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8 20:23
2025年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的活跃度显著提升。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今年以来险资举牌动作已达30次,创近年新高,仅次于2015年的62次。同时,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加速推进,三批试点总规模达2220亿元,前两批机构设立的7家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公司已悉数落地。
在险资等各路资金持续加大入市力度的推动下,A股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8月18日,A股盘中公司市值总和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上证指数盘中涨幅超1%,一度突破2021年2月18日3731.69点的高点,创下近10年新高,北证50也创历史新高。
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25资产管理年会”上,多位嘉宾指出当前市场已具备典型“慢牛长牛”特征。
东方证券副总裁陈刚在参加2025资产管理年会时指出,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的核心力量,其入市步伐显著加快。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导向如能有效落实,将引导更多养老、保险等稳健型资金进入市场,为资本市场注入持久、稳定的发展动力。
年内险资举牌已达30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今年以来,险资举牌已达30次,超2024年的20次,也超过2020年的26次,仅次于2015年的62次。
具体来看,今年险资30次举牌动作包括6次A股市场举牌,25次H股市场举牌,涉及23家上市公司,10大wind二级行业。
梳理举牌标的行业分布可以看出险资投资逻辑。被举牌的23家上市公司中,行业分布涵盖银行、公用事业、非银金融、传媒、医药生物等多个领域。
其中,银行成为最受青睐的板块,7家银行共计被举牌14次。其中平安人寿多次举牌邮储银行(1658.HK)、招商银行(3968.HK)、农业银行(1288.HK),瑞众人寿举牌中信银行(0998.HK),弘康人寿则三度举牌郑州银行(6196.HK)。
银河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一纬表示,2025年以来,险资多次举牌银行股。主要是因为银行股低波动、高股息、低估值的特点持续受到险资青睐。对于险资而言,银行股股息率优于长债收益率,估值波动可计入OCI(其他综合收益)以应对业绩波动,并且相对来说,当前H股银行股息率更高。
金融板块除银行股被举牌外,中国平安还增持中国人寿H股、中国太保H股触发举牌线。据悉,本次险资举牌同业是自2019年7月中国人寿举牌中国太保H股后首次出现。
从被举牌公司特征可以看出,险资主要偏好低估值、高股息高分红、业绩确定性强的标的。
据了解,保险公司持续加大优质权益类资产的投资规模,叠加新准则下入账方式的应用,可以降低权益工具投资的收益波动,优化资产负债管理。
民生证券指出,年初至今政策定调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叠加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有望持续提振市场情绪。政策鼓励保险作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权益配置有望持续扩大,举牌上市公司股票有助于险企兼顾长期收益与当期利润。
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加速落地
除通过直接投资股票加大权益投资外,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也在加速落地,获批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纷纷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近日,中国太平旗下子公司太平资产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其投资设立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关于发起设立人保启元惠众(北京)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请也获得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
至此,前两批获批试点的保险机构均已获批成立私募基金公司,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公司总数增至7家。
此外,中邮保险及中邮资管作为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也已启动私募基金子公司筹建工作。该子公司首期计划募集100亿元人民币,由中邮保险全额认购,并正面向社会进行人员招聘。
据了解,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始于2023年,由保险公司出资设立私募证券基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股票,并长期持有。今年年初,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逐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参与机构范围与资金规模。
目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已有三批,试点金额合计2220亿元。获批参与试点的机构包括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人保寿险、太平人寿、平安人寿、中邮保险及相关保险资管公司,以及多家中小险企。
“对比险资直接投资股票,通过设立基金投资能够降低权益配置的业绩波动影响。”华创证券金融业研究主管、首席分析师徐康表示,在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模式下,险资发起设立的基金以长期股权投资的形式计入资产负债表,通过持股比例乘以基金公司当期损益的方式进入险企利润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权益资产公允价值波动对报表的直接影响。
险资成慢牛推手之一
就在险资通过多渠道入市的同时,A股市场也迎来历史性时刻。
8月18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盘中A股公司市值总和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其中,上证指数盘中涨幅超1%,一度突破2021年2月18日3731.69点的高点,创下近10年新高,北证50也创历史新高。截至8月18日收盘,全市场超4000只个股上涨。
多家券商研究指出,当前市场已具备典型“慢牛长牛”特征。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表示,经济的改善为资本市场走强提供了强大的基础,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逐步走出慢牛长牛的走势,向上的趋势进一步确立,资金流入市场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在杨德龙看来, A股和港股近期虽然经历了大幅上涨,但估值水平仍相对较低,因此当前仍是较好的布局时机,投资者可以通过布局优质股票或优质基金,抓住这一轮牛市的机会,实现财富增长。市场的走强将有效提升居民家庭财富,带动消费回升,形成良性循环,经济有望出现更好的复苏。
“对于A股市场,我感受到了中国的战略定力和政策扶持的决心和力度。”汇华理财总经理王茜在“2025资产管理年会”上指出,从4月往后这慢慢成了今年A股市场的一个叙事主线,“4月初的时候,我们机构判断超短期的修复,短期震荡,中长期是看多的。6月末开始我们觉得进入了中长期看多的震荡上行的过程中,有比较多的结构性机会。”
险资在本轮慢牛行情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中泰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葛玉翔同样表示,本轮指数上攻中,以险资为代表机构资金参与话语权逐步提升,主动公募基金出现筑底回升迹象。
险资加码权益资产配置
险资入市,未来可期。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2025年二季度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情况。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39%。险资配置股票资产力度继续加大,截至二季度末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的股票余额为3.07万亿元,上半年净增加6406亿元,同比增幅更达47.57%,股票配置余额较一季度末环比增长8.92%。
数据背后是近年来监管层不断引导、推动险资入市。尤其是今年以来,监管出台一系列政策为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创造了更为宽松和有利的环境。
今年1月,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4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
7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将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方式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0%权重)+3年周期指标(50%权重)+5年周期指标(20%权重)相结合,以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
东方证券副总裁陈刚在2025资产管理年会上表示,长期资金加速入市将重塑市场生态,与资本市场系统性改革形成共振。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的核心力量,其入市步伐显著加快。
更值得期待的是,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导向如能有效落实,将引导更多养老、保险等稳健型资金进入市场,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优质资产的价值重估与合理定价,为资本市场注入持久、稳定的发展动力。
浦银安盛基金总经理张弛也在2025资产管理年会上结合长期资金入市问题对权益市场发表看法。他认为长期资金作为高效的逆周期稳定器,有效降低了市场波动率,提振了投资者信心,同时还有效地改善了市场生态结构,减少投机交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