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8-15 08:01
(来源:成长企业常识)
后浪森林研究室 | 洛上洲
编辑 | 许佳维
总的来说,欧林生物算是强的了。虽然它2025年涨幅不大,但也大约涨了126%。
但是,它虽然涨了126%,却也大概与它现有疫苗业务无关,AC结合疫苗、Hib结合疫苗及百白破疫苗在中国竞争已经白热化了。事实上,它的这几个产品已经四年多处于滞长状态,估不上什么值了。
那为什么它能逆行业而动呢?源于一款全球组分最多、唯一进入Ⅲ期临床的“重组金葡菌疫苗”。
这是值得密切关注的。
超级细菌疫苗计划
欧林生物的超级细菌疫苗计划,由四个在研疫苗产品构成。
其一是重组金葡菌疫苗,这是全球组分最多、唯一进入Ⅲ期临床的疫苗。它是欧林生物布局WHO“12种最危险耐药菌”疫苗中的旗舰项目。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耐药菌之一,每年导致全球超110万人死亡,且尚无上市疫苗。在中国骨科手术中感染率达5%-8%,可引发脓毒症、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
但是,这个术后感染率5%-8%是否是一个较为确切的数据,值得慎酌。如果这个比例在2%或者之内,就要重新评估这个产品的重要市场了。
其二是幽门螺杆菌疫苗,这也是全球无上市产品的疫苗,澳大利亚Ⅰ期临床,也正在做国内临床申报准备。幽门螺杆菌全球感染率超50%,中国达44.2%,与胃癌发生强相关,现有疗法依赖抗生素,疫苗有望解决耐药性及复发问题。
其在动物实验显示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保护率达80%,这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之一。
幽门螺杆菌疫苗的全球竞品与企业包括临床Ⅱ期的葛兰素史克注射用重组蛋白疫苗(铝佐剂)、临床Ⅰ期的瑞典Scandivax公司脂质体包裹亚单位疫苗、奥地利Rommelag技术平台的缓释微球口服递送系统(非疫苗本体)。要说明的一点是,GSK项目因免疫持久性问题暂停研发。
中国研发幽门螺杆菌疫苗的企业有三家,除欧林生物外,还有重庆康卫/岳阳兴长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值得提示的是,康卫与岳阳长兴的项目也是由与欧林生物相同的邹全明团队研发,这个项目在2009年宣布完成Ⅲ期临床,但因资金与审批问题未上市;另一个潜在竞争者是艾美疫苗,不过它未公开披露技术路线,推测是mRNA路径。
这里要作一个风险提示,迄今全球累计超20个幽门螺杆菌疫苗项目研发终止,主因包括免疫原性不足(口服抗原降解)、保护率不达标(<70%)、工业化成本过高。所以,对欧林生物的纯化工艺和新型佐剂是目前唯一实现高纯度量产的企业,也要打一个问号。
其三是铜绿假单胞菌疫苗,铜绿假单胞菌存在超600种血清型,抗原广谱性设计难度极高,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机制的三大杀手锏:生物膜屏障、多重毒力因子(LPS/OMPs/T3SS等)、免疫逃逸能力。
铜绿假单胞菌疫苗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路线,属于全球首创的1.1类新药。目前进度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2024年7月完成pre-IND沟通。这是中国已知唯一布局该疫苗的企业。
其四是鲍曼不动杆菌重组亚单位疫苗,亦是全球首个进入研发阶段的疫苗。革兰阴性球杆菌,对常规抗生素具有内在耐药性,在自然环境及医院环境中生存能力极强,占全球医院获得性感染近12%,亚洲地区占比高达三分之一,是我国最重要“超级细菌”之一。
欧林生物的鲍曼疫苗采用多表位嵌合蛋白设计,靶向外膜蛋白(OmpA)、脂蛋白等保守抗原,拟结合黏膜递送技术,增强呼吸道局部免疫。
此为欧林生物超级细菌疫苗矩阵四大管线,与金葡菌疫苗(骨科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疫苗(呼吸道感染)、幽门螺杆菌疫苗(消化道感染)、鲍曼疫苗(抗生素感染)形成院内感染全场景覆盖。
绿假单胞菌疫苗、幽门螺杆菌疫苗、鲍曼疫苗距离关键临床尚远,短期还是看金葡菌疫苗的Ⅲ期数据。
最接近的金葡菌疫苗
注意力聚焦关键临床期间的重组金葡菌疫苗意义及价值,其已进入III期临床冲刺阶段。
该疫苗2025年5月底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覆盖全国60余家临床中心,采用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方案,进入180天观察期,预计2025年底揭盲数据,2026年初完成数据读出。
重组金葡菌疫苗的六个价值维度:
1,它从2015年陆军军医大学获得临床批件,2022年启动Ⅲ期,再到今年5月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这种时间跨度本身就构成技术壁垒;
2,它是目前国际上靶标组分最多、唯一进入Ⅲ期临床的同类疫苗;
3,它在II期临床显示良好安全性与免疫原性,接种后10-14天抗体达峰值,动物实验保护率超85%;
4,它针对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致死率极高的耐药“超级细菌”,每年导致全球超110万人死亡,尚无上市疫苗;
5,它的研发背景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致死率最高的耐药菌之一,每年导致全球超110万人死亡。在中国骨科手术中感染率达5%-8%,引发严重如脓毒症、骨髓炎等并发症;这个5-8%的骨科术中感染率数据并不一定准确,已有说法这一数据在2%及以内,这将影响该产品对市场规模的应用。如达到5-8%感染率,则仅骨科手术市场理论规模就超40亿元。
6,最后是技术原创性,采用5个靶点的创新设计,比国外1-3个靶点的方案更先进。该疫苗采用反向疫苗学技术,通过系统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表面蛋白组,结合高通量靶向验证,最终锁定5个关键抗原组分。这些抗原覆盖了细菌生存代谢、粘附定植、毒素分泌、免疫逃逸及耐药性形成的核心环节,形成“组合拳”式防御机制。
欧林生物重组金葡菌疫苗预计2025年底揭盲、2026年报产、2027年量产,如研发成功,则支撑欧林生物从传统疫苗企业向创新药企转型,及重塑全球超级细菌防治格局。
默沙东、辉瑞失败之因
默沙东(Merck)、辉瑞(Pfizer)等跨国药企曾推进9款候选金葡菌疫苗,但均因单靶点设计局限性导致保护力不足而终止研发。
辉瑞4抗原疫苗PF-06290510终止于2018年。
PF-06290510通过反向疫苗学筛选,曾获FDA快速通道资格,辉瑞在该项目投入超过5亿美元。
其在Ⅱb期临床(STRIVE试验)中,虽成功诱导抗体产生(血清学阳性),但疫苗组与安慰剂组的实际感染率无显著差异,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判定“达到无效标准”。
默沙东的金葡菌疫苗称之“心胸外科手术疫苗试验”,但其在临床试验中出现了致命问题——接种组患者死亡率反而高于安慰剂组,且死因多为多器官衰竭。
这个结果非常反常,虽然专家推测可能与疫苗引发的过度炎症反应有关,但具体机制至今未明。
默沙东因无法解释的死亡风险,不得不提前终止临床试验,成为金葡菌疫苗研发史上的标志性挫折。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两家企业尝试过被动免疫路线,一是Arsanis公司的ASN100,另一个是Aridis公司的单抗药物。
但是,Arsanis公司的ASN100用于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II期试验有效性不足(占35%),2018年6月宣布未能达到主要疗效终点,研发中止,其后ASN100再未传出重启计划。Aridis公司的AR-301(tosatoxumab),2023年1月公布的全球III期试验(n=174)显示:全人群第21天临床治愈率提升11.3%(68.9% vs. 57.6%),但因未达统计学显著性(p=0.23),宣告未达到主要终点。不过,其亚组疗效及次要终点改善为后续试验提供依据,项目仍在推进。
金葡菌靶向疗法研发难度极高,近25年以来14款疫苗/抗体药物在II/III期失败。
欧林生物的重组金葡菌疫苗是全球唯一进入Ⅲ期临床的同类项目,这是该产品最关键的时刻,成功与失败,冰火两重天。
成则将是全球首个超级细菌疫苗,败则价值体系全面崩塌。
樊绍文与“邹全明团队”
欧林生物超级细菌疫苗的四个项目均来自同一合作方邹全明团队。核心人物邹全明是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始人/主任、陆军军医大学药学系教授,其专注超级细菌疫苗研发25年,擅长重组蛋白疫苗设计与递送系统创新。
他的标志性成果是2009年主导研发全球首个获批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即重庆康卫/岳阳长兴完成Ⅲ期临床,但因资金与审批问题而未上市。邹全明2015年在《柳叶刀》发表幽门螺杆菌疫苗Ⅲ期临床成果(保护率71.8%)。
欧林生物金葡菌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由北京积水潭医院为组长单位,进行伦理审批及方案主导,Ⅲ期临床试验依然是北京积潭医院,由蒋协远教授头。
2022年8月31日完成Ⅲ期首例受试者接种,2023年启动30多家医院临床中心规模动态扩展,2024年6月扩展至60家以上医疗机构,2025年5月全国60余家中心同步完成全部6000例受试者入组,多区域覆盖华北(北京)、西南(重庆/成都)、华东、华南多地顶级骨科医院。
负责临床研发的是陆军军医大学,而CRO合作的是泰格医药。
欧林生物创始人是生于1953年的樊绍文,他在1976年至1991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蛋白室主任,1991年至2000年任四川蜀阳药业集团副总裁,2009年创立欧林生物,现任欧林生物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樊绍文为欧林生物制定的企业战略方向为“细菌类疫苗+病毒类疫苗”双轨发展。
樊绍文及樊钒通过直接及间接控制欧林生物29.22%股份,她们是父女关系,为欧林生物共同控制人。
超级细菌对欧林生物构成了决定性影响,在于成与不成之间,而且时间也很快了。