业最年轻的掌舵者之一。
彼时年仅25岁的他,已肩负起领导一家营收超200亿、排名全球前50的知名药企的重任。
事实上,谢氏家族的交接班布局独具匠心。
在他之前,早在2015年,谢承润的姐姐谢其润就以23岁的年龄出任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
当时外界对这位“白富美”有诸多质疑,但她很是低调,直接用业绩作出回应:上任半年,谢其润交出了营收145.5亿港元、净利润17.78亿港元的成绩;接手四年后,直接将公司市值推上千亿宝座。
2018年,谢其润与董明珠、陶华碧等老前辈一同上榜福布斯发布的中国商界杰出女性榜,排名第25位。
同年,弟弟谢承润加入中国生物制药,当年就入选了“全美十大华人杰出青年”。
如今的谢承润,亦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今年3月20日晚间,中国生物制药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财报显示,中国生物制药2024年全年营收达288.7亿元,同比增长10.2%,创历史新高;经调整归母净利润达34.6亿元,同比增长33.5%。
中国生物制药作为国内领先的医药集团,业务已覆盖医药研发平台、智能化生产和强大销售体系全产业链,连续7年登榜全球制药企业前50强。
作为传统药企转型创新的标杆,近年来,公司创新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药收入占比屡创新高,中国生物制药2024年创新产品收入达120.6亿元,增长21.9%,创新产品占总收入比例达到41.8%。同时还积极推动国际化进程,抢占国际前沿赛道。
可以说,这俩姐弟用实力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传统魔咒。
如今,谢承润还在小红书上以个人账号频繁更新,语言风格也十分接地气,完全没有传统企业家的距离感,因此被网友调侃为“活跃的像个假号”。
这种“网红”式的亲民形象,不仅拉近了企业与年轻一代的距离,更展现了谢承润作为新一代企业家的开放与包容。他巧妙地利用新媒体平台,为正大天晴这一传统药企注入了年轻化、时尚化的元素,提升了品牌在公众视野中的活跃度和好感度。
无锡棋局
生物医药高地的战略落子
然而,“活跃”只是表象,谢承润的“实干”才是其立足的根本。
自执掌正大天晴以来,他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
1、持续加码创新药研发:在谢承润的带领下,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药研发投入占整体研发投入比重提升至80%以上,目前在研创新药90多项;正大天晴也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公司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2%以上。2025年以来,正大天晴创新药管线进展不断,已有10款1类新药申报IND、4款1类新药获批临床。
2、推动数字化转型:中国生物制药一直在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并率先全面拥抱AI技术。在临床开发阶段,“AI+临床”的应用已经逐步深入到临床全场景,带来研发效率的全面提升。而正大天晴通过数字化与业务深度融合,将新一代数字技术全面应用于研发、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推动整体业务持续优化发展。谢承润曾表示,“通过数字化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降本增效、提质增收是我们的核心目标。”
3、拓展国际化视野:中国生物制药持续推动“In China for Global”与“In Global for Global”国际化战略,进一步加强国际化业务拓展。正大天晴亦将“国际化”作为核心战略之一,秉承开放共赢的合作态度,积极引进创新管线、补充技术平台,加速创新转型和国际化步伐。
4、优化人才结构:公司始终注重引进和培养年轻一代的医药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这些举措使得正大天晴在医药行业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为中国生物制药的整体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而此次选择无锡作为战略合作对象,背后也是谢承润对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带的深度布局。
作为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的高地之一,无锡拥有扎实的产业基础、良好的发展生态和健全的政策制度。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步,无锡市医药产业起初以原料药生产为主。2006年无锡国家生命科学园开园,政府采用引进全球顶级人才创新创业的模式吸引药明康德入驻,成为中国医药研发外包(CRO)行业的先驱。
2017年,阿斯利康与无锡高新区合作共建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国际化迈进。
目前,无锡市已拥有相对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涵盖医药服务外包、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现代中医药、医疗器械、特殊食品、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领域,初步形成了以高新区(新吴)、滨湖、惠山为重点,江阴、宜兴、锡山高效联动的发展格局。
2024年,无锡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企业数量突破2400家,产值超2000亿元。
此次无锡市与中国生物制药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通过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基金、产业、创新等方面合作,在生物医药前沿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探索、临床研究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并引荐更多海内外优质企业落户无锡,为江苏乃至我国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争作更大贡献。
对于无锡而言,此次合作是无锡招引龙头项目、强化产业链优势、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关键一步。并且,杜小刚书记的亲自参与,彰显了无锡市委、市政府对此次合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坚定决心。
对于中国生物制药而言,选择与无锡深化合作,无疑是看中了无锡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综合优势。这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也有助于其更好地整合长三角地区的创新资源,进一步提升研发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
对此,谢承润也提出了三大战略期待:
一是聚焦国家“卡脖子”技术领域,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目标,构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体系,为国家发展和技术进步贡献力量;
二是链接海内外顶尖科研院所,拓展并壮大企业创新“朋友圈”,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助力企业实现更大增量;
三是支持探索收购并购基金,以资本为纽带,推动产业链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合作不局限于生物医药领域。谢承润在其社交媒体小红书账号上写道,下一步会与无锡共同拓展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生命科学等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合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在无锡生物医药产业高地上,这位活跃在商界与小红书平台的95后掌门,从显赫的家族背景中走出,他没有沉溺于过往的荣光,而是以“后浪”之姿,凭借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前瞻的战略思维和扎实的实干精神,在传统药企中掀起了一股“青春风暴”。
他身后,从泰国的正大集团到香港上市的中国生物制药,一个横跨四代的医药帝国正与无锡形成创新共振。
添加创客君微信:chuangke-jun ,备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即可申请加入相应城市读者群哦!
本文素材来源:
无锡日报:《我市与中国生物制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无锡科技:《聚焦成果,医工创新——2024年度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十大事件发布会暨一季度医工对接活动成功召开》
新世纪评级:《【专题研究】转型背景下城投债券新增及地方债务可持续性观察(无锡篇)》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及其网络公开资料
欢|迎|联|系
文稿相关问题反馈,请联系:zhangtianyi0510
加入城市读者群,请联系:chuangke-jun
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huangke-jun
创|客|记
重丨磅丨报丨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