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5 19:31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没啥可说了,问题重重的大鹏工业都放行了!高管简历现重大瑕疵!出安全事故当年还能复审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实控人94.13%的表决权!
来源:鹰眼财报
大鹏工业IPO:突击分红后募资补流,应收与存货双高、境外收入闪电归零、保代被罚,转让专利的公司注销
一家企业如同靠外部输血维持体征的病人,今日却拿到了资本市场的通行证。
近三成净利润来自政府补助,2024年占比高达28.86%;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下滑近20%,公司坦言主因是“政府补助金额较少”。
经营活动现金流常年低于净利润,2022年甚至为负数,应收账款却激增56.53%——哈尔滨岛田大鹏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今日成功通过北交所上市审议会议。
在资本市场大门口,这家三闯IPO的企业带着25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一场致命安全生产事故,以及高管履历疑云,即将叩开上市之门。
01 政府补助依赖症:近三成利润靠“输血”
翻开大鹏工业的财务报表,一组数据触目惊心:2022至2024年间,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达752.75万元、1574.65万元和1428.97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为16.41%、28.16%和28.86%。
三年累计3756.37万元的政府补助,占同期净利润总额的28.57%。这种对政府补助的深度依赖在2021年尤为突出——当年收到的2030.75万元政府补贴中,仅上市挂牌补助、拟上市后备企业奖励和上市申报补贴三项就高达1500万元,占当年净利润50%以上。
进入2025年,公司造血功能进一步衰退。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8.34%的同时,净利润却同比减少19.83%。公司直言不讳地将原因归结为“本期取得政府补助金额较少”。这种对补贴的高度依赖,令人质疑其真实盈利能力。
02 现金流困境:营收增长下的财务“失血”
大鹏工业的现金流状况呈现出一幅矛盾图景:营收表面增长,内部却持续“失血”。
报告期内(2022-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剧烈波动,分别为-1139.77万元、4374.56万元和778.81万元。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与净利润比值仅为0.18,每股净现金流量为-0.08元。
这种现金流困境背后是运营效率的全面下滑:
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22年的2.97次降至2024年的2.12次,持续低于行业均值
存货周转率连续三年低于同行,2024年低至0.88次
2024年应收账款较期初激增56.53%,远超营收1.91%的增速,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高达30.82%
公司坦言面临“营运资金相对紧张的风险”:下游客户回款周期长,而采购核心零部件却需预付定金。这种资金链紧绷的状态下,公司却连续三年现金分红合计3429.30万元,主要流向实控人及其控制企业。
03 公司治理缺陷:致命事故与高管履历造假,出安全事故也能复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质疑:大鹏工业2024年6月出了安全事故,10月咋通过复审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的?2018年初评时就靠一项受让获得的专利?
2024年6月27日,正值大鹏工业回复北交所第二轮问询的关键时刻,公司车间突发机械伤害事故,一名工人死亡。
事故调查结论显示,这是一起“因工人违章冒险作业造成的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应急管理局对公司处以50万元罚款。这一发生在IPO审核敏感期的悲剧,暴露了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重大漏洞。
更令人震惊的是公司高管履历造假问题:
副总经理王飞山:简历称1988年8月起任职于哈尔滨环保制氢设备工业公司,但该公司成立于1992年5月——履历比雇主“早生”3年多
财务负责人周芝彬:声称1997年1月起在哈尔滨特隆塑料包装有限公司任会计,但匹配企业成立于1999年3月——履历比公司“早产”2年多
独立董事郭洪鑫:学历从2020年招股书的“研究生”悄然降级为本次的“本科”
这些高管履历的“时间穿越”现象,令人质疑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以上信息来源:
https://www.sohu.com/a/923548119_121339311?scm=10001.325_13-325_13.0.0.5_32&spm=smpc.channel_248.block3_308_NDdFbm_1_fd.1.1755055918079UVYvIeo_324
04 业务隐忧:大客户流失与技术空心化
大鹏工业的业务结构暗藏多重隐患。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高达75.46%,凸显严重的大客户依赖风险。与第一大客户比亚迪的合作更出现戏剧性变化:
2022至2024年间,公司自比亚迪的收入从12356.70万元跌至7329.35万元,锐减约5000万元;占比从49.95%暴跌至27.69%。这一断崖式下跌源于2019年签订的《设备采购框架协议》到期,比亚迪改变采购政策。
国际业务同样惨淡。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岛田化成株式会社向三菱汽车等大型汽车集团提供服务。但随着双方合作终止,2023年起境外收入直接“清零”。公司对此的解释显得无奈:“目前资金实力、生产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对有限,拓展境外业务的优先级不高”。
更根本的是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之比仅为3.95%,显著低于同行业5.62%的平均水平,甚至不及自身5.27%的销售费用占比。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投入结构,与公司宣称的“技术创新驱动”战略形成尖锐矛盾。
05 上市前景:25条预警红灯下的资本博弈
大鹏工业的上市之路布满荆棘。企业预警通监测显示,公司已触发25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创下近期拟上市公司风险警示新高。2025年一季度业绩更是突然“变脸”:利润总额亏损78.54万元,同比下滑118.90%。
保荐机构同样问题缠身。2025年7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告显示,东方证券保荐代表人李方舟、吕晓斌因在大鹏工业IPO项目中履职违规,被北交所采取自律监管措施。保荐人吕晓斌的职业轨迹更形成一条“东北证券—申万宏源—东方证券”的迁徙链。
公司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实际控制人李鹏堂通过直接、间接持股及一致行动关系,合计控制公司94.13%的表决权。招股书坦言存在“实控人不当控制风险”——若实际控制人利用控制地位对公司重大事项实施不当影响,将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
北交所上市委今日审议意见中,特别要求公司说明“补充流动资金2500万元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讽刺的是,这家公司2020-2023年间向实控人输送了3429.30万元现金分红。
一边大笔分红,一边伸手募资;一边业绩下滑,一边成功过会。大鹏工业的上市之路犹如其财务数据般波动不定。当资本市场向这样一家依赖政府“输血”、现金流“贫血”、公司治理“败血”的企业敞开大门,投资者不禁要问:这究竟是“割韭菜”的盛宴,还是风险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