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四川达州完成今年第四例器官捐献 55岁捐献者挽救三位终末期患者

2025-08-18 22:02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8月16日,手术室内灯光静谧而肃穆,在四川省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无影灯下,一场跨越生死的生命交接如期举行。

55岁的赵生(化名)因突发脑出血不幸离世,悲痛的家人在详细咨询后,共同签署了器官捐献同意书。随着他的肝脏和双肾被精密获取、低温封存,三辆救护车载着这份生命的馈赠向成都飞驰。在华西医院的三间手术室内,三位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将在数小时内迎来新生——这是2025年达州市完成的第四例成功器官捐献。

达州2025年首例器官捐献案例现场。(图据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今年2月25日,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创造了历史:首例本土完成的器官获取手术成功救治三位病患。这一突破终结了达州多年依赖“异地获取”的被动局面,过去长达数小时的转运过程,常导致器官功能不可逆损伤。如今本地医疗团队已能自主完成从多学科评估、器官功能支持到精准获取与冷链运输的全流程操作。

在今年的首例器官捐献中,重症团队曾连续90多小时守护在捐献者床旁,进行5次紧急抢救、3次支气管镜治疗,只为守住维持器官功能的最后防线。在技术与责任双重保障下,半年来,达州的4次捐献已让11名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病患获得新生。

封面新闻记者从达州市红十字会获悉,今年初,在宣汉县,一对退休教师夫妻携手走进县红十字会,在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上郑重签名。“能让身体的一部分成为他人重获新生的礼物,是我们认为最光荣的生命延续。”陈姓夫妇的决定,收获了不少人的敬佩。

8月16日,工作人员向捐献者鞠躬致敬。(图据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今年4月,一场覆盖百余基层医生的专业培训在达州爱尔眼科医院展开,除提升基础医疗能力外,“遗体器官捐献政策法规”被纳入必修内容。这些深入社区的推广,正悄然改变着达州人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方式。

如今,达州已建立起覆盖志愿登记、协调响应、器官维护与快速转运的完整体系,一条充满温度的生命通道正在秦巴山区延伸。这座城市对生命的礼赞,已然超越生死的界限。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