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象屿集团30周年巡礼丨锻造粮食安全压舱石 领航农业产业新生态

2025-08-15 11:24

(来源:象屿集团)

松嫩平原稻浪翻滚,锦州港万吨巨轮鸣笛启航,一套贯穿农业全产业链的现代化服务体系正在高效运转。十二年来,象屿农产从黑土地出发,完成从传统粮仓守护者到现代农业产业链组织者的战略跃迁。公司通过构建“仓储基石+物流动脉+数智大脑”的三维体系,不仅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更重塑了农业产业的价值生态。

仓储筑基 粒粒完好

千座粮囤平地起,万顷稻浪入仓来。在富锦象屿农产,942座现代化仓囤巍然矗立,单仓1440个电子检温点构筑起全天候粮情监测网络,智能保粮系统能精准捕捉粮堆0.1℃的温差变化,将储粮损耗控制在1%以内。

▲富锦农产现代化粮食仓储物流基地

▲富锦农产现代化粮食仓储物流基地

目前,象屿农产在黑龙江已建成7个这样的现代化仓储物流中心,总仓容达1300万吨,满仓时可满足14亿国人18天的口粮需求。通过“智能粮情监测+标准化管理体系”,象屿农产年均保管国储粮超400万吨,历次质量检查达标率均为100%。近年来,象屿农产的粮储服务更延伸至全国,先后为广东省、福建省地方储备粮进行异地代储服务,仅广东区域年均粮食流通总量就达300万吨。

▲象屿农产智能储粮基地

▲象屿农产智能储粮基地

物畅其流 粮通天下

北粮南下千帆竞,铁海联运万里通。粮食既要“颗粒归仓、粒粒完好”,还要“调得动、用得上”。每年冬季,当北纬45°进入严寒期,“北粮南运”便迎来最繁忙的时节。在辽宁鲅鱼圈港,从榆树站发运的100节20尺铁路箱正高效装船。东北玉米通过创新的“铁水铁”联运模式,11天内可直达北部湾钦州港。在富锦枢纽,全自动装车系统正以800吨/小时的速度装载散粮专列,48小时直达大连港。在营口港,“散改集”创新模式让玉米通过集装箱海铁联运直抵内陆,避免散装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风险。

经过多年布局,象屿农产已打造出“铁路专线+港口枢纽+水路班轮+公路配送”的多式联运网络,包括19条总长15千米的铁路专用线、120万吨港口中转仓容,年散船发运量超200航次,驳船600航次。2023年,这条无缝衔接的门对门物流网络完成跨省粮食物流量1000万吨,单吨运输综合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10-20元,年节约物流费用超1500万元。

▲象屿农产铁路专用线上列车整装待发

▲象屿农产铁路专用线上列车整装待发

在东北地区,象屿农产以锦州港、营口港为核心,向外辐射,构建“四省两港”物流布局雏形,催生了充满活力的“港口经济圈”。以物流带产业,象屿农产整合辽宁沿海产业带、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黑龙江三江平原粮仓资源,构建“港口枢纽+腹地基地”的产业协同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在国内其他区域,象屿农产还依托长江水系打造“三省一江”格局,发挥象道物流节点优势保障西南市场,进一步扩大粮源供给覆盖面。

▲锦州港码头玉米装船

▲锦州港码头玉米装船

数智搭台 生态重塑

指尖轻点卖粮易,数智赋能产业兴。2021年,象屿农产围绕“立足供应链、服务产业链、创造价值链”的战略思维,在粮食板块先行先试建设农业产业级互联网平台。

该平台贯穿粮食产业链种植、仓储、流通三大环节,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手段,连接用粮方、金融、物流等生态方,推动粮食产业布局优化,提升全产业链贸易、金融与物流效率。平台前段整合了耕、种、管、收全流程服务;中段实现粮仓数字化管理,24小时智能监控、优烘优储;后段通过流通产业联盟打通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确保深加工企业享受“随时有粮、专品专供”的服务,既保障粮食品质又降低企业成本。

▲象屿农业产业级互联网平台

▲象屿农业产业级互联网平台

当前,这个连接32万农户与全国市场的数字平台,正以“数字经济+平台生态”重塑粮食产业链,搭建起从农业产业链前端到终端的桥梁。

全链发力 多方共赢

从黑土地的智慧粮仓到沿海的蛋白工厂,从国内全链协同到全球采销网络,象屿农产正以全产业链之力描绘农业强国新图景,实现“国家增产、农民增收、地方增税、企业增效”的多方共赢。

▲象屿农产员工指导农户查询粮款结算进度

▲象屿农产员工指导农户查询粮款结算进度

秋收时节,绥化象屿农产门前车水马龙。前来售粮的农户通过“兴兴象农”APP轻点几下,即可完成从期货价格查询到玉米入库的全流程,电子仓单生成时,银行预付款已精准到账。作为大连商品交易所指定的玉米期货交割单位,象屿农产以“代储+期货”创新模式,帮助超5万农户通过期货工具实现增收。通过“保底收购+二次点价”机制,农户既可即时变现,又能择机分享市场红利。

▲“兴兴象农”APP

▲“兴兴象农”APP

产业链延伸也打开了广阔的价值空间。随着厦门象屿太平湾植物蛋白加工项目的推进,一个集加工、储运、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枢纽将加速成型,带动大豆产业链升级。在黑龙江,象屿集团布局的30余家企业形成“原粮收购仓储—大宗粮食贸易—玉米深加工”三级产业梯队,利税总额达60亿元,直接拉动就业近万人,实现“建一个园区、兴一方产业、富一片百姓”的乘数效应。

▲厦门象屿太平湾植物蛋白加工项目效果图

▲厦门象屿太平湾植物蛋白加工项目效果图

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象屿农产还加速构建国际粮食采销体系,打造全球化粮食收储布局。从东南亚棕榈园、美洲农场到黑海粮仓,再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键物流节点,象屿持续提升面向主要粮源国的收购和物流能力,让“世界粮仓”与中国餐桌紧密相连,为产业链注入全球资源与活力。

▲象屿首船巴西进口大豆FOB海运业务落地

▲象屿首船巴西进口大豆FOB海运业务落地

仓廪实而天下安,产业兴则根基稳。象屿农产通过深耕农业全产业链打造新时代粮食安全示范样板,推动中国农业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价值优势跃升。这份对国之大者的担当和对产业革新的探索,正指引着象屿农产向顶级粮商的愿景稳步前行。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