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5 15:32
(来源:指数挖掘机)
近期,AI医疗领域利好消息不断。政策端,“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相关政策频发,2025年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AI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AI病理诊断、AI影像、AI制药等方向,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增强;国家医保局也在2025年7月发布新规,新增100余项医疗新技术相关价格项目,明确设立“脑机接口置入费”“脑机接口适配费”等,推动前沿技术进入临床并实现收费,此举标志着脑机接口等AI医疗技术的商业化路径更加清晰。
此外,晶泰控股与DoveTree达成总额约470亿港元的管线合作,创下全球AI药物发现领域单笔合作规模的新纪录;百川智能开源医疗增强大模型Baichuan-M2等AI医疗模型的突破,多重利好因素共同推动,AI医疗板块重新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投资风口。
究竟何为AI医疗?
简单来说,AI医疗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领域深度融合的创新业态,其应用贯穿从药物研发到患者健康管理的医疗全流程,凭借强大的算法支撑和数据处理能力,为医疗行业效率提升与精准诊断提供核心驱动力。AI医疗覆盖范围广泛,能显著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推动着医疗服务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升级。
AI医疗分类及应用
从应用场景与赋能维度划分,AI医疗可细分为四大板块:AI药物研发、AI医学影像、AI医疗机器人和AI健康管理四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医疗的智能化转型进程不断加速:
(1)医药研发企业将AI普遍应用于药物研发全流程,借助AI大数据技术有效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2)互联网医疗企业则把AI医疗模型运用于智能问诊、电商销售等服务,显著改善了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居民的就医条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大幅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3)医疗机构也积极将AI应用于病历分析、影像识别、辅助诊断等场景,实现个性化识别,有效提升了诊疗效率。
AI医疗投资价值
当前,我国AI医疗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深化。随着DeepSeek、GPT-5等AI模型不断突破,AI医疗技术逐步从优化管理方面向医疗专科领域延伸,可检测的病灶种类也在持续优化和丰富。在多数医疗场景中,AI医疗大模型凭借知识更新的速度与全面性,能够为医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受益于近期AI制药持续出海BD、AI技术政策频发的红利,市场对医药板块信心持续提振,资金布局意愿升温,脑机接口、AI医疗等前沿科技领域在医疗赛道的商业化变现进程有望加速推进。
AI医疗或将迎来新一波产业革新的机遇
作为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较早布局AI的企业,京东健康凭借AI技术的发展,推出国内医疗行业首个全面开源的垂类大模型“京医千询”,并以医药零售与医疗健康服务为双轮驱动,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持续为AI医疗领域的发展注入动能。汇丰银行分析师预测京东健康2025年第二季度能够实现17%的同比营收增长。而其2025年中报计划于8月14日公布,若业绩达标,将极大提振港股AI医疗板块的整体情绪。
港股通医疗ETF(520510)跟踪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932069.CSI),该指数中AI医疗相关权重占比超20%,覆盖医疗器械、医疗商业与服务、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等多个领域,重仓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AI医疗龙头企业,也纳入药明生物、药明康德等CXO龙头企业,具备覆盖全、创新优、龙头新及指数低位、弹性明显的特点,成为投资者布局AI医疗领域的优质选择。
随着AI技术迭代升级、AI医药持续出海BD以及政策不断提振,AI医疗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医药板块或将迎来新的增长契机,而港股通医疗ETF(520510)则为投资者直接把握AI医疗行业发展红利提供了便捷途径,成为布局医疗板块黄金配置窗口的高效工具。
相关ETF:
●$恒生医药ETF(159892):指数持仓覆盖超80%的创新药标的,CXO权重也超10%;
●$港股通医疗ETF(520510):更聚焦CXO(权重超30%),AI医疗及药明系的权重均超20%。
注:概念权重据公开资料整理,概念之间成分股或有重合,数据截至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