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汽车产业60天账期调查:部分中小供应商空欢喜,谁的承诺飘在风中

2025-08-18 13:35

十余家供应商调查,揭秘车企“60天账期”背后的猫腻。

今年6月10日至11日,国内17家主流车企联合签署《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明确承诺“对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近期,17家主流车企的“60天账期”承诺迎来首个60天履约节点。

17家车企履约情况究竟如何?履约过程中是否存在“猫腻”?对此,近日,第一财经记者对来自全国的十余家供应商进行了调研,这些供应商规模有大型企业,也有中小型企业,而且分别来自不同细分零部件赛道,基本可以代表整个汽车供应商的回款情况。

第一财经调研发现,此场从上而下推动的汽车产业链账期改革已初见成效,有供应商已经准时收到了车企60天账期的回款,另有不少供应商从车企方面得到了对于账期的积极回应,但是从车企60天账期的具体落地来看,大部分中小供应商仍表示未真正落到实处,这场“账期革命”仍道阻且长。

有供应商称已收到60天回款

“有车企确实认真履行了‘60天账期’承诺。”有理想汽车供应商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其公司最新的回款账期是验收开票后60天。

8月11日,工信部发布对一汽、广汽、赛力斯的专项调研结果,三家企业在账期改革中表现突出。其中中国一汽成立跨部门工作组,将60天账期纳入长效机制,并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专项支持——2025年6月起,中小企业供应商将获100%现金支付,取代原有的“现金+银行承兑汇票”模式。目前已完成2000余家中小企业资质审核,建立动态管理名单。广汽集团则是将60天账期作为“铁律”,构建从订单下发到货款支付的全流程管控体系。其现金结算比例高达95%,仅5%采用贴息银行承兑。赛力斯依托创新的“厂中厂”模式,将供应商产线嵌入自有超级工厂,缩短物流与结算周期。同时建立应急机制,为资金短缺供应商提前支付货款,灵活支持产业链协同。

余晓在一家Tier 1(一级)供应商供职,在17家主机厂先后发出“60天账期”调整后,余晓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有部分车企主动提出了调整账期的对接工作,结算周期已有好转趋势。比如其公司供货的多家汽车厂商中,小鹏汽车、吉利汽车和赛力斯向他们主动表态,会缩短账期。

在结算的具体形式上,余晓表示,原来现金结算的如今还是现金结算,原来汇票结算的还是汇票结算,“我们没有遇到网上说的那些周期变短,但是现金变成更长时间汇票这种问题。”

余晓所在公司的结算情况是,吉利汽车账期缩短至60天后,现金和汇票的形式都有,小鹏汽车是从90天现金结算,变成60天现金结算。但据他了解,小鹏汽车有些供应商是从90天或者更长时间的汇票结算,变成60天汇票结算。

不过,记者了解到,余晓所在的供应商属于掌握核心技术的大供应商,在谈判上有一定的优势。余晓说,之所以自己所在的企业能够感受到情况的好转,可能与公司的产品竞争力有关。“我们的情况算是目前行业里比较好的,接近于最优解,所以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小供应商的账期情况。”

中小供应商反馈60天回款

第一财经从调研中发现,此次账期改革并未完成。与大型供应商的结算情况相比,更多的中小供应商表示车企60天回款目前难以落实。

多家供应商向记者反馈,大部分车企对“60天账期”承诺仍在推进过程中,还未落到实处,而且同一家车企对不同供应商的账期处理方式不一。比如有理想供应商告诉记者,他们今年和理想汽车进行了多次沟通,但理想汽车方面称新签合同才履行“60天账期”承诺。

余晓也称,在落实方面,小鹏汽车、吉利汽车和赛力斯三家车企虽然均有表态,但是表现有所不同,吉利汽车的调整是实打实落到实处,而在新势力方面,首先发声的小鹏汽车目前只是出了个协议。

今年7月中旬,小鹏汽车向多家供应商发出邮件称,基于对长期合作的长远考虑,启动签署相关补充协议的工作——付款账期缩短至60天以内。对此,有供应商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小鹏汽车上述工作还处于签字盖章阶段,整个流程还在推进中,60天账期暂未落地。而另有小鹏汽车供应商透露,他们甚至连小鹏汽车向供应商发布的正式邮件都没有收到。

一位智能底盘领域的供应商直接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还没有感受到账期缩短的承诺传导到他们公司层面。

刘平所在公司的车企客户中,有四家位于此次做出“60天账期”承诺的17家主流车企名单中,包括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小鹏汽车、江汽集团。“但我这些客户没有一家真正兑现了承诺。”刘平向记者表示,要对超长账期进行彻底的改革,面临的难度非常高,毕竟这直接牵涉车企的现金流,短期内账期快速缩短对车企的资金链考验很大。

在应付账款规模上,记者统计的12家头部车企2024年的累计规模超过了1.1万亿元,其中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控股位列前三,应付账款规模分别为2440亿元、2411亿元、1824亿元。而这12家公司2024年的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达170天,与17家主流车企承诺的60天账期仍有较大差距。

结算周期仍暗藏“猫腻”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天津一家供应商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仔细看了采购合同差异,发现以前是入库当月开票挂账70天付,现在改成上线开票,挂账转成下个月60天付,账期其实反而变相延长了。

供应商整个供货付款流程较长,包括交付、验收、开票、支付四个主要的环节,其中车企可以操作拖延的空间很大。此前,对于车企承诺的60天账期到底能否落实到位的问题,市场已有很多质疑的声音,比如:60天的回款账期是否从交货日起计算,还是从验收、开票开始?货款是以现金结算还是以承兑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

一位来自浙江的供应商向第一财经表示,目前从表面上看账期确实是有改善,也就是说结算周期变短了,但结算方式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原来现金的部分账款变成汇票了。他对此有点无奈,但“至少60天能拿到汇票了”。

另一位智驾领域的供应商陈文告诉第一财经,“60天账期”的承诺看起来很美好,但落实到具体层面往往会遇到来自车企“等一等”“再看一看”的回复,而这一看、一等,就成了看交情、看人品、看实力的比赛。

陈文表示,他们合作的某央企,签合同的结算周期永远是月结30天,从合同字面看,甚至遥遥领先于同行,但实际操作上,却从来没有准点付过款。如果公司去向对方催款,还会被对方“教育”说大公司跑不了。如果按照合同办事,对方确实是违约了,但作为乙方又不能上纲上线,只能硬吃哑巴亏。因为如果供应商“不接受商务条款,连和车企合作的机会都没有”。

即便车企已经履行“60天账期”承诺,也有供应商担忧背后可能暗藏一些代价。有分析师曾对第一财经表示,对车企而言,延长供应商账期类似无形中获得了一笔“免息贷款”。车企借供应链金融平台延长账期,一方面可以规避银行借贷利息,一方面将财务成本转移给产业链上的供应商或者经销商。

余晓强调,随着账期的缩短,主机厂可能会在价格上进一步压缩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在下一轮年降谈判的时候,主机厂肯定会提(价格),大家都不傻”,

线上反馈供应商顾虑多

为了解决重点车企可能在“60天账期”承诺上不履行或者有“猫腻”的问题,7月9日,工信部还在“全国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开通“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建议)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业关于重点车企践行货款支付周期承诺和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不力等的问题(建议)反映,协调相关方面推动解决。

工信部方面称,此次开通在线反映窗口,旨在推动重点车企改进管理流程、优化支付方式,将《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落在实处,切实履行账期承诺,惠及广大中小企业。工信部设立线上问题反映窗口初衷很好,但是在具体实施上也遇到了不少堵点。

多家中小供应商告诉记者,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供应商在车企面前谈判地位较低,在线投诉客户(车企)会有很多顾虑,一方面供应商害怕被客户知道后,客户在验收打分环节“穿小鞋”,尾款可能直接损失几十万;另一方面,供应商害怕投诉车企后,此后双方就无法再合作,“所以车企还是有恃无恐”。

除上述问题外,多家中小供应商也向记者反馈,他们很多服务的车企并不在17家重点车企名单内,拖欠供应商货款的情况也很普遍,但是这些问题暂时无法通过上述线上渠道进行反映。“此次在线反映窗口的‘问题反映’是选择固定车企名称,不在范围内的车企,连投诉通道都没有。”一位广东供应商表示。

“60天账期”改革的彻底落地,需要持之以恒地推进,并非一蹴而就。在工信部的牵头下,一直以来困扰汽车产业链的超长账期问题改革已经打响第一枪,且在业内已取得积极反馈,成为了“反内卷”号令下的排头兵。

下一步,工信部还将指导行业机构研究制定汽车行业结算支付规范,推行合同范本,进一步规范汽车企业供应商货款支付流程,推动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应受访者要求,余晓、刘平、陈文均为化名)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