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300非银指数估值降至历史低位

2025-08-16 09:00

(来源:ETF炼金师)

  本周市场发生了两件重要事件,影响了非银金融行业的整体表现。首先,在8月14日,港交所公布信息显示,中国平安(股票代码:601318)增持了中国太保(股票代码:601601)H股约174万股,交易价格为每股32.07港元,增持总金额达5583万港元。此次增持后,中国平安持有中国太保的H股股份比例达到了5.04%,这标志着自六年前以来,保险公司首次对另一家保险公司进行举牌,直接推动保险板块的集体上涨。

  其次,在8月15日,香港证监会向所有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发布通函,明确了对稳健托管客户虚拟资产的要求。这一举措为行业采纳更先进的托管技术提供了基础支持,促使券商板块,尤其是金融科技概念股,普遍上涨。

  在估值方面,300非银指数的市盈率(PE)现为13.04倍,低于历史上87%的时段;市净率(PB)为1.59倍,低于历史上67%的水平。综合来看,这两项指标的总体估值低于历史上73%的情况。这种低估反映出市场情绪的悲观和周期性下行的双重影响,随着市场风险偏好的逐步修复,板块的估值修复潜力显而易见。

  在保险行业方面,负债端的回暖带来了积极变化。寿险渠道的改革初见成效,利率的下降使得储蓄型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新业务价值增速有望实现正增长并持续改善。而在资产端,随着宏观经济的企稳,长端利率的下降空间将有限,甚至可能出现温和回升,这将缓解险资配置的压力。此外,权益市场的回暖将直接提升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例如,在上半年,保险公司对银行股的积极投资表现出色,带动了显著的涨幅。

  券商行业也在市场回暖中释放了业绩的弹性。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达到了785亿元,同比激增54.1%,显示出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度的显著提升。这一变化为券商行业带来了三大收入来源:首先,市场的回暖推动了权益类资产的增值,券商的权益仓位普遍提升,带动了自营投资收益的爆发;其次,日均成交额达到1.39万亿,同比增长达60%,直接促进了佣金收入的增长;最后,港股IPO市场的募资额为1071亿港元,同比增长701%,而A股的再融资规模同比增长60.4%,均有助于投行业务收入的提升。至7月底,共有29家上市券商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全部实现了业绩增长或扭亏为盈,呈现出行业“全员报喜”的良好局面。

  在政策环境方面,监管层对资本市场的支持态度进一步明确。一方面,放宽了保险企业的权益投资限制,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另一方面,鼓励券商进行并购重组与创新业务试点,例如国泰海通通过并购海通证券来提升其综合实力。此外,公募基金的配置新规向沪深300靠拢,将推动约6.24%的券商配置缺口和3.3%的保险配置缺口逐步填补,为整个板块带来持续资金的增量。

  综上所述,300非银指数当前呈现出“低估值、高弹性、强政策”的三重驱动特征,券商的业绩增长、保险的价值重估以及政策的催化都指向板块中长期的超额收益机会。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投资者可关注相关的ETF产品,以抓住未来可能来的投资机会。

  同时,本文整理了127个指数的最新估值情况,供投资者参考。每周末,我将会发布最新的数据分析,欢迎关注、点赞、转发,以支持该信息的传播。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