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印度大亨被中国技术吸引,正低调推进合作”

2025-08-18 14:59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特朗普的关税攻势进一步拉近亚洲两个长期竞争对手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多的印度企业正寻求与中国企业合作,预计这一低调的合作(势头)将进一步升温。”

彭博社当地时间8月17日报道指出,随着中印关系改善,中国的科技实力吸引着印度商界巨头,从阿达尼集团,到信实工业集团,再到JSW集团,印度最大的几家企业集团一直在与中国企业进行低调交易,这些中企在电动汽车和锂离子电池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拥有最成熟、最具成本效益的技术。

据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透露,由于中方反对向潜在的制造业竞争对手分享技术,而印方拒绝接受来自中企的大规模投资,印度企业高管们迄今为止一直努力保持这些合作的低调性。然而,随着中印双边关系出现解冻迹象,各大企业都希望私营部门的合作能够蓬勃发展。

近几个月以来,印度商业大亨高塔姆·阿达尼(Gautam Adani)至少访问了中国一次,拜访了包括全球最大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等公司。彭博社本月早些时候报道称,阿达尼还亲自牵头与中国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就电池制造合作进行谈判。不过,对于正探索与比亚迪的任何合作,阿达尼集团则否认。

据报道,同为亿万富翁的萨詹·金达尔(Sajjan Jindal)旗下的JSW集团,已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为其在研的新能源汽车采购技术和零部件。

一名知情人士透露,与在美欧高调收购截然不同的是,由亚洲首富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掌控的信实工业集团,则正悄悄考虑入股中国本土电池科技公司,以进军燃料电池和电池制造领域。对此,该公司尚未回应置评请求。

从左至右:印度富豪阿达尼、安巴尼、金达尔 资料图

从左至右:印度富豪阿达尼、安巴尼、金达尔 资料图

“人们意识到这一重要性,而中国拥有优势”

“传统的和新兴的印度企业集团进军电池储能和清洁出行等新兴领域,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或技术,导致它们高度依赖中国。”印度全球贸易研究计划(Global Trade Research Initiative)创始人、前印度政府贸易谈判代表阿贾伊·斯里瓦斯塔瓦(Ajay Srivastava)表示。

虽然过去印度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曾与中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但直到最近,印度大型企业集团才开始积极寻求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知情人士表示,为了规避政府限制,印度企业也越来越多地与中国企业在新加坡或越南等地的海外子公司签署供应商协议,这些合同通常包含通过第三国进行的技术转让条款,以避免受到审查。

过去的一些历史经验表明,印度企业一直难以扩大锂离子电池等新技术的生产规模,而中国已经掌握这些技术。分析人士坚持认为,与中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汽车制造商确保稳定零部件供应的途径。

“近年来,印度汽车公司的供应链多次中断,”法国巴黎银行的印度汽车行业分析师库马尔·拉凯什(Kumar Rakesh)表示:“随着这些公司扩大其电动汽车产品组合,他们更倾向于确保关键电动汽车零部件的采购,因为这可能成为一项关键的竞争优势。”

彭博社称,更广泛地说,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建设可再生能源产能的重要性,而中国在这一领域拥有优势。“中国有能力引领这一转型。”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指出,中方一直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与全球南方国家进行联络,“印度也不能被排除在外”。

美媒关注:中印关系回暖,且“仍有推进空间”

彭博社认为,随着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引发贸易不确定性加剧,印度和中国的利益趋于一致,两国间的秘密协议可能很快将转向公开交易。

报道提及,中印这两个亚洲邻国曾在2020年因边境问题而发生冲突,此后关系紧张,目前两国一直在努力稳定双边关系。近期,印度已恢复对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中国已对印度放宽尿素出口限制。此外,因新冠疫情等原因沉寂5年的中印直飞航班,有望迎来重启曙光,印媒爆料称,中国和印度最快将于9月恢复直飞航班,印度政府已要求本国航空公司做好随时恢复中国航线的准备。

当前,中印两国关系的初步解冻仍有进一步推进的空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已宣布,8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中印边界问题中方特别代表王毅将应邀访问印度并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4次会晤。

此外,当地时间8月6日,就在特朗普宣布将对印度征收的关税加码至50%之际,多家印度媒体纷纷援引知情人士披露,莫迪计划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天津,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如果成行,这将是他自2018年以来首次访华。

《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莫迪此次参加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也为印中两国举行领导人会晤创造了可能性,潜在会晤中可能讨论的议题涉及进一步推进关系正常化,包括缓和边境地区紧张局势、恢复直航、重新开放边境贸易点以及加强人员交流。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欢迎莫迪总理来华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天津峰会必将成为团结、友好、成果丰硕的盛会,上合组织必将进入更加团结、更重协作、更富活力、更有作为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印度总理莫迪 资料图

印度总理莫迪 资料图

印度曾限制中国投资,未来市场准入如何?

“如果政治上发出‘春天即将到来’的信号,企业就会迅速效仿,”王辉耀表示:“(中印)两国面临着重要的合作机会,尤其是通过技术转让和投资,以开发更经济实惠的问题解决方案。”

必须注意的是,自2020年6月起,印度蓄意挑衅导致中印边境发生冲突,随后又变本加厉在多个方面对中国下手:抵制中国货、推迟各港口中国商品清关、封禁数百款中国应用程序、限制中国投资项目等待。印度政府还曾颁布一系列政策,意图遏制中国在当地的经济影响力。期间,印度政府修改外商投资规定称,来自与印度陆地边境线接壤国家的实体投资,需要获得政府批准。

中印边境冲突后,中企在印度面临准入壁垒,比亚迪等公司1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遭印度政府阻挠,长城汽车因未能获得监管部门批准而退出印度市场。因此,彭博社认为,在当前这波合作浪潮中,中企很可能以技术合作为优势筹码,争取更大的印度市场准入机会。

“对中企来说,目标是利用这种影响力进入印度市场,而不是分享技术或知识产权,”斯里瓦斯塔瓦称,印度拥有14亿强大的消费群体,是汽车和智能手机最后的高增长市场。

不过,这种诉求如何与印度长期以来对国内企业(尤其是在汽车等领域)奉行的保护政策相协调,仍有待观察。印度贸易部长今年4月还公开称,不会扩大比亚迪汽车的市场准入。

8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回应彭博社“如何看待美印关系面临挑战,中印关系显现积极势头”有关问询时表示,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大国、全球南方重要成员,做相互成就的伙伴,实现“龙象共舞”,是双方正确选择。中方愿同印方共同努力,落实好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一以贯之增进政治互信,相向而行扩大交流合作,从大局出发妥善处理分歧,在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平台加强协作配合,推动中印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