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萝卜快跑进佛山:先扩张市场还是先摆脱信任危机?

2025-08-16 18:36

南方财经记者李冬冬 岳钧 实习生陈丽虹 陈乐怡

萝卜快跑一个月内接连两次发生事故,将整个无人驾驶行业再次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重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载人坠沟事件带来的舆论冲击还未褪去,近日又传出“武汉高架桥上法拉利自燃,后方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直冲到跟前才识别换道”的视频。

尽管“萝卜快跑”官方客服在坠沟事件后声称:“安全是我们萝卜快跑无人驾驶乘用车第一准则。目前商业化试点总营运里程已超过1亿公里,从未发生责任事故。”但事实是,去年7月,其车辆在武汉街头就发生了与行人相撞的事故;2023年7月,在变道时与后方车辆发生剐蹭。

今年7月底,萝卜快跑在佛山启动试运营,一批本地自媒体博主与南方财经记者亲身体验时,也遭遇行驶途中突然停车、呼叫无应答、导航不精准等状况。

真实场景中频现“技术失灵”,暴露出萝卜快跑的技术成熟度与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要求之间,仍存在差距;也暴露出无人驾驶行业面临的共性矛盾——当商业化扩张速度远超技术安全冗余度时,Robotaxi是否有必要“狂奔”入场?

频现“技术失灵”

7月16日,佛山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智能网联汽车远程示范应用区域、时段的公告(第一批)》,公告萝卜快跑(佛山)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网联汽车远程示范应用区域、时段:至2025年12月15日止,萝卜快跑(佛山)远程示范应用区域涵盖禅城区、南海区和顺德区。远程示范应用时段为全天候。

佛山由此成为萝卜快跑在广东省内运营的第三座城市。消息一出,不少市民怀着好奇与期待前去尝鲜。但体验过后,市民们的反馈褒贬不一,新鲜感之外,更多的仍是担心安全的问题。

“我只敢中午坐,因为(早晚会出事)。”8月13日,当记者问及“萝卜快跑”后的体验感受时,一位佛山自媒体博主用一句网络热梗作为回应。在他发布的体验视频底下,类似留言并不少。

“当时开着开着突然就停在了路中间,吓得我赶紧打客服电话。”该博主心有余悸地告诉记者,后来行程专员反馈说是因为网络问题,但这个理由不能说服他。

无独有偶,南方财经记者在体验时也遇到了“小状况”。当日,南方财经记者选择了佛山市中心城区禅城作为试乘地点,以中国陶瓷城(北门)为出发点,目的地为新联楼,两地相距6.4公里。在定位出发点和目的地后,系统迅速匹配到了附近的车辆,等待时间约为13分钟。

从打车操作来看,流程与常规打车软件大致相同。乘车体验也不错,萝卜快跑在佛山投入的是无人驾驶车辆,隐私性较高;车内环境宽敞并配备了语音播报等多功能,乘坐感受较为舒适;遇到路口或其他车辆时,能够自动减速以保持安全距离,安全意识不能说不强。

然而,体验过程中问题却也不少:第一次出现在刚上车时,触控屏显示的行程时间和距离与APP上的信息不一致。原本6.4公里的路程被错误地显示为15.7公里,记者只能临时更改下车点;第二次故障出现在回程。当记者准备再次使用萝卜快跑回程时,APP显示记者为第1位呼叫车的用户,但等待了10分钟之久,仍未有车辆应答,甚至有萝卜快跑的车辆从面前经过,也未对订单做出响应。

除了亲测之外,南方财经记者在街采的过程中也发现,大家普遍对无人驾驶存在担忧,尤其是得知“萝卜快跑”此前多次发生事故的新闻后,都表达了对于安全问题的担忧。

除了安全问题,市民反应比较集中的还有:固定上下车点较少,只能尝鲜,不能满足日常通勤需要;部分功能设置不合理,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车辆行驶缓慢。记者当天体验行程约为5公里,行驶时间大约15分钟,比这个路段正常行驶慢了不少。

综合各方信息来看,佛山市民对“萝卜快跑”的接受度并不太高。“只敢中午坐”的调侃背后,是公众对无人驾驶系统“极端场景应对能力”的深层担忧。

与用户体验的谨慎反馈形成对比的是,“萝卜快跑”对佛山似乎寄予厚望。

今年2月,萝卜快跑(佛山)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由萝卜快跑关联企业萝卜运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注册资本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这个数据在萝卜快跑同类型关联公司中属于中上水平。经营范围覆盖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还包括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

作为万亿GDP城市的佛山,确实也是自动驾驶商业化的“理想试验田”:人口密度适中、产业场景丰富、政策支持明确。但Robotaxi的商业化不仅需要技术达标,更需要完成从“技术可行”到“体验可靠”的跨越,这一过程无法通过简单的“规模扩张”速成。

扩张冲动与隐忧

从去年开始,萝卜快跑的商业化步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截至2025年5月,其已在全国14个城市布局(含示范应用),全球累计服务超1100万次,今年一季度单季服务量同比激增75%,达140万次。在全球化层面,其先后登陆迪拜、阿布扎比,并与Uber达成合作,计划将数千辆无人驾驶车接入全球网络,率先在亚洲和中东市场部署第六代无人驾驶汽车。

这种扩张背后,是资本对Robotaxi市场的乐观预期:摩根士丹利预测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美元;高盛报告更是指出,中国Robotaxi市场预计将从2025年的约5400万美元快速增长至2030年的120亿美元,到2035年更将达到470亿美元的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96%。到2030年,中国道路上行驶的Robotaxi数量将是美国的14倍以上。

全球自动驾驶市场加速扩容的背景下,深耕L4级别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落地的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迎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机遇期。

但三家企业的商业化推进路径存在显著差异。萝卜快跑依靠百度生态和政府合作,以规模化Robotaxi运营为核心,在国内布点处于领先地位;小马智行走高端技术路线,搭建起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自动驾驶卡车、乘用车智能驾驶三大核心业务,但目前重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文远知行则灵活拓展多元场景,已将自动驾驶技术延伸至Robotaxi、Robobus(自动驾驶小巴)、Robosweeper(L4级环卫车)等多品类,覆盖10个国家30个城市。

简言之,萝卜快跑拼规模,小马智行拼技术,文远知行拼场景落地。从市场占有率来看,萝卜快跑最先跑出来。尤其是进入2025年,萝卜快跑商业化运营进入爆发期,也被百度寄予“第二增长曲线”的厚望。

在今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随着硬件和人力成本的持续下降,以及运营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效率提升,百度已经看到了清晰的盈利路径,萝卜快跑有望成为百度长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东吴证券(香港)亦在7月18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百度萝卜快跑在全球Robotaxi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其UE(单位经济模型)有望在2028年实现盈利转正。

但快速扩张的另一面,是安全投入与扩张速度的失衡风险。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说完成自动驾驶技术积累,在技术层面实现全无人驾驶是Robotaxi的上半场,那么从现在开始,如何更快、更好地在将Robotaxi出行服务融入到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便是Robotaxi的下半场。

当Robotaxi行业进入“技术验证”向“商业落地”的转型关键期,萝卜快跑的信任危机为全行业敲响警钟:商业化不是一场“里程竞赛”,而是技术成熟度、用户接受度、安全冗余度的综合考验。

(视频剪辑:陈乐怡、赵晓晨)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