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8 19:50
转自:新华财经
群山叠嶂,碧海环绕,勾勒出浙江山区海岛县的壮美轮廓,却也在无形中成为发展的屏障。如何突破地理空间的制约,破解资源要素流动的难题,打通高质量发展的“任督二脉”?这考验着智慧,更呼唤着担当。
为破解区域、城乡、收入“三大差距”的时代课题,浙江正全力推动山区海岛县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作为金融“国家队”,工行浙江省分行积极响应,将金融活水精准引向山区海岛县,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该行山区海岛县支行各项贷款余额突破1600亿元,实现四年翻一番;年均增幅26.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速7.6个百分点,贷存比达到124%。
战略先行,描绘金融服务“新蓝图”
在浙江奋力书写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的大地上,丽水,这个全省唯一全域革命老区的热土,正经历着从“发展洼地”向“共富高地”的深刻蜕变。
工行浙江省分行与丽水市政府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全力支持推进丽水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紧密围绕丽水大花园建设、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连续两年实现“百亿”贷款增量,这组数据是工行向发展洼地注入金融活水的生动实践。
8月14日,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梅霜带队赴丽水调研,与丽水市政府举行金融服务山区海岛县工作座谈会,就贯彻落实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工作现场会精神进行深入对接。
“丽水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为金融服务地方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梅霜表示,丽水是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工行浙江省分行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坚持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到“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高标准、更优质效的金融供给,服务主战场,争当主力军,为丽水书写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答卷,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为确保金融支持的系统性与精准性,工行浙江省分行专门制定推出《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服务丽水山区海岛县工作举措实施方案》15条举措,聚核“强城”,加快主城县城扩能升级;聚力“兴村”,推动共同富裕多维实践;聚能“融合”,拓展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泉,确保政策能精准直达县域发展的最前线。
点绿成金,激活县域经济“新动能”
一份战略蓝图,正因金融的精准滴灌,在丽水大地转化为生动的现实图景。在庆元,漫山遍野的竹林曾是“沉睡的资产”。为响应“以竹代塑”的倡议,工行庆元支行独家授信1.6亿元项目贷款,撬动了当地竹产业的“二次振兴”。这笔资金整合联动竹材加工、竹纤维提取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带动了村集体与农户增收致富,更让一片片绿色竹海,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山”。
不止于竹,工行丽水分行还为杨梅、茶叶等丽水12条特色全产业链量身定制“特色产业贷”等金融方案,已累计为超百户经营主体提供授信超1.3亿元,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在最具活力的产业根系上。因地制宜完善“一县一行一策”,围绕全市普惠金改试验区建设,结合农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配套研究制定了助农增收金融服务方案,推广落地“工银农事通”一揽子金融服务,兴农贷余额近9亿元、增幅30%。
从落地全省系统内首笔GEP生态价值转换项目——遂昌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暨城乡融合建设项目,到支持全省首个国家储备林项目在庆元生根,再到创新推出“浙丽碳效贷”,该行正以一系列的金融首创,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其绿色贷款余额居当地四行第一,近三年增幅翻了三番,“绿化”程度全省第二。
融合驱动,迈向城乡一体“新格局”
为破解山区海岛县发展的深层难题,工行浙江省分行正以金融为纽带,编织一张连接城乡、联动山海的资源融合网络,推动区域迈向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城市能级与乡村活力在这里同频共振。工行浙江省分行通过综合授信,为义龙庆高速、青文高速等交通动脉的建设注入动力,支持“小县大城2.0版”的城镇化更新,并为“三江口”协同发展区等产业平台提供助力。
此外,该行将积极支持瓯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仙都黄帝文化景区等文旅项目提档升级,让“秀山丽水活力城”的品牌更具吸引力。
通过“工银兴农通”App等数字化平台,工行浙江省分行把产业协同与要素流动打造成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打通产地直达市场的通道,让山区农产品走出大山、融入更广阔的消费网络。
更深层次的变革,体现在资本、人才与机制的全面融合。工行浙江省分行积极引入浙江知名基金公司,探索“未来股权收益变现”等投贷联动新模式。创新的“人才贷”“创业贷”为返乡青年点燃梦想。
从6000亿元涉农贷款的磅礴力量,到山区海岛县贷款四年翻番的惊人增速;从“一县一行一策”的精准滴灌,到《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金融服务丽水市山区海岛县工作实施方案》构建的立体支撑体系——工行浙江省分行以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政策举措和真金白银的投入,为丽水等山区海岛县奔向共同富裕的“山海之约”,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汪汇、庄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