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8 19:42
近日,太平鸟公告称,自然人股东陈红朝计划8月19日至11月18日通过大宗交易或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413.22万股,占总股本的3%。
如果按照最新收盘价14.64元测算,陈红朝将套现超2亿元。其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股份来源为IPO前取得股份。截至目前,陈红朝持股2239.86万股,占太平鸟总股本的4.75%。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太平鸟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翻开太平鸟的财报,我们惊讶地发现:2024年太平鸟新开门店477家,关闭低效门店835家,净减少358家。
不禁有人发问,这个曾经创下辉煌战绩的“小鸟”,还能再次展翅高飞吗?
#1
财报持续下滑,
太平鸟飞不动了?
公开资料显示,陈红朝是太平鸟的发起人之一,是毕业于东华大学的设计精英。自加入太平鸟起,陈红朝便执掌女装事业部,通过精准的市场洞察和运营革新,将太平鸟女装打造为该集团核心增长引擎。
其主导的年轻化转型策略(如组建28-29岁设计师团队),不仅推动2017年太平鸟成功登陆A股,更助力品牌于2018年作为首个中国时尚品牌登上纽约时装周。
在太平鸟上市后,陈红朝年薪峰值达1035万元(2020年),较同期董事长张江平薪酬高出5倍。
但2022年底太平鸟架构调整2个月后,这位任职超20年的“二把手”突然辞去董事、总经理等全部职务,引发资本市场震动。对于辞职原因,太平鸟和陈红朝均未对外透露。
失去这位灵魂人物后,太平鸟陷入持续性震荡,形成“高管离职—套现减持—业绩恶化”的恶性循环。2021年限售解禁后,股东翁江宏、陈红朝等接连套现,加剧市场对管理层信心的质疑。
公告显示,陈红朝最初持股4909.8万股,占太平鸟总股本的10.34%。陈红朝从2021年6月29日起减持太平鸟股份以来,已累计减持2679.69万股,累计套现5.93亿元。
今年以来,陈红朝已三次减持太平鸟股份——
3月1日至3月31日,减持110.95万股,减持套现1695.14万元。本次减持过后,陈红朝持股比例降至5.36%;
4月1日至4月15日,减持172.38万股,减持套现2796.86万元。本次减持过后,陈红朝持股比例降至5.00%;
4月16日至5月16日,减持129.26万股,减持套现2086.12万元。本次减持过后,陈红朝持股比例降至4.73%。
陈红朝此前减持已套现超5.93亿元,叠加本次减持,将累计减持约8亿元。8月14日,太平鸟报收14.64元/股,总市值为68.71亿元,尚处于股价破发阶段。
屋漏偏逢连夜雨。近几年,太平鸟不断进行结构改革,也逐渐放弃过去频繁联名、快速推新的快时尚打法。但从财报数据来看,太平鸟的业绩难言乐观。
太平鸟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7770万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减少9349万元,同比减少55%左右。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1370万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减少5131万元,同比减少79%左右。
此外,太平鸟提到,“政府补贴同比减少4850万元左右,非经常性损益同比下降,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预计减少9349万元。”
翻看太平鸟多季度业绩报告,业绩下滑已成为常态。
从2024年前三个季度的表现来看,太平鸟似乎又要被打回到2022年时的原形,在业绩的背后,是门店的大量关闭,旗下各类品牌销售数据的萎缩。太平鸟的变革进程似乎遭遇阻碍。
今年一季度,太平鸟实现营收16.68亿元,同比下滑7.63%;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下滑21.97%。2024年,太平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02亿元,同比下降12.7%;净利润2.58亿元,同比下降38.75%;扣非净利润1.23亿元,同比下降57.38%。2022年、2023年,太平鸟营收已经呈现逐步下滑趋势,分别下滑9.41%、21.24%。
8月1日,太平鸟公告称,收到宁波泛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泛美)发来的函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中长期价值的认可,宁波泛美于2025年8月1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大宗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12137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6%,增持金额1805.99万元;自宁波泛美权益变动至今,其持有公司股份比例增加至9.21%,权益变动触及1%刻度。
通过股权穿透显示,宁波泛美的实控人正是太平鸟董事长张江平。
事实上,自从2017年上市以来,太平鸟业绩一路高歌猛进,2020年,当美邦服饰、拉夏贝尔业绩下滑之时,太平鸟却实现营收、净利分别增长18%、29%,在2021年,更是迎来了百亿突破,一度达到109.2亿营收峰值,创下历史新高。
历史数据显示,太平鸟曾成功穿越三次行业周期——2003年非典时期转战购物中心,2008年金融危机发展电商渠道,2015年库存危机启动年轻化转型。
#2国货老品牌想要转型
前不久,部分媒体传出太平鸟全资收购华裔设计师品牌 Jason Wu 的亚洲区运营权的新闻消息,一时之间吸引到不少关注,也不乏对品牌再次试水高端化的猜想。
而就在几天后,Jason Wu品牌账号发布声明辟谣,称品牌与太平鸟集团无任何股权或业务收购的接洽或协议,并宣布对于不实信息的传播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这场收购乌龙虽以辟谣告终,但也意外揭开了太平鸟亟待突破的发展困局——在主营业务持续萎缩的当下,这个曾经的本土快时尚标杆,正迫切寻求新的增长点。
而转型高端化,似乎已成为太平鸟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创立于1996年的太平鸟集团,最开始走的是休闲男装路线,后于2001年推出了首个女装品牌PEACEBIRD WOMEN。此后太平鸟又陆续推出多个子品牌,包括PEACEBIRD MEN、Mini Peace以及乐町LED’IN等,并于2013年引进MATERIAL GIRL少女品牌。
大致在2015年前后,太平鸟面启动品牌年轻化战略。除了在品牌设计上引入街头、运动元素之外,太平鸟还开展了一系列明星代言及联名策略。
2020年6月,欧阳娜娜成为品牌代言人;2021年3月,宣布虞书欣成为乐町品牌代言人。
欧阳娜娜×太平鸟PEACEBIRD
虞书欣×乐町LED'IN
几个月后,太平鸟又宣布王一博成为品牌全球代言人,并陆续与白敬亭、刘雯等合作。
太平鸟官宣王一博为全球代言人
白敬亭×太平鸟男装全球代言人
太平鸟官宣刘雯为品牌“星”设计师
去年品牌又官宣了王鹤棣、张婧仪为品牌大使。
王鹤棣×太平鸟全球代言人
张婧怡×太平鸟女装代言人
与年轻化转型同步进行的是太平鸟的高端化尝试。太平鸟近十年来频繁与各大品牌设计师推出合作系列,并投资独立设计师品牌。
太平鸟×LV Pre-collection男装
首席设计师Juan Salazar
品牌最新联名设计师为美籍越南裔设计师Peter Do,他曾是Phoebe Philo时期的Céline设计团队成员。
总体而言,太平鸟的转型策略初期成效显著,品牌于2021年成功突破百亿营收。
但在高光时刻到来后,太平鸟迅速面临的是持续3年的业绩下滑。
更值得注意的是太平鸟的高库存与低周转率。2024年末,品牌存货净值17.4亿元,同比增加2.3亿元,增幅15%;存货周转天数拉长至192天,远高于优衣库的83天和森马的140天。
如此背景之下,太平鸟进行大规模门店收缩以求减缓运营压力。从2021年末的5214 家门店,到2024年末仅剩3373家,三年净关1841家,相当于每天关掉1.7家店。
关店虽节省了租金与人工,却未能换来同店效率的明显提升;相反,太平鸟直营门店 2024 年收入同比下滑近两成,固定费用刚性支出令利润端雪上加霜。
此外,太平鸟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槽点——奥莱店老熟人。上一部分说到,太平鸟存在库存大量积压的问题,而这些卖不出去的衣服最终归宿无疑是以“腰斩”价格流通到奥莱店…
这种恶性循环会让消费者失去了购买当季新品的欲望。
“没必要买”“买了太亏”“被奥莱背刺”这种低价策略虽然在短期内清除了库存,但长期来看却削弱了品牌的价值感。
事实上,不止太平鸟一家,许多昔日的精品国产女装,都在这场消费认知的改写中步履维艰。
主打都市时尚丽人的拉夏贝尔,最终走向破产清算;
代表高端少女浪漫幻想的淑女屋,线下门店全部关停;
而曾经大小S代言、以“公主风”风靡一时的阿依莲,也早已在主流商圈销声匿迹。
在消费逻辑不断重塑的当下,它们集体撞上了时代的拐点。
相比之下,仍在尝试转型、押注年轻化的太平鸟,已经算是大浪淘沙后的幸存者。
当人们的消费方式极速转身,那些曾依赖品牌构建起的身份认同也正迅速迭代。
当所有国货老品牌都在喊着“年轻化”“高端化”时,太平鸟的困境并非个例。破局不易,或许太平鸟只是需要飞得慢一些,毕竟我们期待的肯定不是一个老品牌衰落的结局。
综合:东南财金、凤凰网、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