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SSE发布】上海航运交易所《2025(年中)水运形势报告》——液货危险品水运形势报告

2025-08-16 07:30

(来源:海运经纪)

液货危险品水运形势报告

市场概况

  2025 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在恢复进程中面对诸多不确定,总体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增强,促进了国内水路运输市场特别是沿海散装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稳定发展。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报告认为,石化行业从供需结构来看,当前中国市场的突出矛盾是供大于需。供给端面临的现状是多年来中国多种基础化学品产量稳居世界首位,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新建炼化一体化装置集中建设,产业集中度、产能产量快速增加,供给能力大大增强。当面对国际市场低迷、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时,“内卷”式竞争持续加剧,部分石化产品价格自 2024 年以来持续下行,众多石化企业面临经营压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5月中国累计生产乙烯1529.4万吨,同比增长14.8%;生产硫酸4546.6万吨,同比增长7.0%;生产烧碱1869.7万吨,同比增长4.4%;生产纯碱1660.2万吨,同比增长5.0%。

  上半年,受上游石化产业供需结构影响,散装液体化学品市场供需关系总体稳定,需求疲软的迹象或已出现。航运大数据服务机构“油化52Hz”报告显示,内贸沿海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总体景气度正处于止跌企稳,稳步回暖的阶段。

市场特征

市场需求略有下降

  考虑到国内经济尚处于复苏期以及石化产业供需结构影响,大宗液体化学品下海货量增速有所降低,南京盛航海运年报认为危化品水路运输市场需求整体偏弱,行业运价水平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综合市场各方信息,沿海散装液体化学品船市场进一步逼近供需关系拐点。

  上半年,沿海散装液体化学品船市场主要装卸港口格局保持稳定,包括宁波、舟山、大连、江阴、泉州、东莞、连云港、烟台、福州和惠州。

运力供给基本稳定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沿海省际化学品船(含油品、化学品两用船,下同)登记运力共计291艘、160.1万DWT,较2023年年底减少1艘、但吨位增加10.8万DWT,吨位增幅7.3%。2024年新增运力37艘、20.0万DWT,共有38艘、9.2万DWT船舶提前退出国内沿海省际运输市场。

  沿海省际运输化学品船平均船龄9.3年,较2023年年底减少1.1年。其中,老旧船舶(船龄12年以上)有141艘,占总艘数48.5%。没有达到特检船龄的船舶(船龄26年以上)。老旧船舶数量较2023年年底减少7艘,同比下降4.7%,特检船舶数量较2023年年底减少1艘。

  根据“油化52Hz”散装液体化学品船 AIS数据跟踪显示,2025年5月份沿海内贸航线的液体化学品船舶活跃运力为224艘,内贸运力兼营外贸航线或已常态化。

  从活跃船舶吨位分布来,3000~5000DWT级船舶仍然是市场最主力船型,20000DWT级以上船舶运力占比最少,前者主要承载苯乙烯单体、冰醋酸、甲醇、苯酚、丙烯氰等货物操作要求高,洗舱频繁的货品,后者主要承载对二甲苯(PX)等对货物操作要求相对不高、单批次货物下水量较大的货品。

运营效率基本平稳

  近年来沿海散装液体化学品运输船运营效率基本稳定,根据“油化52Hz”不完全统计, 前5月内贸化学品运输船挂靠次数与往年相比略有下降。

运价整体略有下降

  上半年,沿海散装液体化学品水运市场整体稳定,受宏观经济环境和产能结构调整影响,主要航线运价较去年同期一定下挫。

下半年展望

  在港航数字化和绿色航运发展趋势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散货液体化学品船市场正在积极拥抱“数字航运、绿色船舶”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下半年散装液体化学船市场数字智能化应用和绿色航运的新突破有望迎来爆发期。

  数字船舶方面,部分主流船东正尝试通过自主研发的“船舶运营效率分析数据集”探索数据资产入表;进行DeepSeek API的接入和部署,构建AI 驱动的船队管理生态,致力于打造数字化智能运营模式,探索覆盖智能航运管理;依托物联网感知层、智能决策中枢和应用数据全融合的三重技术架构,实现船舶全生命周期数智化管理。

  绿色航运方面, 6月,由宁兴船舶承建的“鼎衡32”轮圆满完成试航任务,该船采用电推系统,实现直流配电系统中柴油发电机组可以根据不同负载功率的变化调整转速,确保船舶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状态,有效降低能耗与排放。预计2025年下半年鼎衡船队将进一步增加绿色船队的投入比例。

  预计下半年沿海散装液体化学品水运市场将有望止跌回稳。主流船东可能将继续加强内外贸兼营模式的探索,一旦沿海内贸市场复苏不及预期,大多数兼营船运力将继续在东北亚和南亚市场运营。

液化天然气

市场概况

  在全球地缘摩擦和冲突持续发酵的背景下,上半年液化天然气(LNG)水运市场进入震荡期。德路里报告认为美国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 LNG市场面临贸易格局的重大调整。如果关税战长期延续,其连锁反应将逐步显现,进而对LNG海运市场造成长期冲击。吨海里需求的下降或进一步加剧当前LNG运费的持续低迷态势,使得运力过剩的状况更加严重。

全球LNG海运市场面临重构

  地缘冲突正共同推动全球天然气贸易从“跨洋长链”向“区域短链”转变。德路里报告认为中国正从欧洲的竞争对手转变为其重要的供应方。持有美国LNG长期合同的中国贸易商已开始将贸易份额转售给欧洲客户,当前欧洲正成为接收中国转售天然气的核心市场。据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以来中国已与美国签署约18份中长期天然气购销协议。因此,中国对美长期供应的战略性调整将对LNG航运市场构成冲击。

贸易冲突对中国LNG进口影响较少

  随着2025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中方随即采取反制措施,两大经济体的贸易谈判对当前LNG贸易格局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近年来,中国LNG进口已趋于多元化,2024年LNG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卡塔尔,合计占比57%,来自马来西亚资源占比10%,自俄罗斯的资源占比由4%提升至接近11%,四大主要LNG进口来源国合计进口量占比78.6%。美国LNG仅占中国进口总量的5.4%。关税战或将进一步减少中国进口美国LNG,但对中国LNG进口海运格局影响较小。

  另一方面,LNG库存水平高等因素抑制了LNG需求,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LNG进口量同比降幅较大,降幅超过20%,减少近500万吨。“油化52Hz”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海运进口LNG总量1418万吨,同比下降27.1%。30个LNG沿海接收站LNG外贸船舶中国港口挂靠次数为215次。

运力供给节奏加快

  LNG船运力供给已趋于平缓,根据克拉克森研究报告,截至2025年5月,4万立方米以上的LNG船已经达到749艘,与4万立方米以下的LNG船、FSRU、FLNG一起共合计1.25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约8.84%。2025年尚有74艘订单待交付,后市运力增量较大,或对市场供需平衡造成压力。

即期和期租价格持续低迷

  近几年来,受能源需求下滑和俄乌冲突影响,LNG海运市场运费呈现下降趋势;全球天然气贸易正从“跨洋长链”向“区域短链”转变,中国通过卡塔尔、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管道天然气替代长航程海运LNG进口,受此影响LNG船即期和期租运价持续承压。

下半年展望

海运市场需求放缓

  中美贸易冲突引发的格局变化,预示着吨海里需求将持续下降。这将进一步加剧当前LNG海运费的持续下跌态势,并可能在未来加剧运力供应过剩的局面。德路里报告认为不断升级的关税紧张局势可能加剧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抑制项目开发,并威胁未来的运力部署。这将使LNG航运业的未来发展面临重大不确定性。

中东冲突降温有利于市场稳定

  克拉克森数据统计,伊朗的天然气产量占全球供应量的6%,日产量约260 亿立方英尺,但几乎全部用于国内消费,对LNG海运市场影响较小;中东地区局势的不稳定性凸显,将对卡塔尔的LNG海运出口产生巨大影响。随着2025年6月份伊朗与以色列宣布停火,此轮中东地区冲突有望降温,预计短期内LNG海运市场受到中东地缘形势影响较小。

中美贸易冲突增加市场不确定性

  尽管中美贸易冲突短期内对LNG海运费的影响相对有限,但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关税战中表现出的变化无常和极限施压将对市场预期产生较大干扰。德路里报告认为可能升级的关税紧张局势将加剧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抑制天然气开采项目的投入,船东则会对运力部署更加谨慎。这将使LNG航运业在2025年下半年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执笔 :上海航运交易所信息部 俞斌)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