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5 15:18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作者:舒思勤、洪希柠、夏昌盛、方丽
摘要
■ 核心观点:
行业概况
租赁行业马太效应加强近几年来,融资租赁行业加强监管,行业出清部分公司。根据中国租赁联盟统计的数据,商业性融资租赁公司数量由 2020 年的12,085 家下降至 1H24 的 8,600 家,行业马太效应有望加强。
公司业务:“金融+产业”双轮驱动
远东宏信 2024 年资产规模 3,604 亿元,在所有租赁公司中排名第4(wind 数据),主要业务包括金融及产业运营,1H25收入占比为64%/36%。公司高分红标签鲜明,2024/1H25 分红率超 50%。
金融租赁: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净息差稳定在较高水平,1H25 为4.06%,远超商业银行净息差(2024 年为 1.52%)。资产质量方面,公司不良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1H25 为 1.05%,远低于商业银行平均不良率(2024 年为 1.50%)。市场利率下行的情况下,预计未来公司生息资产收益率及负债端成本率均小幅下降,在宏观经济仍有压力的情况下生息资产小幅增长,25-27 年公司金融利息收入为 216/222/229 亿元,同比增速为 2%/3%/3%。
产业运营:板块收入的核心贡献者是宏信建发。宏信建发是中国领先的设备运营服务提供商之一(从事经营性租赁,设备所有权不发生转移),截至 1H25 末,建发在全球范围布局了 567 个网点,拥有高空作业平台 20.3 万台,数量排名全球第一。宏信建发所处的设备运营服务市场潜在空间巨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3-27 年高空作业平台、支护系统、模架系统等行业规模的复合增速分别为 16%/11%/11%,宏信建发作为龙头设备运营服务商,有望把握行业规模扩张的机遇。此外,建发积极布局海外,海外网点数已达 63 家,且今年 5 月收购了马来西亚头部租赁服务商东庆公司80%的股权,未来海外业务贡献有望提高,预计 25-27 年产业运营收入分别为 149/154/163 亿元,同比增速为-8%/4%/5%。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大幅下行;利率大幅波动。
+
目录
一、行业概况:租赁行业马太效应加强
二、公司层面:“金融+产业”双轮驱动
2.1 业绩概况:金融、产业双轮驱动
2.2 金融主业:高净息差、低不良率
2.3 产业运营:建发进一步海外扩张
附录
风险提示
正文
一、行业概况:租赁行业马太效应加强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包括金融租赁及商业性融资租赁(商租)两大类。金融租赁公司属于持牌非银金融机构,一直由国家金融监管局(原银保监会)监管,监管也较商租更严格,比如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商租公司最早由商务部监管,2018 年监管权划转至原银保监会,现由金融监管局管理。
近几年来,融资租赁行业加强监管,不断推出新政策引导租赁业务回归本源、往高质量发展转型,行业出清部分公司。由于商业性融资租赁行业的监管弱于金融租赁行业,因此历史上出现过野蛮生长,导致公司数量众多,近几年监管严格后僵尸公司、劣质公司的出清也更为明显,根据中国租赁联盟统计的数据,商业性融资租赁公司数量由 2020 年的 12,085家下降至 2024 年上半年的 8,600 家(金融租赁公司数量一直在 71 家左右),行业马太效应有望加强。
根据 wind 及全球租赁报告披露的数据,2008-2023 年,我国租赁业务量由 219 亿美元增长至 3,487 亿美元。2021 年后租赁业务量波动主要是因为行业监管趋严后租赁公司压降城投平台类业务以及部分劣质公司出清所致。我国租赁业务量仅次于美国,但是租赁市场渗透率(租赁业务量/固定资产投资额)较低。与发达国家 30%以上的渗透率相比,2023 年我国租赁渗透率仅12%,排名第26。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进程推进、基建投资加大,我国融资租赁行规模及渗透率将继续稳步增长。
由于金融租赁公司一般是银行系公司,母公司给予的支持力度较大,资金实力更雄厚,因此规模大的租赁公司以金融租赁公司为主。根据 wind 统计的数据,商租公司中,远东宏信资产规模最大,2024 年末总资产为 3,604 亿元,在所有租赁公司中排名第 4。
二、公司层面:“金融+产业”双轮驱动
2.1 业绩概况:金融、产业双轮驱动
公司收入总额从 2014 年的 101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377 亿元,近几年增速放缓主要是由于公司出于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审慎进行投放以及行业监管趋严后压降城投类业务所致。归母净利润方面,增长趋势与收入接近,24 年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并非主业显著恶化,而是因为(1)收入下降,但由于人员开支等支出未缩减,费用还在小幅增长;(2)向境外公司进行跨境分红的资金调度增加,导致跨境所得税增加,合并税率从 2023 年的 33.7%大幅上升至 2024 年的 43.7%。1H25 公司收入小幅下降 4%,主要是因为宏信建发的设备租金有所下降,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小幅增长 4%。
公司总资产从 2014 年末的 1,107 亿元增长至 1H25 末的 3,638 亿元,1H25 末资产规模较2024 年末增长 1%,近几年增速放缓主要是由于公司压缩平台类业务以及投放方面偏谨慎。在公司以风险控制、保证资产质量为首要任务的前提下,预计未来公司资产规模将保持平稳或小幅增长。
盈利能力方面,历史上公司 ROE 一般保持在 13%-15%的较高水平,24 年 ROE 下滑至 7.8%,同归母净利润下降原因一致,1H25 的 ROE 恢复至 8.66%。高分红是公司的鲜明标签,公司分红率自 2021 年以来显著提升,2021-1H25 现金分红率分别为 26%/30%/31%/56%/50%,且公司对于分红率的规划为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公司毛利润自 2023 年起下降,主要是产业运营毛利率有所下降、利息收入下降等因素所致。拨备前利润下降幅度更大,主要是因为收入下降的同时销售及行政支出在增长,1H25同比增长 10%。
公司的业务特色为金融与产业运营双轮驱动。金融业务(以融资租赁为主)是公司主业,1H25 收入占比为 64%,但较 2014 年的 90%已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十年来产业运营业务发展迅猛。产业运营收入从 2014 年的 10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162 亿元,十年复合增速为 32%,远高于金融业务的复合增速 9%。1H25 产业运营收入同比下降 13%,主要是宏信建发的设备租金下降导致。
2023、2024 年公司金融业务毛利润下降主要是生息资产规模收缩所致,净息差基本保持稳定(下文会有专门章节介绍)。产业运营的毛利润及毛利率在 1H25 显著下降,主要是因为受市场环境影响,宏信建发的设备出租率及租金下降。
2.2 金融主业:高净息差、低不良率
公司的金融业务包括融资租赁和咨询服务两部分。金融服务收入主要是以融资租赁为主的业务产生的利息收入,也含有少量普惠金融、商业保理等业务产生的利息收入,咨询服务收入主要是咨询服务费。金融业务以利息收入为主,1H25 占比 96%,咨询服务收入占比较低,主要是因为公司发展重点在于融资租赁,以及咨询服务需求有所下滑。
租赁业务主要包括直租和回租两类。直租是指公司购买设备后出租给客户,解决客户购买设备的资金需求,等到租期结束,客户会以较低的价格购买设备,所有权转移给客户。回租是指客户以盘活存量设备、融资为目的将设备出售给公司,再付租金将设备租来使用,等到期末再以低价将设备购回,所有权发生转移。在融资租赁的过程中,公司主要收取利息收入。
公司生息资产规模从 2014 年的 988 亿元扩张至 1H25 的 2,603 亿元,生息资产规模增长是公司利息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公司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公司及时响应客户需求、且能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因此资产端议价权相对较高。但资产端也会受到市场化利率变化的影响,1H25 收益率较 2023 年的 8.24%下降至 8.08%。
公司负债端成本因债务结构优化、市场利率下行而呈下降趋势。因此,公司净息差和净利息差持续提高,1H25 公司净息差为 4.06%,远超商业银行净息差(2024 年为 1.52%)。
融资租赁业务是类贷款业务,与银行一样会面临坏账风险。公司于 2002 年推出了第一套A-F 段风控体系,将风控流程分段化,包括事前项目确认、资信评估;事中的项目协商、使用权转移、项目进展监控;事后的项目核销等等,开创了融资租赁行业分段式作业的先河。除了严格的风控体系外,公司项目投放注重多元化,行业方面公司聚焦九大行业,区域方面在全国都有分布,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此外,公司积极调整布局,城市公用及医疗健康领域等公司感受到一定风险的领域生息资产规模占比在下降,1H25 占比分别降至31%、7%。区域方面,经济发达、项目质量较高的华东地区的生息资产规模占比在提升,1H25 为 49%,东北、西南区域的生息资产规模占比分别降至 2%、11%,且西南地区里主要做川渝等高质量地区的,西南非川渝地区的占比已由 2021 年的 8.95%收缩至 1H25 的 3.62%。
得益于有效的风险控制,公司不良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1H25 为 1.05%,远低于商业银行平均不良率(2024 年为 1.50%)。公司拨备计提充分,资产质量夯实,1H25 拨备覆盖率为227%,同样优于商业银行(2024 年末为 211%)。
2.3 产业运营:建发进一步海外扩张
公司产业运营主要包括设备运营、医疗健康以及少量教育业务,设备运营和医疗健康业务分别通过公司旗下宏信建发和宏信健康开展,其中,宏信建发已于 2023 年在港交所上市。1H25,宏信建发、宏信健康收入占产业运营收入比重分别为 69%、28%。
宏信建发是中国领先的设备运营服务提供商之一,具有综合设备组合及强大的服务能力,主要业务包括经营租赁(设备所有权不转移)、工程技术服务、平台服务等。截至 1H25 末,宏信建发在全球范围布局了 567 个服务网点,累计服务客户达到 36.7 万家,上游设备厂商包括徐工集团、中联重科等知名公司。宏信建发拥有高空作业平台 20.3 万台,数量排名全球第一;新型支护系统和新型模架系统分别拥有 137.1 万吨和 63.8 万吨,均在全国领先。1H25 建发归母净利润下降较多,主要是受市场环境影响设备出租率及租金持续下跌但销售开支还在增长导致。根据公司业绩推介材料以及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和中国基建物资租赁承包协会的数据,1H25 高空作业平台的行业平均出租率从 1H24 的 65.6%下降至 64.0%,国内租金价格指数从 1H24 的 11,236 下降至 1H25 的 9,073。
城镇化进程推进、设备对人工的替换、工程设备的迭代等因素催生了更多对设备的需求,设备运营服务市场空间巨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及预测,2023-2027 年我国高空作业平台、支护系统、模架系统等行业规模的复合增速分别为 16.5%、11.3%、11.0%,宏信建发作为龙头设备运营服务商,有望把握国内行业规模扩张的机遇。
除了把握国内市场机遇外,宏信建发还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致力于打造横跨多个国家市场的一流的综合运营服务商。东南亚、中东与北非区域国家的固定资产投入和建筑施工需求的持续扩大,且海外租金一般更高,如中国大陆和沙特的某型号高空作业平台月租金价差达到 3 倍。当前公司已进入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泰国、沙特、阿联酋、土耳其等市场,海外网点 63 个。2025 年 5 月,宏信建发发布公告称,与马来西亚本土最大综合性设备租赁企业东庆(TH Tong Heng Machinery)正式签署股权收购协议,收购东庆公司 80%的股权,进一步扩大海外版图。
宏信健康是远东宏信旗下中国大型医疗健康集团,契合中国医疗政策导向,聚焦三四五线城市及县域。1H25 末,公司控股医院数量为 26 家,实际开放床位数约 1 万张。宏信健康的医院运营收入主要包括门诊收入、住院收入等,1H25 宏信健康收入、净利润分别为 18、1.1 亿元,体量较小,但随着对旗下医院持续整合,运营效率已有提高,净利润率从 2020年的 3.4%提升至 1H25 的 6.1%。
附录
1991 年,公司的前身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开创了融资租赁行业分段式作业的先河以及以行业分工视角开展服务的先河。2007 年,公司提出从单一金融向产业综合运营服务的战略转变。2011 年,公司在联交所上市,并正式提出“金融+产业”的商业模式。2023 年,公司旗下设备运营服务商宏信建发于港交所上市。
2024 年末,公司第一大股东为中化资本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央企中国中化的全资子公司,持股比例为 21.29%。其他股东包括公司董事局主席及总裁孔繁星、UBS、汇丰等知名金融机构,股东既有央企也有外资金融机构,背景多元。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大幅下行:若宏观经济大幅下行,可能出现客户还款能力下降、坏账风险提高的情况,导致不良率上升,计提更多减值损失,从而对公司净利润产生负面影响。
2.利率大幅波动:公司的主业为融资租赁,主要收取利息收入。如果利率大幅波动,公司资产端的收益率以及负债端的成本率也会随之波动。当基准利率下降时,若资产端收益率降幅显著大于负债端成本率降幅,或者当基准利率上升时,若资产端收益率增幅显著小于负债端成本率增幅,则会导致息差大幅下行,从而对净利润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