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3万元起家,年入600亿,她成了中国首位女首富

2025-08-18 16:48

原标题:3万元起家,年入600亿,她成了中国首位女首富

28岁那年,她放弃深圳优渥的合资企业工作,带着仅有的3万元只身闯荡香港,从收废纸起步。

33岁赚到第 一桶金后,她远赴美国开拓市场,49岁时以270亿身家成为中国首位女首富。

如今她创立的玖龙纸业年营收近600亿元,总产能2770万吨,成为中国造纸行业当之无愧的霸主。

这就是张茵——从"收废纸女王"到"造纸女王"的传奇人生。

28岁的冒险抉择

1985年的春天,28岁的张茵站在香港码头,眼前是堆积如山的废纸。

这位来自广东韶关的姑娘刚刚做了一个让家人朋友都难以理解的决定:放弃深圳合资企业优厚的财务工作,带着两个合伙人凑的3万元,只身来到香港创业。

曾经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茵陪同一位内地老造纸厂的厂长前往香港考察废纸贸易。

当老厂长指着堆积如山的废纸,断言“这就是未来的森林,再生之路是必然”时,张茵蛰伏的创业火苗,瞬间被点燃。

"如果失败了,我大不了回深圳打工,怎么也饿不死。但要是我浪费了这次机会,以后我会怨自己一辈子!"多年后,张茵这样回忆当初的选择。

在香港,张茵租下一间仅37平方米的办公室,成立了营港深纸品收购公司,做起了废纸回收贸易。

没有任何经验的她很快就被"上了一课":收回来的废纸大半都是发霉、潮湿的,达标的不到一半。

倔强的张茵亲自上阵,几乎是一页一页地翻检废纸,严把质量关。不到一个月,她就瘦了十几斤,却也练就了一双分辨废纸质量的"火眼金睛"。

更大的挑战来自香港黑社会"三合会"。

当时香港废纸回收生意被他们垄断,卖给收购厂的纸浆水分比例高达30%(合理应为10%-15%)。其他回收商敢怒不敢言,但张茵却坚持按标准执行。

三合会多次上门恐吓,砸碎玻璃、浇湿废纸甚至威胁烧厂,但张茵却始终不退让。

她是怎么“硬刚”的呢?并非依靠什么后台或武力,而是用最原始也最笨拙的方式——‌亲力亲为的诚信‌。

张茵咬着牙,带着最初的几个员工,亲自跑到一个个码头收货点。在闷热、混杂着各种气味的废纸堆旁,她一捆捆地翻检、查验,坚决拒收注水严重的废纸。

码头上的搬运工人和中小回收商,看惯了这个行业的欺诈,反而被张茵的诚信和坚持所打动。他们开始绕过帮派的控制,悄悄把质量好的废纸优先卖给她。

"黑道也是挑软柿子捏",最终警察介入,事情不了了之。这一仗让张茵在行业内名声大噪,加上她为人仗义、做事公道,生意越做越大。

短短四年,她就成为了香港最 大的废纸出口商。

进军美国

随着业务发展,张茵发现香港市场已无法满足内地对造纸原料的需求。

更关键的是,她意识到国内纸质差的问题源于原料——当时国内造纸主要用草和木浆,造不出高级纸张。

1990年,张茵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去美国回收废纸!当时的美国森林资源丰富,废纸回收系统科学高效,旧瓦楞纸箱回收利用率高达75%,被誉为"废物中的沙特阿拉伯"。

张茵与丈夫刘名中在洛杉矶成立了中南公司。创业初期异常艰难,为了省钱,夫妻俩租的公寓白天当办公室,晚上就是住处。

没有人脉,他们就一家家跑废纸回收站和打包厂,推销他们的采购意向。一般张茵带着翻译,刘名中独自拜访,经常忙得一边开车一边吃汉堡。

转机出现在他们发现中国对美贸易的巨大顺差。

那时从中国满载商品去美国的船只返航时,往往是半仓或空仓,运价有很好的折扣。张茵立刻利用这些"顺风船"往国内运送废纸,既固定了航线又降低了成本。

十年间,中南公司在美国建立了7家打包厂和运输企业。2001年,公司跃居美国废纸出口行业之首,年出口量达500万吨,张茵因此被美国媒体称为"废纸大王"。

到2002年,中南已成为欧美最 大造纸原料供应商,中国再生造纸原料的1/4以上由其输入。

回师内地

虽然靠废纸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但张茵的野心不止于此。

她常说:"我不喜欢别人叫我'收废品的',我们做的是科技环保企业。"张茵的梦想是把美国废纸运回中国,生产高档纸制品后,再卖回美国。

1996年,张茵在东莞投资1.1亿美元成立玖龙纸业,完成从贸易到制造的转型。1998年,玖龙第 一条年产20万吨高档牛卡纸的生产线投产,这是当时国内普通造纸厂产能的4倍。

随后,玖龙以惊人的速度扩张。

2000-2002年在东莞新增两条年产40万吨的生产线;2002年在江苏太仓建成年产95万吨的基地;到2005年底,玖龙年产能达330万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17%,成为中 国 第 一、亚洲第二、世界第八的造纸巨头。

2006年3月3日,玖龙纸业在香港上市,IPO募得34亿港元,李兆基、郭鹤年、郑裕彤等大佬纷纷认购。

根据《2006胡润百富榜》,张茵以270亿元身家成为中国首位女首富,胡润称她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白手起家女性"。

然而,巅 峰之下,悬崖隐现。2008年,张茵遭遇了创业以来最 大的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废纸价格从每吨几百美元暴跌至七八十美元,玖龙库存积压、现金流紧张,负债一度高达123亿港元。而股价也在两周内暴跌40%,张茵身家蒸发了134亿。

更糟的是,"玖龙即将破产"的传言四起。银行上门查账,工程队催款,媒体质疑不断。"那段日子真的很难,有时候连走路都觉得困难,风吹头发都害怕。"张茵后来回忆。

危急关头,张茵展现出了惊人的决断力。

她立即叫停扩产工程,全力止损;将采购周期从32天缩短至7天;原材料库存控制在36天以内,产品库存15天以内;将内外销比例从1:1调整为8:2,主攻国内市场;原材料从进口废纸转向国产,部分基地的国产废纸使用比例达50%。

这些措施立竿见影。2009年上半年玖龙利润仅3.23亿,但下半年却猛增至13.38亿,让行业咋舌。到2009年底,公司清偿全部外汇贷款,重新回到了增长轨道。

“所有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当年经历这个危机我非常感恩。”风暴过后,张茵反思道,“如果是一帆风顺地走,没经过大风大浪,不知道将来会面临什么,我觉得不要怕困难,做人就是要迎接困难……人生必须这么去走的。”

绿色造纸

今天的玖龙纸业已发展成庞然大物。

其2024年营收近600亿元,总产能2770万吨(其中纸2537万吨、浆980万吨),每天能生产7万吨纸,堪称"高产王 者"。

更难得的是,张茵将传统认为高污染的造纸业做成了绿色循环经济的典范。

根据行业数据,中国造纸工业77%的原料来自固废,20%的能源也来自废料。玖龙的废纸回收再造纸链条,就像工业上的“自然生态圈”。

玖龙的产品大多数是环保牛卡纸、高强瓦楞纸、涂布灰底白板纸等包装纸,它们已经成为替代塑料包装的最 佳方案。

产业链布局上,玖龙在原材料端实现了浆纸一体化;在回收端建立了完善的废纸回收网络;在能耗端自建了绿色能源系统。

此外,他们还收购了美国、越南、马来西亚的再生浆厂,构建全球环保闭环——国外废纸漂洋过海进入中国,变成优质纸品后,再出口到国外。

"纸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吹的。"张茵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她务实的企业哲学。从3万元起步到600亿营收,从香港收废纸到全球造纸巨头,张茵用40年时间书写了一段中国制造业的传奇。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