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5 17:54
(来源:动脉新医药)
编者按:
全球视野下的跨国药企深度洞察——创新、博弈与中国答卷
在全球医药产业发展的宏大叙事中,跨国药企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既是科学前沿的探索者,也是大多市场规则的塑造者,更是各国医疗生态的重要参与者。从FDA到EMA再到NMPA ,从成熟市场到新兴市场,跨国药企的战略抉择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兴衰,更深刻影响着全球患者的健康福祉。而在这一版图中,中国市场也正从“可选项”到“必选项”再升级为“决胜场”,其独特的政策环境、临床需求和创新潜力,为跨国药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拟打造《跨国药企洞察》栏目,致力于以全球视野观察跨国药企的发展逻辑,既关注MNC巨头的顶层战略——辉瑞如何平衡新冠红利后的增长焦虑,强生怎样通过拆分重塑竞争力;也聚焦区域市场的关键战役——中国医保谈判中的定价艺术,ADC领域中日韩创新药企的竞合博弈;更试图揭示行业本质问题:在细胞与基因治疗、GLP-1等颠覆性技术浪潮下,未来诸多面临“专利断崖”的跨国药企护城河是正在加固还是被瓦解?
与此同时,中国篇章亦无疑是这一洞察的核心维度。无论是将中国纳入全球早期研发体系,还是以“中国优先”策略押注中国市场,亦或是本土Biotech与MNC从License-in到License-out的范式转换,这些案例无不印证:跨国药企的中国战略已从“规模游戏”进阶为“创新游戏”。在这里,您将看到:默沙东如何凭借HPV疫苗与K药续写“中国奇迹”;诺和诺德怎样将减重赛道“爆款”转化为长期市场优势;AZ、罗氏等巨头又如何通过BD合作构建创新生态……
本栏目将记录领军者们的战略抉择,解析重磅管线的研发进展,剖析商业化排兵布局策略,解码本土合作的商业逻辑,观察政策与市场共振下的行业变局。我们既记录成功者的方法论,也分析折戟者的警示录,试图为行业提供真正具有全球坐标系的本土洞察,以全球视野解读中国机遇,以行业高度审视企业决策,呈现跨国药企如何在中国这个广袤市场的平衡速度与耐心、全球化与本土化、科学精神与商业智慧。
变革已至,未来已来。我们期待与您一同见证!(朱萍)
在竞争对手和仿制药商的双重夹击下,近日,诺和诺德在新任CEO走马上任后也展开了强烈的反击,仅8月5日诺和诺德在美国各地的联邦法院就提起了14起新诉讼,扩大了对销售未经批准的司美格鲁肽(其减肥药Wegovy和糖尿病治疗药Ozempic的活性成分)的药房和远程医疗公司的法律攻势。截至8月15日,诺和诺德提起的与司美格鲁肽相关诉讼总数达到40州共计132起。
打击仿制药商的同时,诺和诺德也在通过疯狂押注新一代药物研发,加速临床研发推进,通过产品迭代,并且加强渠道创新重建护城河。如诺和诺德以22亿美元预付款与美国生物科技公司Septerna合作开发口服小分子减重药;还以30亿美元总额连续收购Lexicon Pharmaceuticals和中国联邦制药的减重药物权益;与平安健康达成战略合作,并与与京东、腾讯等科技公司建立类似伙伴关系。
与此同时,8月13日,ClinicalTrials官网显示,诺和诺德登记了一项评估单剂量皮下注射NNC0487-0111对中国超重或肥胖人群安全性、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特性的I期临床研究(登记号:NCT07121153)。就在前几日财报公布后的投资人电话会上,诺和诺德现任CEO齐亚尔·迈克·杜斯特达表示,中国减重药销售是逐步增长的,去年刚获批的司美格鲁肽减重药目前还在放量阶段,尚未进一步下沉到二、三、四线城市。
左手诉讼,右手创新布局,在2026年,加拿大、中国、印度的司美格鲁肽专利将到期前,诺和诺德能否打赢这场反击战?
01.
诺和诺德专利反击在美40州132起诉讼
截至8月,诺和诺德已在美国40个州的联邦法院提起132起相关诉讼,指控非法营销和销售仿制品的公司危及患者安全。法院已针对部分案件作出44项永久禁令,并责令被告返还非法所得,以遏制仿冒Wegovy和Ozempic的销售。
本轮诉讼的焦点之一,是一些打着“个性化”旗号配制复方药物的药店,另一个重点则是远程医疗公司。这些公司利用所谓个性化医疗的卖点引导患者使用未经FDA批准的药物,涉嫌违反州法律。
不过,诺和诺德的老合作伙伴——远程医疗公司Hims&Hers——仍在低价售卖Wegovy的复方版本GLP-1(起售价仅199美元/月),而网站上原版Ozempic的售价高达1799美元/月,价格差距近九倍。尽管Hims网站标注其复方药尚未获FDA批准,但明确列出其活性成分与Wegovy、Ozempic相同。这种差价直接冲击了诺和诺德在美国市场的销售。
早在6月,诺和诺德已指控Hims侵犯知识产权并危害患者安全,终止了双方仅持续一个月的合作关系,并撤销了允许其直接销售Wegovy的协议,但当时并未提起诉讼。
对于本月的14起新案,诺和诺德发言人拒绝就Hims相关事宜发表评论。法律专家指出,双方曾有合作背景,可能使潜在诉讼更为复杂。诺和诺德扩大对小型远程医疗公司的打击,既是法律策略,也可能在向Hims等大型平台施压,迫使其妥协或测试应对方案。
分析人士表示,美国关于复方药的法律条文模糊,存在多种解读空间,而最终的关键解释权在法院手中。因此,诺和诺德针对小型配药公司的案件走向,或将成为未来司法判定的重要参考。
FDA已多次发布警示,提醒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员警惕仿制司美格鲁肽药物的风险,包括有患者误服5至20倍剂量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甚至住院的案例。
此前FDA于7月底重申对复方GLP-1药物的安全担忧,包括“多起”不良事件报告——其中一些需要住院治疗——可能与复方注射司美格鲁肽的剂量错误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复方塞美格鲁肽曾在短缺期间被允许使用,但这一许可于2月被取消,使继续复方生产成为非法。
为应对冲击,诺和诺德除了提起大量诉讼,还通过教育活动和官网宣传,让患者了解假药与复方药的潜在危害,并指导其获取FDA批准的正品治疗方案。
02.
诺和诺德能否靠新药管线迎战挑战?
对刚刚完成高层人事更迭的诺德诺德来说,专利反击战是重要的“功课”,同时也要面临包括政策、市场等方面的压力。
据诺和诺德8月6日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公司实现销售额1549亿丹麦克朗(约合223亿美元),同比增长18%;营业利润达到722亿克朗(约合104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司美格鲁肽上半年销售额为1127.56亿丹麦克朗(约合166.32亿美元),占总营收的73%,显示其仍是公司业绩的核心驱动力。
然而,早在7月29日,诺和诺德就已发布业绩预警,下调了2025年全年业绩预期:销售增长预期从13%-21%下调至8%-14%,运营利润增长预期从16%-24%下调至10%-16%。受此消息影响,公司股价暴跌超20%,市值蒸发约600亿美元。
对此,诺和诺德指出,美国市场上不安全、非法的大规模仿制药持续冲击Wegovy与Ozempic的销售,同时市场扩张放缓、竞争加剧,也导致Wegovy在现金支付渠道的渗透率低于预期。
同日,公司宣布任命Maziar Mike Doustdar为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新任命于8月7日生效。面对四面来袭的专利纠纷、大幅下跌的股价以及市场竞争压力,Doustdar表示,公司在经历高速增长后,将重点关注成本控制和执行力,并在减肥药领域持续强化绩效文化,强调速度、幅度和行动力。
此外,美国药品定价政策也为公司带来宏观环境压力。7月31日,特朗普向诺和诺德、礼来、强生等17家大型药企发函,要求在9月29日前对其提出的条款做出具有约束力的承诺,包括向低收入医疗补助计划患者提供“最惠国价格”,并确保新药定价在美国最为实惠。
为应对多重挑战,诺和诺德采取了一系列短期与长期并行策略。
短期策略包括监管与法律行动、优化商业执行及产品价格调整。3月上线的自营网上药房NovoCare,目前现金支付处方占比已提升至10%,下半年还将加入Ozempic,让无保险患者也能获取药物。Wegovy自费患者可享50%折扣(每月499美元),并通过NovoCare与CVS Health合作提升可及性。
在长期策略方面,诺和诺德则聚焦管线布局和适应症拓展,通过“双轨并进”的研发策略巩固现有明星药物优势,同时加速新一代候选药物的临床推进,以拯救自己在减重药领域的被动局面。
在现有产品线方面,今年6月,诺和诺德在美国糖尿病协会年会上公布了STEP UP 3b期临床试验结果。结果显示,更高剂量的Wegovy®(司美格鲁肽7.2mg)可帮助肥胖症患者平均减重21%,其中三分之一受试者体重降幅达25%或以上,并且安全性与耐受性与已获批剂量(2.4mg)一致。公司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在欧盟提交高剂量Wegovy的标签更新申请,并在其他市场陆续提交注册。
在新一代药物开发方面,诺和诺德推进NNC0487-0111(Amycretin)Ib/IIa期临床试验,针对超重或肥胖患者。Amycretin为新型单分子药物,可每周一次激动GLP-1和AMY受体。在B部分36周剂量递增试验中,60mg剂量组患者平均减重24.3%,安慰剂组仅1.1%;C部分20mg剂量组36周平均减重22%。常见不良事件为轻至中度胃肠道症状,试验结束前均已消退。8月13日,该药物在中国注册I期临床试验,招募36名BMI在24–34.9kg/m²的受试者,评估其安全性、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特性。
在适应症拓展方面,ESSENCE试验显示,司美格鲁肽2.4mg每周一次可改善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患者的治疗应答率。诺和诺德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获得该新适应症监管批准,为Wegovy扩大潜在患者群提供机会。
从专利仲裁到仿制药诉讼,再到内部高层调整,诺和诺德正处在核心专利保护的倒计时阶段。要在专利到期后维持市场地位,公司不仅需要赢得法律战,还必须在产品迭代和市场策略上寻找新的突破口。
更棘手的是,2026年诺和诺德在加拿大、中国、印度的司美格鲁肽专利将到期,届时更多仿制药进入市场。诺和诺德又将如何应对这一冲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