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绿叶子变金叶子!看云南中行如何用金融妙笔书写“两山”答卷

2025-08-15 19:22

转自:新华财经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从生态治理的攻坚克难到绿色产业的创新发展,“两山”理念的智慧正在各地实践中熠熠生辉。作为扎根云岭大地的金融主力军,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以下简称“云南中行”)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营血脉,以金融为笔,以绿色为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深镌刻进服务地方经济的脉络中,以创新金融实践诠释“两山理论”的深刻内涵,谱写了一曲金融助力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壮美篇章。

点绿成金 绿色创新激活生态价值

如何将云南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云南中行以创新金融实践给出了精彩答案。

在“中国咖啡之都”普洱,全国首个“咖光互补”项目——思茅区那丙田光伏电站熠熠生辉。中国银行普洱市分行作为牵头行,提供7.6亿元金融支持,创新支持“一地两用、阳光共享”模式:光伏板架设于咖啡园上方,实现上部发电、下部种植。该项目年发电量约2.74亿千瓦时,每年节约标煤8.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2.87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4.36万公顷。更可贵的是,项目拉动上千人就业,当地农户在种植咖啡之余参与新能源建设,收入渠道拓宽,真正实现了“绿叶子”变“金叶子”、“阳光”变“财富”的生态价值转化。

这一模式不仅让农户实现“地里种咖啡、空中发绿电”的双重收益,更开创了“新能源+农业”跨界融合的典范,将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推向新高度,为云南打造“绿色能源牌”注入强劲动能。

守护民生 引金融活水润泽滇中地区

滇中地区是全国最严重干旱的地区之一,目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700立方米左右,大大低于人均水资源量l700立方米的警戒线,特别是滇池流域仅为166立方米,水资源极度匮乏已成为滇中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瓶颈。“滇中引水”工程作为润泽云南的战略水道,是云南省水网建设的“一号工程”,落成后将能极大改善滇中人民用水情况。

秉承践行“金融活水”润泽“绿水青山”的责任和使命,中国银行昆明市盘龙支行主动出击,联动总行高效审批26亿元并购贷款,创下10个工作日完成并购贷款审批工作的纪录,为央企支持滇中引水建设创造条件,成为首家获批贷款实际支持云南省“央企入滇”工作的金融机构。针对二期工程资金需求,又创新设计融资方案,成为首家完成滇中引水二期授信审批的金融机构。

截止目前,中国银行总计为滇中引水一二期工程核定授信200亿元,累计实现贷款超17.4亿元,未来将持续以金融力量为这项惠泽千秋的绿色工程保驾护航。

勇当尖兵 多维赋能绿色崛起之路

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需要全方位的金融支撑体系,云南中行精准发力,构建起覆盖绿色基建、产业转型、普惠“三农”、科技创新等多维服务格局。

护航产业“向绿而生”。2025年5月,云南中行作为牵头主承销商,助力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全国首单集“绿色、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三大标签于一体的债券,规模1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国家重点大型水电项目,不仅输送清洁电力,更精准赋能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成为金融“点绿成金”、服务多重国家战略融合的典范。同年4月,云南首单革命老区债券成功发行,部分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左右江”革命老区大龙山风电场,通过“风电+乡村振兴”模式,带动就业增收,为红色热土注入绿色新动能。

聚焦高原特色农业。云南中行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与助力县域发展深度融合,创新推出“黄姜贷”、“种业贷”、“云茶贷”、“云咖贷”、“云花贷”以及“坚果贷”等十余个特色方案,破解高原农户和企业融资难题。截止2025年7月末,云南中行金融支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授信余额达25亿元,较年初新增8.3亿元,助力“一县一业”打造特色产业,将地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激发乡村振兴绿色动力

截至2025年6月,云南中行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能源低碳转型领域贷款余额均超300亿元,支持项目150余个,年减排二氧化碳超百万吨。

从一地两用的光伏项目到层峦叠翠的生态茶园,从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到欣欣向荣的绿色产业,云南中行始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坚定践行者和有力推动者。展望未来,云南中行将继续以绿色金融为笔,饱蘸服务实体经济之墨,在云岭大地这幅壮丽画卷上,奋力书写助推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当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崭新篇章,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