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周观点 · 钴锂金属 | 靴子落地 ,供给收缩推动价格上行】国泰海通有色于嘉懿

2025-08-18 14:43

报告导读

江西供应扰动落地,锂价强势走高;钴原料紧张加剧价格推升,但冶炼品价格受制于下游需求不佳仍处于震荡。我们认为锂价短期受益于旺季来临仍将延续高位,并将根据后续国内供应扰动消息进一步推动价格中枢上行;钴整体偏强格局预计维持。

国泰海通有色团队  于嘉懿/宁紫微/刘小华/兰洋/梁琳

报告摘要

周期研判:维持锂钴行业增持评级。锂板块:江西矿山停产落地,碳酸锂价格震荡上行。1)无锡盘2511合约周度涨12.40%至8.52万元/吨;广期所2511合约周度涨12.92%至8.69万元/吨;2)锂精矿:上海有色网锂精矿价格为940美元/吨,环比上升163美元/吨。受矿山停产落地影响,碳酸锂期货盘面涨幅较大,矿贸易商相应上调报价。增持:雅化集团藏格矿业赣锋锂业科达制造西藏矿业。谨慎增持:天齐锂业盛新锂能相关标的:天华新能西藏珠峰川能动力融捷股份江特电机钴板块:钴中间品供应愈发紧缺,仅剩原料货源相对集中,报价持续上涨。钴业公司多向电新下游制造延伸,增强钴-镍-前驱体-三元的一体化成本优势与竞争壁垒。增持:华友钴业洛阳钼业相关标的:寒锐钴业格林美

江西大矿停产落地,锂价强势上行。周内碳酸锂价格强势上行,江西矿山减产措施落地,继续推升多头情绪;据我的钢铁网,周中大型矿商锂精矿CIF拍卖价格达1005美元/吨,雅保电池级碳酸锂拍卖成交价格达8.5万元/吨,对矿盐现货价格均形成较强支撑。据SMM,中国碳酸锂周度产量环比上升2.17%、周度库存量环比下降0.11%。供应方面,江西地区云母提锂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四川地区本月开工率表现高涨;需求方面,本月铁锂及正极材料排产环比提升,车端:据乘联分会,8月1-10日新能车零售同比、环比均增长6%,渗透率57.9%;供需整体呈现双强态势。我们认为,市场或主要将围绕后续江西等地区的供应扰动进展进行博弈,但随着旺季逐渐来临,锂价在7.5-8万元或有较强的底部支撑,短期或保持高位震荡走势。根据SMM数据,上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8.06-8.48万元/吨,均价较前周涨15.02%。电池级氢氧化锂(粗颗粒)价格为7.11-7.70万元/吨,均价较前周涨12.20%。

交投较为冷清,钴冶炼厂出货承压。钴中间品方面,市场供应紧缺加剧,仅剩原料货源相对集中,矿商捂货惜售策略不改,推动报价持续上涨;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头部冶炼企业,厂商询盘积极,但受制于价格,成交依旧有限。电钴方面,下游合金、磁材领域需求平平,刚需采买补库为主,市场交投冷清;多数业者依旧看涨,低价出货意愿低,部分厂商以及贸易商暂停报盘或维持周初价格报盘。钴盐方面,受制于下游采购谨慎及成本传导压力,市场成交表现持续清淡,同时流通老货资源相对紧俏,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再生冶炼厂订单情况较好,部分厂商短期订单已满。根据SMM数据,上周电解钴价格为25.85-26.85万元/吨,均价较前周下降0.57%。

磷酸铁锂周均价上涨,三元材料周均价上涨。根据SMM数据,上周磷酸铁锂价格3.50-3.63万元/吨,均价较前周上涨8.54%。三元材料622价格为11.38-12.00万元/吨,均价较前周上涨2.02%。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增速不及预期。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海通证券已经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靴子落地,供给收缩推动价格上行》,具体内容详见完整版报告。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ysjsyj )为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有色金属与新材料研究团队依法设立并运营的微信公众订阅号。本团队负责人于嘉懿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登记为证券分析师,登记编号为S0880522080001。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海通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海通证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泰海通有色与新材料于嘉懿团队

于嘉懿/021-38038404/有色首席分析师

宁紫微/021-38038438/有色资深分析师

刘小华/021-38038434/有色高级分析师

兰洋/021-38031027/有色分析师

梁琳/021-23185845/有色分析师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