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5 15:2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中新经纬8月15日电 (付健青 董湘依)A股经历了一日调整后,再度发起冲锋。
超4600股上涨
15日,沪指低开高走,再向3700点发起冲击。
截至收盘,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三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A股三大股指集体拉升,上证指数涨0.83%报3696.77点,再度逼近3700点关口;深证成指涨1.60%,创业板指涨2.61%。
盘面上,券商股全天领涨,发电设备、基本金属等板块大幅拉升,银行股集体回落,全市场超4600股上涨。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向“V观财报”分析,从6月份以来的这一轮上行,首先是由自下而上的逻辑驱动的,一方面流动性非常充裕,两融余额达到了历史高位;同时也有非常多的产业亮点,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药、新消费等一系列的投资机会,这些板块活跃带动市场进一步上扬。
此外,芦哲称,近期的宏观经济基本面也在进一步修复和改善。近期的数据让我们看到中国出口的韧性非常强,对欧洲、非洲的增量明显。接下来,中国的出口还会有超预期的表现,甚至四季度的出口增速依然保持正增长,对宏观经济的向上拉动形成了非常强有力的支撑。
总的来说,芦哲指出,之前是自下而上的逻辑在驱动市场上行,而近期的宏观改善又带来了自上而下的机遇。“所以我们要更加坚信,市场的微观基础和宏观基础同时具备,未来的表现值得期待。”
散户加速进场
市场走强带来的赚钱效应,也使散户持续进场。
最新开户数据显示,7月份,A股新开户196.36万户,较今年6月的新开户数增长近两成,同比增长超七成。
今年前7个月,A股合计新开户数达到1456.13万户,较2024年前7月A股合计新开户数1063.79万户增长36.88%。
“A股的开户数大幅增长,说明投资者入场意愿正在不断增强。”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分析,过去五年我国居民储蓄增加60万亿,现在居民储蓄达到160万亿,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跌破1%,居民储蓄在存款体系中获得的收益率较低。资本市场表现较好,将会吸引这些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大转移,促进市场走势向好。
除了直接进场,居民通过金融产品进入市场的资金或也大幅增长。
存款“搬家”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8月13日披露的数据,7月人民币存款增加500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1万亿元,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副总监朱萍萍对上述数据分析称,一方面,传统存款产品对居民的吸引力正逐步减弱;另一方面,市场交易热情被显著激活,推动居民存款加速向证券、基金等领域转移,进而带动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的增长。
浙商证券指出,股市的财富效应或对银行存款入市产生“正向循环激励”,市场回暖有望带动部分存款分流至股市。历史上,非银存款增速与股指表现存在大致的正相关关系、与居民银行存款增速存在大致的负相关关系。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向“V观财报”进一步解释,7月存款结构显著变化,叠加A股放量上涨,指向“机构资金主导”的增量入市。非银包含券商、基金、信托、保险等,其负债端走强往往意味着公募、私募产品申购回暖、两融与自营资金扩张,以及险资权益配置抬升。同时,政策层面稳增长预期、流动性宽松与风险偏好修复,共同触发“资金面—情绪—价格”的正反馈。需要注意的是,住户存款下行未必等同于直接入股,更多经由理财、基金等间接通道体现为非银存款上升。
“所有价格都是货币(流动性)现象,资本市场也不例外,所以每一轮牛市过程中,都会有银行存款迁徙资本市场的逻辑出现。”招商证券分析,2024年之前发生的定期存款中,2025年规模约105万亿,2026年及之后到期规模约66万亿。如此大量级规模的存款到期,外溢到任何资产市场都是巨大的流动性冲击,所以市场抱有较大期待。
国海证券表示,存款“搬家”现象本质是货币持有人结构的调整,通常由利率下行、股市上涨、监管政策等因素驱动。居民超额储蓄将成为未来金融市场增量资金来源。截至2025年6月,根据测算,居民存款实际值减去公允值,约有33.57万亿元居民存款属于超额储蓄。超额储蓄资金的潜在流向主要包括最终消费、实物投资、现金持有及金融产品配置四大方向,其中金融产品中性估计可吸纳资金约1.84万亿元。
险资举牌超2024年全年
在政策利好、增厚投资收益等因素下,保险资金也正加快布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到34.93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超5%,其中投向股票市场的资金约2.82万亿元,净买入规模接近3900亿元。
兴业证券指出,7月以来多项政策正助力险资入市,险资持有股票比例有望持续抬升。
另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8月13日,年内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总次数已达27次,超过2024年全年险资举牌次数。更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上时隔6年再现险企举牌同行巨头。
近日,中国平安增持中国太保H股约174.14万股,每股作价32.0655港元,增持总金额约5583.89万港元。增持完成后,中国平安持有中国太保H股股份占其H股总股本的比例约5.04%,触发举牌。
国信证券认为,平安此次举牌主要为财务投资,实质上反映出将保险股纳入与银行股同逻辑的高股息配置范畴。此外,行业具备短期保费收入放量、利差损风险收窄、投资收益预期改善等多重催化。
申万宏源证券指出,长端利率下行、中长期资金入市及新会计准则落地背景下,2024年以来保险机构再迎举牌热潮,建议充分重视这一事件背后的信号意义。
外资参与度也提升
另一市场上关注的重要资金——外资,也持续活跃。
在7月22日召开的发布会上,国家外汇局表示,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态势。尤其是五六月份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显示全球资本配置境内股市的意愿增强。
国家外汇局判断,未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仍具有较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空间。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股票的市值占比约为3%-4%左右,受多重积极因素支撑,预计外资仍会逐步增配人民币资产。
兴业证券分析,今年资本市场呈现“以内为主”的特征,杠杆资金、保险资金是市场边际重要增量资金,但随着市场回暖,外资在A股的参与度也持续回升。根据EPFR数据,7月投资于A股的海外基金净流入200亿元,其中被动型基金是外资回流的主要贡献,主动型海外基金仍有净流出。值得注意的是,北向资金占全A成交比例从7月初以来开始呈现趋势上行,外资在A股的参与度提升。(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